体旅协奏 谱就乡村华章
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鼓励体旅融合发展,体旅融合是一个新业态,通过健身运动、体赛活动、推动体育与旅游相融合,市场前景广阔。体旅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建昌营村为例,探讨体旅融合拉动体育赛事促进旅游、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前景。
体旅融合的内涵与价值
体旅融合的内涵
体旅融合是指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的深度结合,通过体育活动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共同打造一种全新的旅游体系。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与和观赏,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体旅融合的价值
首先,体旅融合可以为旅游行业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与体育产业的融合,旅游公司可以开发出更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育体验和旅游服务,这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还可以提高旅游行业的竞争力。其次,体旅融合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同时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多的宣传和曝光机会,进而提高其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最后,体旅融合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可以通过举办体育比赛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可以扶持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增加旅游消费,提升当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元宝山镇建昌营村体旅融合的案例分析
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建昌营村位于赤峰市东35千米,是元宝山区66个行政村里工农结合型行政村,与国家重点能源企业元宝山发电厂、元宝山露天煤矿毗邻,村域面积6.6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约3.33平方千米。全村下辖11个村民组,2 420户,6 536人,有股份制企业和村办集体企业7家。
元宝山镇建昌营村展开体旅融合的活动
2024年夏天,为期15天的赤峰“乡味体育”建昌营村第十六届“民BA”篮球联赛在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建昌营村激情开赛,来自浙江、河北、贵州、辽宁及内蒙古5个省区的20多支球队精彩亮相。本次活动除了激烈的角逐赛以外,还特别推出了15场文艺演出,精心设置了工业游观光线路,全力打造了农家特色美食街、儿童娱乐一条街、后备箱经济展示街和文创产品售卖街等多处商业街区,一场全民参与、全民畅享的“草根篮球文旅盛宴”在宝山大地火爆上演。
篮球联赛从7月20日开赛以来,建昌营村每天的客流量都超过8万人次。赛场之外,最为“吸睛”的活动内容当属“爱在宝山”探秘观光游。参赛队员及观众可以免费参观元宝山区工业旅游景区,包括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元宝山发电厂一号机组工业遗迹”、被誉为亚洲第三大露天矿的“元宝山露天煤矿”、全国最大的山体地下粮食储备库“元宝山国家粮食储备库”、中国北方国际种苗特色小镇——种子交易大会现场等。据统计,“民BA”活动期间,元宝山工业游园区每天接待游客达一万一千多人次。本次“民BA”不仅仅是举办了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实力与成果的华丽展示。“民BA”赛事期间,全平台视频播放数1 298万,曝光量1.23亿,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农产品展销会实现收益10万元。
火爆赛事的背后,可以看出体育赛事促进元宝山建昌营“体育赛事+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的新举措,也是文旅农相融发展的又一个破圈融合发展的有力实践。
元宝山镇建昌营村展开体旅融合的案例分析
1.体旅融合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体旅融合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乡村高质量发展必须打好的一张牌。元宝山镇建昌营村举办篮球赛事“民BA”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还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民BA”夜市摊位共计56个,包含当地特色美食,特色农产品“民BA”文创周边产品,雪糕,T恤等。每天吸引游客8万人次,促进了当地餐饮、酒店、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这项赛事当中来,“民BA”夜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
体旅融合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昌营村将农业、工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形成了工业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不仅丰富了乡村经济的内容,还提高了乡村经济的附加值。同时,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文化节等活动,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投资和企业入驻乡村。
体旅融合推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升级。建昌营村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提升旅游体验,完善了道路、餐饮、公共厕所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接待能力,还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体旅融合提升基层服务治理能力
体旅融合促进治理理念的现代化。建昌营村强调以游客和居民的需求为中心,推动乡村治理从传统的“管理”向“服务”转变。这种转变要求乡村治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游客和居民的体验和感受,提升乡村治理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体旅融合促进了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合作与互动。建昌营村以及上级各级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导和支持体旅融合发展;市场通过资源配置、产品创新等方式推动体旅产业壮大;社会通过志愿服务、社区参与等方式参与乡村治理,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
3.体旅融合在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旅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在“民BA”活动期间穿插了15场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生动展示了元宝山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这些演出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推动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工业风”,则是本次赛事的另一大鲜明特色。结合建昌营村所在周边区域的特色。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文化遗产旅游线路等,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接受文化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体旅融合增强民族认同感。在开幕式,邀请到了贵州“村BA”的人员进行文化交流表演,让本地的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贵州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草原人民的热情奔放和文化特色,更大程度的促进民族融合。在旅游活动中融入各民族的文化元素,如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美食等,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感。
体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置于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但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体旅融合已成为新时期乡村产业的新形态、乡村振兴的新抓手、乡村经济的新动能。从赤峰元宝山镇建昌营村展开的体旅融合的案例可以发现,体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特色小镇是乡村的生态环境、传统人文风俗、优秀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乡村资源等在空间上的集聚与融合,是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历史记忆使命承载体。
体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体旅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该模式通过将体育活动与乡村旅游资源相结合,对推动乡村共同富裕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也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大量研究以及事实表明,体育赛事不仅会吸引大量游客进入赛事举办地,并对于促进旅游经济效益提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等均有明显的提升。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以赛促旅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从而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创造直接就业岗位,比如教练、导游等,带动间接就业,比如餐饮行业、交通行业服务人员等,这些岗位往往由当地居民担任,从而直接增加乡村的就业机会。通过发展以赛促旅,农民可以通过参与旅游经营、销售农产品、提供服务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
体旅融合提升乡村治理的效能
乡村旅游发展提升乡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与生态治理能力,以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旅游作为城乡融合的纽带,促进城乡融合治理方向,继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对乡村社会治理也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满足赛事活动和游客的需求,乡村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道路状况,户外运动等基础设施,以提高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体旅融合能够推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如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提高乡村的公共服务水平。体旅融合打破地域封闭性,可以推广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广大居民身体素质,也能够起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乡村应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强化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并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且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体旅融合促进乡村文化的活化
体旅融合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平台,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赛事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乡村文化,增强乡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将乡村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差异化旅游吸引力,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既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活态保护,又形成文旅消费新场景。体旅融合模式通过打造“体育+文化”特色品牌,可有效提升乡村地域IP的辨识度与传播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融合创新激活了乡村文化消费潜力:在现代消费升级背景下,原生态的民俗技艺、节庆活动等文化资源,正通过体验式旅游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既满足城市人群的精神消费需求,也重新构建了乡土文化的当代生存与发展空间。
体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体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显现出其独特的价值与潜力,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应该加以关注。
赛事同质化问题
一些乡村在举办赛事时缺乏创新,导致赛事内容和形式相似,难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村BA”赛事盛行,几乎每个乡镇街道都举办了丰富的篮球比赛,丰富了人民生活。如何在众多赛事中脱颖而出,吸引到外地的游客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有效融合当地及周边村镇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赛事文化。
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要满足各地的游客来看赛事,旅游,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赛事是名片,是吸引游客的手段,那么基础设施的完善就是留住、吸引游客再次前来的保障。部分乡村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赛事和游客的需求,影响了以赛促旅的效果。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通讯、水电等不完善,给游客带来不便,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交通网络升级,升级中小学体育场地,为体旅融合提供良好的条件。除了基础设施外,还需要加强住宿、餐饮、娱乐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人才短缺问题
完善的赛事需要从赛前筹备,赛中保障到赛后宣传总结完整的流程,需要专业的人员给村民和游客以完美的体验。互联网宣传推广的人才短缺也会影响宣传力度。缺乏专业的赛事策划、组织和运营人才,以及相关的服务人员,制约了以赛促旅的发展。乡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应加强对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乡村地区发展。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创业扶持等方式,鼓励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旅游事业。
可持续性问题
赛事存在季节性,尤其北方地区,大多存在于夏季,购买的设备,投入的资金等如何保管、利用,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些赛事在举办后未能形成长效机制,对乡村经济的持续带动作用有限。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借由推广绿色旅游、践行节能减排等措施,减轻乡村旅游对环境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3年5月22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委下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深化体旅农商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特色户外运动消费场景,培育乡村体育产业多元化业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十四五”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机遇下,体旅融合不仅是一种产业升级策略,更是重构城乡关系、唤醒乡土价值的重要实践。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群参与的协同机制,体旅融合有望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引擎,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经验。
终审:魏文源
监审:徐鑫
编校:焦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