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绣”出北堆新图景 ——记山西省泽州县巴公镇北堆村
北堆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西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风光旖旎,青山绿水尽显田园诗意。值得一提的是,晋城本土发展的第一个中共党员孔祥桢就出生在这里,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使得北堆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党建引领优势。
近年来,北堆村高举红色旗帜,以党建高质量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在夯实筑牢村党组织战斗堡垒的基础上,北堆村还大力开展“三清三提”专项行动,实现了乡村面貌的华丽蜕变。与此同时,北堆村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以红色文化为滋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全面振兴更有底气、更加自信!
北堆村党群服务中心
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一个村庄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锻造钢铁般的信仰,必须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北堆村党支部将党建工作视为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灵魂与命脉,坚信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才能稳步实现。
北堆村坚持建好建强村党组织,筑牢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创造性地运用了“党建+”这一新型治理模式,让党的旗帜在北堆村高高飘扬,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使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具象化。
为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北堆村积极探索与实践了“党建+网格化”的乡村治理模式,用心搭建网格单元,织就了一张覆盖全村、温暖人心的治理网络。
北堆村“永远跟党走”党建主题特色墙画
北堆村借助网格化管理网络,通过构建“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的紧密联结机制,实现了对村落治理资源的精准配置与高效利用。每个网格员坚守基层一线,活跃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他们既是可亲可爱的党的政策宣传员,将党的声音与关怀切实传递到每一户村民家中,也是为群众服务的“桥头堡”,站在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他们心系村民,勤办实事,帮助村民排忧解难,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有效维护了北堆村的和谐稳定。
在这里,村民们正享受着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之前我家路口的路灯坏了,网格员发现后,没多久就给换好了,现在在村里生活,我们的幸福感满满的!”村民刘大叔感激地说道。
在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方面,北堆村以保障和改善乡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多管齐下,充分发挥“一约五会”的自治功能,坚持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精准贯彻实施“小事简议快办、急事特事速决、难事众议共商”的分级协商机制,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服务和引领工作。这一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诸如化解邻里纠纷、农事生产丰收等事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种办法也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与归属感,显著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与凝聚力,切实把村民团结、凝聚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周围,最终凝结为一股强大的群众力量,奠定了乡村发展的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北堆村文化大院
在开展清廉村居建设的过程中,北堆村村“两委”以北堆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阵地,做好廉政文章,精心布局了“一廊一路一园”的廉洁文化教育阵地。同时,通过举办廉政主题相关讲座、展览、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党风廉政教育深入人心,将北堆村的土壤培植为可以滋养党员干部心灵、涵养清风正气的沃土。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在人才培育与队伍建设方面,北堆村党支部着眼长远,经过耐心细致地选拔、培养党员,将能够团结带领农民群众,有益于乡村全面振兴的优秀人员吸收进村“两委”班子,还建立了一支充满活力、敢于担当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北堆村的可持续发展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北堆村的党员们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这有赖于北堆村严格落实党内民主制度,积极保障党员权利,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北堆村的党员们人人争当“急先锋”,他们身份多元、本领扎实,既是民情收集员,也是矛盾调解员,又能依据村务需要,摇身一变为行动派、实干家,村中处处都能看到他们奋斗的身影。
北堆村还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实践锻炼、交流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在党建引领下,党员队伍成为北堆村振兴的坚实力量。
北堆村干净整洁的街道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
走进北堆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仿佛置身于惬意自在的田园画卷之中。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或在田间辛勤劳作,或在街头巷尾谈笑风生,种种和谐美好的景象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以前啊,大家伙儿不怎么讲究生活质量,垃圾乱扔乱倒,尤其一到夏天,环境特别脏乱差,和现在根本没法比。”村民们回忆起过去的村容村貌,纷纷感慨。
如今的北堆村,早已今非昔比,房屋、道路规划井然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居住环境大变样,村民们住得舒心、暖心又安心。这一切,离不开北堆村村“两委”所付出的努力,他们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实施了“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多点发力,凝聚干群合力,将乡村人居环境“弱点”变“亮点”,推动乡村面貌实现“颜值”“气质”双提升。
在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北堆村经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推动村庄的净化、亮化、美化工作,实施了“三清三提”行动,即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清理乱搭乱建,提升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务、提升村民素质。他们深知,只有将乡村装扮得更加靓丽,彻底改变乡村环境的底色,才能让村民生活水平和幸福值进一步得到提升。
北堆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对网格主干道路、背街小巷、闲置地块等重点区域进行了全面清理,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另外,还改造了污水管网,畅通了村庄的“毛细血管”;修建了水冲式厕所,让村民们告别了简陋的旱厕,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实现了家家户户24小时供水,让村民们喝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健康更有保障。
为了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北堆村建立了村庄清洁常态长效推进机制,组织党员和志愿者们投身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通过组建义务清扫队,一场以“党员+志愿者”为核心的联动服务模式正蓬勃发展。义务清扫队于每周二、周五定期进行卫生清扫与维护工作,确保村庄环境的整洁与美观。
北堆村孔祥桢展览馆
村民们积极响应号召,在自觉维护自家环境卫生的同时,投身村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之中。他们手持扫帚、簸箕、垃圾袋等工具,穿梭在村头巷尾,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北堆村掀起了一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热潮,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显著改善,村民的幸福生活层层“加码”,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北堆村别具匠心,推动村庄向“美”而行。北堆村村“两委”经过摸排调查,对道路街巷进行了仔细梳理,在应建、宜建之处建起了围墙,保护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北堆村还坚持“宜绿则绿、宜栽则栽、宜花则花”的原则,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作,积极栽绿植、种花草,对道路两旁进行了杂草清除与废弃物清理工作,还为斑驳的墙面量身定制了“新衣”,整个村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成为新时代展示乡村文化的窗口,也让村民们在忙碌的生活之余感受到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如今,走进北堆村,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看着如今村里优美的环境,北堆村的村民们自豪无比:“这些年,村里变漂亮了,就像住在一个大花园里,咱的生活越过越有盼头!”
培育文明乡风
北堆村不断加大党建引领力度,聚焦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推动创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并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打造文明新风尚。
在文明创建方面,北堆村积极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同时,创新性地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和“五美庭院”评比、“党员红”志愿服务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与团结,还充分调动了村民们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体村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将北堆村打造成美丽、和谐、文明的新乡村。
北堆村还改造了卫生服务站,提升了村民的就医环境;修建了红白理事场所,倡导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新风尚,让村民自觉接受文明乡风的熏陶。
值得一提的是,北堆村是晋城当地首位共产党员孔祥桢的故乡。战争年代,孔祥桢不畏生死,投身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他心系国家富强,积极参加国家建设,为新中国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孔祥桢的英勇事迹与革命精神,是北堆村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北堆村积极挖掘孔祥桢同志背后所承载的珍贵的红色文化,投建了“一馆一院一基地”,即红色革命教育馆(孔祥桢展览馆)、文化大院、泽州县党员干部实战实训北堆村基地,通过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与实物,生动地展现了孔祥桢等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与英勇事迹,并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作为乡风文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堆村扎根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赓续红色血脉,建设文明新村,打造了北堆红色革命教育馆——孔祥桢展览馆,既为党员干部们搭建了一个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砥砺党性修养的鲜活课堂,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活课堂”,为村民们提供了爱党爱国的典型示范,滋养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文明乡风更加深入人心。
孔祥桢展览馆还成功蜕变为彰显北堆村乡风文明魅力、赓续红色记忆的一张璀璨名片。为了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展览馆不断丰富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创新宣讲模式,引进现代科技手段,让红色教育更为生动、鲜活。
泽州县党员干部实战实训基地
师生们走出教室,走进北堆村,来到孔祥桢展览馆,不再拘泥于书本中的红色文化记载,通过讲解员介绍、亲自参观文字展品、历史场景还原等了解孔祥桢过去的革命事迹,不知不觉地便在心中种下了爱党爱国、勇于担当的红色种子,意义非凡。
“一院”即文化大院,北堆村村“两委”先后对原文化大院进行了改建翻新,建起了综合文化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舞台、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场所,不断扩大村民的公共文化空间。这些文化场所的建成,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作为“一基地”的泽州县党员干部实战实训基地则面向全县的党员干部,不仅成为北堆村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场所,其影响辐射范围更广,党建文化的教育意义必将更为深远。
北堆村积极打造三个红色文化阵地,拓宽了北堆村乡村发展的道路,为乡村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示着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传承红色文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道路正在缓缓铺就。北堆村,高举红色信仰,务实求进敢争先,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今天的北堆村,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北堆村的华丽蜕变,不仅让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也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树立了典范。
在未来的日子里,北堆村将继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北堆村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终审:魏文源
监审:侯欣怡
编校: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