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村里绘振兴——记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演武村
演武村地处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地势平坦开阔。近年来,演武村以环境治理、产业转型、民生改善为抓手,全力绘就乡村发展新图景。如今漫步村中,宽敞平整的水泥路纵横交织,路旁树木郁郁葱葱;墙体上的3D彩绘栩栩如生,农耕文明的古朴记忆与现代生活的崭新风貌在此铺陈交融;温室大棚内培育着多种蔬果,孕育着丰收的希望;配套齐全的新建小区鳞次栉比,整洁有序……目之所及,处处洋溢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时代气息。
演武村牌楼
环境提质:内外兼修焕新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榆次区张庆乡演武村以“四乱”整治为突破口,扮靓绿化景观,多措并举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自春季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启动以来,演武村重点对108国道沿线、经西大道等交通要道开展专项整治。作为紧邻108国道的村庄,演武村率先拆除经西大道村段不符合城乡规划标准的广告牌15个,清理商铺门前乱堆乱放21处,同步推进沿街建筑外立面统一粉刷,规范车辆停放区域,施划主干道停车标线。这些举措的推进,不仅拉开了全村环境整治的序幕,更有效提升了村庄的“颜值”。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发展的“里子”,演武村深谙此道。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一方面,以夯实硬件为抓手持续发力,聚焦功能提升,通过大力推进道路提质、管网改造、住宅周边配套设施提升等工程,实现了从“通行顺畅”到“生活便利”的进阶。另一方面,同步推进生态绿化工程,在学校门前、温室基地周边栽种云杉、香花槐等11种树木,共3000余株,打造兼具观赏性与生态性的景观带。从道路到管网,从住宅到绿化,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为村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演武村干净整洁的街道
此外,演武村以拆违治乱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环境双提质。演武村聚焦痛点、难点,拆除村内最大的违建锅炉厂,腾退土地27亩(约18000平方米)用于规划建设演武服务区,集中安置108国道沿线汽修行业,既破解了违建乱象,又为产业集聚发展开辟了空间。通过一系列举措,演武村不仅构建起产业规范发展的新框架,还实现了村容村貌的蝶变升级。
如今的演武村,“面子”靓、“里子”实的图景渐次铺展,整洁的街巷与盎然的绿意相映成趣,基础设施织就民生保障网,规范有序的产业布局释放发展活力,为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奠定了坚实基础。
演武村农田和种植大棚
农基固本:种养赋能谱新篇
在农业发展领域,演武村呈现出养殖业与种植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投身养殖业,蛋鸡与生猪养殖已实现规模化。部分养殖场积极引入科技元素,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以养鸡场为例,其配备了先进的饲料添加设备,养殖环境整洁有序,实现粪便处理半自动化,鸡笼底部设有“粪槽”,可通过自动喷淋系统进行清洗,饲料则顺着“喂食器”均匀流入“食槽”,母鸡啄食踊跃,日产鸡蛋高峰时可达1.5万公斤,低峰期也稳定在5000公斤以上。
在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种植业同样亮点纷呈。四月末的演武村,连片的蓝白相间温室大棚在阳光下闪耀,棚内百香果等有机蔬果生机盎然,勾勒出一幅南果北栽的独特画卷。百香果作为享有“水果药王”美誉的水果,不仅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以及磷、铁等矿物质,更以其独特的馥郁果香与酸甜多汁的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这种兼具营养与风味的水果,不仅适合鲜食以补充每日所需营养,更是制作饮品、甜品、果酱的优质原料,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具备广阔的产业开发前景。基于这一优势,演武村村“两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将百香果种植作为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大棚规模化种植模式,着力打造集特色种植、加工转化于一体的百香果产业体系,为激活乡村经济注入新动能。
演武村现代化住宅
传统上,热带水果难以适应华北冬季低温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演武村专业技术团队通过改良基质配方,同时构建智能温控系统,精准调控昼夜温差至15~20℃。通过调控温差的方式,既能满足百香果光合作用的需求,又能通过夜间低温抑制病虫害。技术的改良让百香果进一步突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长达8个月的超长收获期,恰好填补了北方冬季新鲜水果供应的缺口。
在此基础上,演武村的大棚种植采用高密度定植技术,每亩可栽种100株百香果树,通过精准控制株距与光照条件,既保证植株通风透光,又最大化利用温室空间,还能保证最佳挂果量,经济效益显著。此外,大棚内还引进了火龙果、柚子、枇杷等热带水果品种。所有棚栽水果均遵循有机绿色种植理念,采用自然农法培育,以羊粪混合肥料作为基肥,从种植源头赋予果实更优的口感。
随着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市民可随时走进演武村种植园的特色温室大棚,体验观赏与采摘的乐趣。大棚外的棚间地带已种植玫瑰,还栽种了樱桃、杏树、桃树等观赏植物,形成集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吸引了周边市民纷纷前来度假游玩。农田从“单一生产”转变为“体验消费”,帮助演武村初步打通了农业与文旅融合的路径。
演武村卫生室
产业破题:多元融合赋新能
在推进乡村产业升级的进程中,演武村以多元融合为路径,发挥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协同效应。这里既有对本土资源的深度挖掘,也有对新兴领域的主动拥抱。当传统酿造技艺遇上现代生产标准,当铁路监控系统生产线扎根田间地头,一场打破产业边界的转型实践,正为这个村庄的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演武村立足传统产业优势,着力构建协同发展新平台。演武村依托优质水资源与千年酿酒文化底蕴,在坚守古法酿造技艺核心的基础上,创新融合现代生产技术,逐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酿酒产业。山西壹宝珠酒业有限公司作为重点引进企业,以盘活本土就业资源为切入点落户村中。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演武村不仅实现了本土酒业从手工作坊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更以技术迭代赋能传统酿造工艺,推动其向现代化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区域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与能级提升。
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的同时,新兴产业布局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在演武村落户的山西必施恩数字能源有限公司,将铁路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等核心产品的生产线迁至晋中,通过吸纳本地人才、建设数字化生产基地,实现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深度对接。该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为传统农业产区注入科技元素,更构建起“数字技术+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新范式,成为驱动区域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
从传统酒业的标准化运营破题,到数字能源项目的落地生根,演武村的产业探索既筑牢了本土特色之“根”,也连接起科技赋能之“链”。通过村企深度合作,演武村不仅构建起传统产业焕新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更搭建起技术、人才、资源在城乡间双向流动的新通道。
演武村街道旁的景观
民生改善:宜居宜业筑根基
演武村始终将民生改善作为核心要务,聚焦住房、供暖、医疗等村民关切的重点领域,靶向发力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推动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在住房与供暖的提升工程中,演武村全域推进厕所改造,同步实施集中供暖升级项目,实现了集中供暖全村覆盖。针对部分农户存在的暖气片老化、管网陈旧问题,组织专业团队逐户排查检修,完成对老旧设施的更新和管网的维护,确保冬季供暖稳定达标。为破解青年群体的住房难题,科学规划村西片区,新建5栋总计2.6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和谐小区”,通过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有效改善了青年群体住房条件。
在着力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演武村同样重视村民的身体健康,持续推进医疗健康服务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紧邻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张庆乡演武村卫生室,常备百余种常用药品,可以满足村民的日常诊疗及基础保健需求。演武村村“两委”以常态化健康服务为抓手,定期邀请内科、外科、中医科等专科医师组成流动医疗团队,在村文化广场或卫生室开展义诊活动。现场不仅提供血压血糖检测、心肺功能听诊等基础诊疗服务,还开设慢性病防治、合理用药等主题健康讲堂,将健康知识与诊疗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使演武村村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民生改善筑牢了乡村发展的根基,而文明乡风则为乡村注入了精神灵魂。演武村深知,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于是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也精心描绘文化底色,让文明新风浸润每一个角落。演武村匠心打造了3D墙体彩绘,构成了流动的文化长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武记忆、农耕文明、廉政文化四大主题板块各具特色,或展现乡村发展的时代变迁,或重现传统农耕的生动场景,或传递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每一面墙壁都成为讲述村庄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的鲜活载体,文化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着乡村文明的土壤。
当文化软实力悄然提升,乡村的外在风貌也在不断蜕变。如今的演武村,集中供热管道整齐地延伸在村里,文化墙绘生动有趣,绿树成荫的道路将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串联起来。为了营造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演武村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环卫工每日清扫主要街道、隔日清运垃圾,实现了安全与洁净的双重保障。
演武村和谐广场石刻
春日暖阳,演武村的和谐广场上,村民们或调试健身器材,或舒展身体,在享受基础设施升级带来的便利时,纷纷发出感慨:“现在咱们农村的日子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整洁的村容、完善的公共设施与村民们的笑脸交织,正是对演武村近年来乡村建设最生动的肯定。
沿着产业发展的脉络向前展望,演武村正以现有基础为跳板,向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迈进。产业上,村中现有大棚已形成规模效应,百香果、葡萄等特色种植集采摘观光于一体,未来可进一步放大南果北栽的技术优势,探索与科研院所合作,深化农产品深加工;生态上,村内已建成学校门前、温室基地两大生态景观,后续可结合现有绿化成果优化乡村风貌;治理上,全村已实现主要街道监控覆盖,未来可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让村子更美、产业更强、村民更富,是演武村的美好愿景。未来,演武村将继续深耕生态治理、产业升级与民生提质三大领域,以多元融合的姿态,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毫泼墨,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崭新篇章。
终审:魏文源
监审:罗学茹
编校:王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