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党旗飘扬 乡村振兴有方向

时间:2025-10-14 10:28:01来源:中共平阴县委党校 文字:左雷 张继涛 丁晓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新时期全面振兴乡村、推动乡村建设现代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的重要战略措施,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成效直接影响该战略的实施质量。为服务乡村振兴、确保战略顺利高效落地,必须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这就要求在乡村振兴中坚定不移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而基层党建正是维护党的领导、密切党群联系的关键纽带。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要妥善应对发展中逐步显现的各类问题,深刻把握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具体可实施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作用,高质高效完成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为我国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注入动能。

乡村振兴中基层党建引领作用的重要价值概述

促进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涵盖诸多领域,产业振兴是其中的核心。基层党组织需要依据相关政策文件的精神,推进乡村多元产业有机整合,努力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构建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方面,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管理效能,转变乡村产业发展的固有理念,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例如,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可以大力建设特色旅游产业,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加深广大村民对乡村振兴的认知,引领村民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产业繁荣发展。

促进文化振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文化振兴作为内生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支撑和发展动能。强化基层党建的文化引领作用,通过人才下乡、资金扶持等多种举措,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配套设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资源,满足其身心健康发展需求;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塑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农民精神风貌,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力量。

促进生态振兴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领头雁”,通过强化引领示范作用、践行先进生态理念,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关键支撑。例如,基层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常态化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大力推广绿色生产设备与技术,帮助农民掌握低碳生产方法,增强农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及绿色生产意识,降低生产生活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这对乡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如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垃圾处理的必要性等,指导农民群众在垃圾投放及处理中使用科学的方法,进一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生态根基。

乡村振兴中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发挥的必要条件分析

科学定位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与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发挥作用,首要前提是明确自身定位,既要深刻把握在乡村振兴全局中的职责与使命,厘清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联,也要在具体工作中锚定“领导核心”角色,避免定位模糊导致作用虚化。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基层党组织需将“三农”工作置于优先位置: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三农”工作的领导权重,聚焦农民最关心的增收、养老、基础设施完善等实际问题,以“问题导向”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感。唯有通过精准定位、强化领导能力,基层党组织才能成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综合能力、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提升基层组织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达成“三农”相关目标的关键要素。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操作能力集中体现在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上,与最终呈现出来的工作成果紧密相连。所以,基层党组织要将行动力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性取得的效果为评价标准,以此判定行动力是否提升。另一方面,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资源整合与引领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基层党组织需主动担当“资源整合者”与“发展领航者”,通过统筹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搭建乡村发展平台,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参与,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组织支撑,推动乡村发展从“被动输血”转向“主动造血”。

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保障机制

  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完善的党组织运行机制作为支撑。具体可从三方面阐述:一是建立生态宜居环境建设引导机制,全方位推动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将基层党建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建立具体可实施的生态建设方案;二是构建乡风文明培育机制。以党员干部为示范标杆,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推动党员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同时联动村规民约、文化礼堂等载体,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动力,激发乡村文化创新活力;三是完善德治和法治相互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以法治为基础,推动资源下沉,完善乡村矛盾纠纷调解、公共事务管理的法治流程;同时以德治为补充,通过家风宣讲、道德评议等活动强化村民道德自觉,为乡村振兴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乡村振兴中基层党建工作路径分析

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是发挥基层党建作用的核心抓手之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首先,基于基层实际工作要求定期开展培训学习活动,致力于持续提高乡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与思想觉悟。考虑到基层党员工作任务较多、学习需求存在差异,基层党组织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如巧用微党课、学习强国等平台,保证广大乡村基层党员干部及时领会“三农”工作的政策文件内容与精神。同时,基层党组织要始终以政治标准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全覆盖、全方位的考察,以保证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与政治觉悟符合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助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成效,为乡村振兴赋能。其次,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效举措激励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持续不断地增强基层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执行力;选拔基层党支部书记时,应重点考察其“三农”工作经验、工作作风、思想觉悟、专业能力等要素,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为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基层党组织应注重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利用,不断提高乡村发展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吸引更多高素质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赋能。

健全基层党建机制,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在各阶段发挥引领作用,既要认真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还要积极主动推进规范化建设相关工作,确保权责清晰,充分整合发挥乡村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同时,向基层放权赋能,旨在赋予基层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为党建工作扎实开展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为紧密联系群众,要注重优良党风号召力作用的发挥,不断筑牢群众基础,引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凸显乡村基层党建的服务功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基层党组织还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引领乡风文明发展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演进中,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性导致的发展差异仍显著存在,部分乡村地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抬头等不良习俗依然存在,这些现象不仅制约着乡村现代化进程,也对培育文明乡风形成现实阻碍。首先,要强化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治理各类陋习的制度规范,确保基层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率先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并且主动参与文明乡风建设。同时,为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参与文明乡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要将乡村陋习整治、文明乡风建设效果等纳入党员干部绩效考核,激励党员干部主动抓好文明乡风建设相关工作。其次,注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在乡村地区深入推进家风建设工作,定期举办家风典型表彰活动,评选“星级文明家庭”,并通过网络、宣传单等多元化途径开展优秀党员事迹宣传工作,依托典型引领力量开展教育,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向先进榜样学习,自觉参与文明乡风建设。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产业振兴基础

  乡村振兴基础的夯实,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持续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农村经济整体水平。实践中,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因地制宜理念,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科学道路,助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赋能。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去发展地方特色农业,通过“党支部牵头、村集体搭台、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模式,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动性,持续提升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其次,持续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最后,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基层党组织还要因地制宜探寻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村集体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的发展目标;有条件的乡村,还要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持续提高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推广基层党建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模式,引领生态宜居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党组织需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紧密融合,积极探索具有乡村特色的发展路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涉及范围较为广泛,且有着专业要求高、复杂程度大等特点,所以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时,乡村基层党组织需坚持实践导向,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建设。在此之前,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力量做好全面且深入的调研工作,保证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还需注意的是,基层党组织要关注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深入基层与广大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积极主动地倾听群众诉求,支持并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为乡村生态振兴赋能。为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需结合实际完善乡村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专门的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纳入基层党员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可操作的奖惩制度,最大程度调动党员干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积极性,在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高效推进,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兼具‌长期性和综合性‌的重大国家战略。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是涵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在这一过程中,需强化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通过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具体而言,要着力构建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统筹协调作用,又要注重以党建带动文明乡风建设,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目标,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层面都获得实实在在地提升。

  终审:魏文源

  监审:王彦臻

  编校:王文娟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主办: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  《村委主任》杂志社      投稿邮箱:cwzrtg@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7099359、3128819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