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推动村庄分类,助力乡村发展

时间:2024-08-26 15:05:22来源:湖南农业大学 文字:李贤明

  开展村庄发展潜力评价,识别村庄发展类型是进行村庄分类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文章通过梳理桂阳县樟市镇村庄发展情况,构建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潜力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村庄划分为高、中、低潜力村庄;将发展潜力分区结果与村庄发展条件相结合,将研究区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农业发展类、生态保护类、特色保护类和集聚提升类共5类;对各类村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对各类村庄发展提出策略,指导村庄发展建设。

  村庄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农业生产者赖以生存和开展生产活动的场所。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乡村发展缓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村庄分类工作对于国土空间和国土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是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分类,因地制宜提出村庄发展策略,实现精准施策,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村庄分类与发展策略为研究论题,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基于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潜力等级区。基于发展潜力等级进行村庄发展类型划分,并提出了各类型发展策略,以为村庄的发展建设提供可借鉴参考。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研究区发展概况

  樟市镇地处桂阳县城东北,舂陵江绕镇西而过,地形地貌境内以丘岗地为主,海拔350m~450m。樟市镇现辖18个行政村和1个国有渔场,2018年末人口数48 896人。樟市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等为主。桂阳烟叶在2008年底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樟市镇现为湖南省第一大烤烟乡镇。油茶开发面积2300余hm2,2012年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油茶示范镇。

土地利用情况

  樟市镇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总面积19572hm2。其中,农用地面积18589hm2,建设用地面积731hm2,未利用地面积252hm2。樟市镇呈现出“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利用格局。镇域内林地面积最多,面积为12369.37hm2,占比63.2%;其次是耕地,面积为4741.24hm2,占比24.23%;镇域内水域面积56.76hm2,占比0.29%。

  樟市镇工业用地面积小,第二产业发展较弱。樟市镇工业用地面积15.69hm2,占比0.08%,主要分布在东深村和甫口村。高塘村、公和村和京口村等9个村没有工业用地,第二产业发展薄弱。

历史人文与特色资源

  镇域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郊村的宋代瓦窑坪古窑址;舍市村内有湖南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镇域内有桂阳县矿产资源重点开采区“桂阳城郊—北湖万华岩水泥灰岩重点开采区”,涉及镇域内高塘村、甫口村、樟市村、东深村。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有由桂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的樟市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由各村村民委员会提供的各村人口、经济等数据。

研究方法

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研究区特点,从人口与经济、交通与区位、村庄建设、资源要素4个准则层遴选出23个指标构建出研究区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数据标准化

  由于不同指标的性质不同,计量单位不同,有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之分,需要将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便于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公式如下:

  式中:yij为第i个村庄的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值;xij为实际值;xijmin和xijmax分别为第i个村庄的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发展潜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通过向有关专家发放问卷,根据征询结果确定人口与经济、交通与区位、村庄建设和资源要素四个准则层对指标层村庄发展潜力的相对重要性,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运算求得各项指标层次的权重值。

发展潜力评价

  将每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与该项指标权重相乘,各项指标得分相加求和得到村庄发展潜力准则层评价得分Q,所采用的数学公式为:

  式中:P为评价指标总数;bj为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值;w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

表1 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表

结果与分析

村庄发展潜力评价结果

  计算出樟市镇村庄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得分Q,通过ArcGIS软件将各村评价得分按照自然断点法将樟市镇村庄分为高发展潜力区、中发展潜力区和低发展潜力区三个等级。

  樟市镇高发展潜力区村庄数量为3个,分别为樟市村、甫口村和高塘村,集中在镇域南部;中发展潜力区村庄数量为11个,分别为东郊村、红冲村、梅塘村、东深村、团结村、新桥村、舍市村、平都古村等,主要分布在镇域中部以及省道215沿线村庄;低发展潜力区村庄数量为4个,分别为分布在镇域中部的竹里村,分布在镇域东部的竹中村、禾苍村和公和村。

樟市镇村庄分类

  将研究区村庄发展潜力分区结果与村庄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相结合,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方法,将研究区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农业发展类、生态保护类、特色保护类和集聚提升类共5类。樟市镇村庄中城郊融合类4个、农业发展类6个、生态保护类1个、特色保护类1个和集聚提升类6个。

表2 樟市镇村庄分类表

樟市镇各类型村庄发展策略

  1.城郊融合类村庄发展策略

  (1)产业发展

  樟市镇城郊融合类村庄距离县城近,交通便利,村庄环境良好,可以开发休闲旅游业。城郊融合类村庄以自然生态、纯朴优美的乡村环境作为根基,以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作为乡村经济水平提高方式和旅游吸引点,促进城郊融合类村庄经济发展。城郊融合类村庄休闲旅游方面,从城市需求侧来看,对于进城安家老人来说,有无限的乡愁回味;针对中年人,可以进行乡野垂钓休闲;针对青年人,可以进行乡村烧烤趣玩;针对儿童,可以进行乡村研学体验等。从乡村供给侧来说,可以发挥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充分利用村庄田园风光、人居等各类资源,美化村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大力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郊融合类村庄公共配套服务,让游客有良好的游玩体验。合理布局游步道、骑行道、登山步道、服务驿站、观景平台、房车营地、露营地、旅游厕所和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以及加油、充电、维修等汽车保障服务设施,串联起各乡村旅游点,构建全域化旅游交通网。

  (2)村庄建设

  村民建房应严格落实“一户一宅”的政策规定,集约建设,确保村庄建设及发展的有序进行。将利用效率低下的村庄建设用地进行腾退整理,合理安排村庄新增建设用地,有条件的村组可以进行集中建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城郊融合类村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良性发展。

  2.农业发展类村庄发展策略

  (1)产业发展

  农业发展类村庄以优质烤烟、优质水稻、生态茶油为基础产业,适当发展其他经济作物。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樟市镇土壤资源特性,选择合适的优质水稻、水果、中药材及其他经济作物,形成规模种植,提高经济效益。以循环经济和优化配置为原则,合理发展优质农产品、畜禽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建设农产品加工场地,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和冷链物流,优化深化产业链,实现产销一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村庄建设

  樟市镇农业发展类村庄应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做好村庄资源盘活利用,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将村庄利用不合理、不充分和废弃、闲置的建设用地拆除,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复垦成农用地,使农村低效、闲置的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促进村庄土地布局优化和节约集约利用。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耕作条件。推进新修农田水利、整修田间机耕道、保护林网等建设,建设“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生态保护类村庄发展策略

  (1)产业发展

  保护舂陵江水域,激活村庄自然资源要素。严格保护舂陵江水域,禁止挖沙采矿、倾倒有毒有害物质和垃圾、滥采滥捕野生动植物等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村庄接待能力,打造休闲旅游胜地。依托湖南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的优势,提升完善建筑、餐饮、住宿、娱乐设施、交通和购物等方面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延长农文旅消费链条,推动农文旅协同发展。以湖南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依托村庄农业资源以及山水林田的生态基底,发展乡村旅游业,将村庄建设成集休闲旅游、居住、购物于一体的,集采摘、观光、体验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乡村旅游乡村。

  (2)村庄建设村庄发展策略

  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农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制定村庄建设正负面清单,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条件。编制村庄建设正负面清单,纠正村庄建设中存在的破坏村庄生态环境、破坏乡村风貌、偏离乡村主题的行为,提出村庄建设的正面做法,引导村庄发展建设。

  4.特色保护类村庄发展策略

  (1)产业发展

  注重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对宋代瓦窑坪古窑址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估,制定具体的保护策略。注重古窑技艺与文化的传承,建立古窑文化档案和资料库,收集和整理古窑的历史、文化及技术工艺,保留和传承古窑的文化记忆,提高古窑遗址的知名度。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各部分合作。进行宋代瓦窑坪古窑址旅游规划,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以古窑文化、陶艺文化体验为卖点,针对周边城镇客户群体,开发观光游憩、陶艺体验产品,发展特色旅游线路。

  (2)村庄建设

  优化村庄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推进村庄生活垃圾、厕所粪污治理以及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打造旅游乡村。补齐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短板,满足村民及游客需求。充分考虑旅游型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配套,补齐设施短板,满足村民及游客需求。

  5.集聚提升类村庄发展策略

  (1)产业发展

  集聚提升类村庄产业在原有规模基础上通过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村庄辐射带动与服务水平。对于主要发展农业种植的村庄,要注重农用地整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村庄建设

  集聚提升类村庄要注重建设用地整治,清退零散低效的建设用地,使居民点聚集,充分保障村庄公共服务设计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文章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桂阳县樟市镇18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分析村庄发展状况,构建研究区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得出村庄发展潜力得分,划分高、中、低潜力等级区,将潜力分区与村庄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相结合,将研究区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农业发展类、生态保护类、特色保护类和集聚提升类共5类。对各类村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对各类村庄发展提出策略,指导村庄发展建设。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构建了樟市镇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桂阳县樟市镇18个行政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人口与经济、交通与区位、村庄建设、资源要素4个准则层,选取人口密度等23个指标构建樟市镇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了各村庄发展潜力得分,按照自然断点法将各村各准则层得分和综合得分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潜力等级区。根据18个行政村综合发展潜力得分共划分高发展潜力等级区村庄3个,中发展潜力等级区村庄11个,低发展潜力等级区村庄4个。

  第二,划分了樟市镇村庄发展类型。依据村庄发展潜力分区结果,结合村庄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将研究区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农业发展类、生态保护类、特色保护类和集聚提升类共5类。樟市镇村庄中城郊融合类4个、农业发展类6个、生态保护类1个、特色保护类1个和集聚提升类6个。

  第三,提出了樟市镇各发展类型村庄的发展策略。将划分的城郊融合类、农业发展类、生态保护类、特色保护类和集聚提升类这5类村庄按照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这两方面分别提出村庄发展方向,避免了村庄的同质化发展。


《村委主任》杂志 武凯摄

  网络:柳绣华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