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村乡村财务发展新方向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和具体的要求。乡村财务的发展与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关乎乡村经济繁荣的大局。基于此,本文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岗度镇龙泉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其乡村财务发展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推动其财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为龙泉村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财务发展的内涵特征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财务发展逐渐呈现出规范化、多元化、透明化和专业化的内涵特征。其一,制度规范化。新的历史形势下,乡村财务管理进行了积极转型,俨然从“惯例主导”向“制度管理”转变,大部分乡村已经建立了“三资”管理制度、“村规民约”管理制度和“村账乡管”模式等,使得乡村财务管理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此外,部分乡村还采取了“内部+外部”双轨监督体系,使得财务透明度有明显提升。其二,经济多元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大部分乡村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围绕“业”发展特色经济、围绕“房”发展物业经济、围绕“景”发展旅游经济、围绕“股”发展红利经济、围绕“地”发展服务经济、围绕“场”发展市场经济,使得收益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其三,治理透明化。村级财务管理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该认知下,乡村积极推进财务治理透明化:通过财务公开、民主决策,使得村民对财务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其四,能力专业化。为切实有效解决财务信息失真情况,乡村积极强化专业财务人才力量配置,进一步提升财务人才专业化能力和数字化能力,这为财务数据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新时代背景下,乡村财务发展的内涵特征为乡村振兴走深、走实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经济支持。
贵州省岗度镇龙泉村乡村财务的现状概述
新时代背景下,龙泉村乡村财务工作也在进行转型和发展,逐渐从单一的农业收入模式向多元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首先,从收入结构和管理上来看,龙泉村2024年农业收入同比增长9%、招商引资收入增长18%、土地流转收入增加14%,多元的收入使得龙泉村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多元拓展”的收入格局。同时,为保证财务资金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龙泉村还积极建立了收入台账分类核算和凭证审核机制。其次,从支出规范和风险方面来看,龙泉村始终遵循《贵州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实施细则》,积极推行“村财镇代管”模式,对财务资金进行了严格管理,进一步降低了资金风险,并且实现了可查询、可追溯、可稽核。同时,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也实现了对坐收坐支、以据抵现、虚报冒领等行为的有力打击,使得乡村财务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再次,从财务监督体系方面来看,龙泉村积极落实“民主理财小组+第三方审计”的财务监督机制,维护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定期向其公开财务数据,促使财务透明度进一步提升。同时,为有效降低村级负债率,龙泉村还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打造了“债务动态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新增债务的严格控制,这从根本上有效地降低了财务风险。最后,从政策执行与成效方面来看,龙泉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积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步伐、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包括完成土地整理项目、修建柏油路面、实施危房改造、推动活动场所新建和修缮等,这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龙泉村还积极发展羊肚菌产业。为推进产业振兴,带动辖区群众增收致富,县委宣传部和岗度镇积极为龙泉村谋划,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引进羊肚菌种植产业,采取“稻+羊肚菌”轮作方式,实现稻菌双收,一地多收。这一举措,既帮助村民实现了就业增收,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长。
贵州省岗度镇龙泉村乡村财务的问题透视
当前,龙泉村的财务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框架、管理手段和人才储备三个层面。三个层面的问题相互交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财务的可持续发展。
制度框架层面: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机制协同性缺失
目前,贵州省岗度镇龙泉村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闭环,进而导致部分财务领域存在管理空白的情况,包括专项资金使用缺乏监管、集体资产登记缺乏标准流程等,这都限制了乡村财务发展。同时,龙泉村现有财务制度存在与实际管理不匹配的问题,导致财务制度不能真正发挥效用,不能对财务管理工作起到有效的指引作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票据管理约束力低、收支审批进度缓慢等。此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不能形成有机联系,也导致龙泉村监督机制协同性缺失,既不能形成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也不能有效追溯隐形违规行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
管理手段层面:管理流程碎片,动态调整机制缺位
目前,龙泉村依旧没有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等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导致财务核算、预算编制和资金拨付等财务工作之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及时同步,不能实现信息贯通,导致数据孤岛情况十分突出。这不仅会影响资金使用决策的科学性,还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切实提高。同时,数字工具应用的不足,导致龙泉村在财务数据分析方面存在分析不全面、分析速度缓慢的情况,且不能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使得龙泉村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较弱。此外,通过相关走访调查得知,当前龙泉村并未与时俱进地更新、优化财务管理策略,致使财务预算工作缺乏良好的适应性,不能对新型集体经济业态发展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
人才储备层面:专业能力较低,培训机制长效性不足
人才是财务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来看,龙泉村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乡村财务工作的高质量推进,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究其主要原因:龙泉村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陈旧,未能充分掌握预算绩效评价、电子票据系统等现代财务管理工具,因而难以满足财务精细化治理和转型需求。同时,从培训机制上来看,龙泉村在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时,依旧比较重视基础操作,未能从风险防控、债务管理等财务管理核心环节入手对财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不利于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切实提升。此外,龙泉村缺乏对财务人员长期性、系统化的培训规划,导致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受到明显限制。
贵州省岗度镇龙泉村乡村财务的发展对策
针对龙泉村存在的财务问题,下文从构建“三权分置”财务治理新机制、打造智能财务生态系统和培育新型职业化财会队伍三方面出发,通过制度赋能、科技赋能和人才赋能,为龙泉村财务工作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制度赋能:构建“三权分置”机制,赋能乡村财务发展
构建“三权分置”财务治理新机制,是实现制度赋能乡村财务发展的有力措施。而“三权分置”机制的有效构建,需要从权责重构与协同治理、制度闭环设计两个方面入手。
1.权责重构与协同治理
龙泉村要积极对各个层级的主体进行明确。针对所有权主体,要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财务管理的主体,重大财务事项以及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会计人员等按规定履行职责,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具备法定所有权。同时,为能实现对村集体成员财产性收益的有效保障,龙泉村还应积极利用资产确权登记、股权量化等方式,对权益分配规则进行确定,如此,可有效避免出现权益分配纠纷的问题。针对管理权主体,龙泉村则要切实明确村民委员会在经营性资产方面的运营管理权,并建立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将收益分配管理纳入财务预决算,规范进行会计核算,确保资金流规范化、账务登记清晰化,充分保证资金财务安全。针对监督权主体,龙泉村则要积极引入审计部门、农业农村局等第三方监管机构,由其对自身的财务情况和财务行为等进行监管,确保专项资金能专项使用、债务风险能得到有效防控。
2.制度闭环设计
为实现财务制度闭环管理,应积极做好资产确权登记工作和专项资金全流程跟踪工作。具体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制定《村级集体资产分类登记与评估指南》,并以该指南为指引,做好资产的管理和登记工作,实现“一物一码”数字化管理。同时,龙泉村还应加强集体生物资产管理,按照相关会计制度规定做好计价、增减、摊销、死亡毁损等核算工作,落实经营管理责任。在专项资金全流程跟踪方面,则需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每年度将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纳入财务工作计划,确保专项资金能真正发挥作用,有力支持龙泉村财务工作高质量开展。同时,还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从严抓好申报项目的审核把关,确保专项资金项目的质量。一是严格筛选项目。结合相关项目工作实际,认真筛选符合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前期工作成熟、示范效果好的项目,确保申报项目符合国家、省、市和县政策及有关入库要求,真正发挥专项资金在项目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加强项目论证。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论证,对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投资概算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需要注意的是,财务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要定期开展村级财务联席会议,以最新政策为引领,对财务制度进行更新和优化,进而形成“政策响应—制度迭代—执行反馈”的闭环。
科技赋能:打造智能财务生态系统,提升乡村财务水平
以科技为抓手,打造智能财务生态系统,是切实提升乡村财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切实强化对科学技术的应用。
1.打造“村级财务一体化数字平台”
为有效提高财务水平,可从预算编制、资金拨付和核算报销等财务关键环节入手,打造“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对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和利用水平,有力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依托该平台,龙泉村可以实现对集体资金的信息化管理:从提交资金使用申请到完成各级审批,财务单笔报账时间可以从原本的一周缩短至10分钟,大幅提升财务工作效率。同时,该平台还可以实现“各环节留痕”,从而能够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性。龙泉村还可以通过“黔农e村”掌上数据分析,对村集体组织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查看和了解,从而充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廉洁。除此之外,打造并利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权益交易中心系统,还可以有效推进集体资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盘活存量资源,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2.强化智能分析工具
新的历史形势下,龙泉村要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专项资金智能监管模块”,实现对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的动态追踪,既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又能够实现对大额资金流向偏差的有效识别,当偏差过大时,可触发自动预警,进而提醒财务人员要进行及时处理。同时,还可利用AI算法打造“债务风险预警模型”,利用该模型,结合以往村集体经济收支历史数据,对村集体未来3~6个月的偿债能力进行预测,进而生成科学的风险等级报告。这有利于财务人员及时采取风险防控措施,进而将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3.动态适应性升级
龙泉村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要和所拥有的特色业态,打造个性化核算模板,包括生态资产折旧模型、文旅项目收入分账规则等,能够帮助财务人员更高质量地开展财务工作,引导其根据最新相关政策对核算逻辑进行更新和优化。这是推进财务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举措。
人才赋能:培育新型职业财会队伍,夯实乡村财务根基
人才是推进乡村财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该认知下,龙泉村要切实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战略角度出发,积极培育新型职业财会队伍。
1.推进职业能力标准化建设
为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与能力,切实打造高质量财会队伍,龙泉村首先要从债务风险分析、电子票据系统操作和预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入手,制定《村级财务人员职业能力认证标准》,进一步对成为村级财会人员的方法进行明确,包括要通过理论考试、实务操作等,从根本上剔除劣质且财务素养低下的财务人员。与此同时,龙泉村要积极落实“持证上岗+年度复审”制度,对于未通过复审或考核的财务人员,要依照相关制度,将其调离财务岗位,充分保证财务队伍专业能力。
2.打造分层分类培训体系
在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时,可以从基础技能和核心能力两方面出发落实培训工作。针对合作社会计、村级报账员等基础人员,则可以对其开展基础技能培训,包括资金流水核对、电子票据填报等实务操作培训。针对骨干人才,则可以联合职业院校开设“乡村振兴财会研修班”,从数据技术、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对其展开针对性培训,使其具备高阶技能。同时,要健全财务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对标学习、交流轮岗、挂职交流等方式,优选财务骨干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加快财务人员知识体系更新迭代。对财资管理主要岗位的任职资格严格要求,建立注册会计师考试激励机制,选优配强财务分管领导和财务负责人。
综上所述,本文立足贵州省岗度镇龙泉村乡村财务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制度赋能、科技赋能和人才赋能三个方面,提出了乡村财务的发展对策,既可以进一步推动财务工作高质量开展,又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龙泉村要进一步探索乡村财务高质量发展路径。
终审:魏文源
监审:侯欣怡
编校:李晓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