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之路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社会参与作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参考维度,影响着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现状。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政治、文化、人际交往这四个层面的社会参与存在显著不足,为了有效促进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本文提出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从增强个人能力与培育老年人参与意识、农村适老环境优化与服务提升、社会支持补给与资源整合三方面实现积极老龄化目标。
自1999年以来,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总人口的13.5%;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在这10年间,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上升了4.63%。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老年人口的数量规模在不断增大,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当前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更为突出的是,在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更加明显,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有45.83%的人生活在农村。面对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发布了《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报告,将过去对于大量老年人口看作是社会发展负担的观念转变为积极方向的研究视角,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包含了健康、参与、保障这三个元素,针对老年人养老问题提出了更进步的理念。我国也在2022年出台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文件中明确鼓励老年人结合自身情况参与社会活动实现个人的价值,这体现了政府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视。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不仅有助于其自身发展,更能为社会进步提供力量,所以针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地区,其居住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状态,研究农村地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问题,并依据“积极老龄化”理念提出建议,这对于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参与内涵及其重要性
社会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理论”的三大核心维度之一。目前为止,对于社会参与,学术界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定义,其内涵还在不断延伸和拓展。本文借鉴学术界对于社会参与的概念研究,再结合所调查村庄的实际情况,将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概念界定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参与关于经济、政治、文化、人际交往四个方面的正式与非正式活动,并在参与过程中发挥个人作用、实现自身价值。老年人社会参与具有多重意义:首先,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能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为幸福生活提供基础;其次,社会参与可以开发老年人口资源,以应对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为整个经济社会提供支撑,让老年资本可以进行有效应用,推动社会的发展;最后,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能够让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让老年人从被管理者转变为社区管理的参与者,这既能充分利用老年人口资源,又能够节约社区管理成本。
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现状
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存在的问题
1.经济方面
在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产业发展不足的情况,这导致适合老年人的就业机会更为稀缺。通过调查,农村中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大多数老年人闲居在家里,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一部分是因为身体机能衰弱无法工作,另一部分是有从事意愿,但是没有就业机会,所以只有少部分的老年人从事有收入的工作;第二,在少数从事有收入工作的老年群体中,年龄较大一些的,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劳动能力和体力支撑干重活获取收入,只能从事耗费体力少的农业种植以及饲养家禽来获得收入,这类工作收入水平比较低;第三,身体条件比较好的低龄老年人可以靠着打零工的方式获得收入,然而他们由于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缺乏以及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少,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临时性工作。
2.政治方面
关于农村地区老年人政治参与的调查,主要针对老年人参与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的民主选举、村(社区)自治活动的参与以及村集体事务权利义务的行使等方面。调研显示,尽管多数老年人能够顺利参与村民选举,但偶有因行动不便或对流程不熟悉而需他人协助完成投票的情况,值得进一步关注与引导。除此之外,在竞选主要职位方面,农村老年人还是处于被动的情况。部分老年人对于选举持消极态度,他们通常认为选举和自身关系不大,最终人选只要能够妥善管理村级事务就可以。对于参与村(社区)自治活动方面,村里面的老人较少有向组织表达自己意见的,只是在组织看不见的地方和隔壁邻居议论,除非这些事情涉及自己的核心利益,否则较少向村组织直接反映情况。这反映出了一些农村老年人“政务疏离”的态度。
3.文化方面
农村老年人由于身体能力有限,主要从事较轻松的农业种植和时间比较灵活的零工,有相对充足的休闲时间,这对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发展有一定帮助。在文化活动参与方面,首先,农村老年人常聚集于庙会、祭祀等传统民俗活动并自发提供帮助。其次,政府组织的集体放电影活动,部分老年人也会前往观看。除此之外,老年人也会选择和旁边的邻居进行闲聊、拉家常等休闲活动。村民委员会组织的集体性文体活动,如集体舞蹈、集体篮球活动等,需要耗费大量体力,高龄老年人往往参加得比较少。这表明农村老年人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
4.人际交往方面
人际交往可以表现为老年人的社会关系,指的是老年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稳定社会联系。费孝通先生曾用“差序格局”的理论来形容我国乡土社会中的社会关系面貌,农村地区中老年人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就如差序格局概念描述的那样,如同石头投入水中,由近到远一圈一圈推开的波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关系就是以自己为中心点,然后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与他人互动形成社会联系。在日常交往中,农村老年人的交往对象以家属为主,其次是和居住较近的邻居和朋友。而远房的亲戚往往是最外层的社交圈,他们通常都是因为红白喜事或者其他家族事务聚在一起。如果是经济发展更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当地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更为落后,老年人与远房亲戚的联系更加有限。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社交意愿比较强烈,和家人、邻里朋友能够进行互动和交流,但是他们交往互动的范围较小,存在局限性,这难免会让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影响其身心健康。
问题的归因
1.个人能力与参与意识不足
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呈现出被动的特征,农村老年人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参与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性,保持着旁观者的心态。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学历大多是初中或者小学以下,部分老年人甚至没有上过学,教育背景的局限性导致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有限。在政治参与方面,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他们虽然会主动关注村民选举和村民委员会组织的集体性活动,但是很少会对此类事件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提不了有用的意见,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参与价值。在经济参与方面也是如此,他们认为集体经济发展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没有把集体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没有意识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自己有着重要的关联,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一块往往保持旁观者的态度。除此之外,村民委员会组织的集体性活动,往往都是由年轻人主导,老年人往往担任被动者的角色。
2.农村地区环境和服务的缺失
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其环境也相对落后,普遍缺乏适合老年人休闲的活动场所。部分农村虽然修建了活动广场,但是没有专门提供给老年人使用的老年活动室和健身设施,这种情况极大限制了老年人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拓展以及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山区和偏远地区的交通不发达,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活动出行,导致老年人活动范围十分有限。除了政府提供的基本慰问帮扶以外,很多农村地区未能给老年人提供参加多样化社会活动的机会。这种情况不仅抑制了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使得老年人的日常社交局限于亲属和邻近居民的小范围交流,人际交往范围得不到拓展。
3.社会支持与资源的匮乏
在农村地区生活的老年人,其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参与现状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物质条件方面,农村老年人普遍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加上其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难以获得比较充足的社会支持。首先,多数农村老年人没有退休金,利用闲暇的时间参与农作物种植以及打零工来补贴家用,现有收入只能维持最基本的吃和穿,经济压力导致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参与社会活动。其次,部分农村老年人是和自己的亲属同住,由于家庭的责任,他们会忙于家务劳动以及照顾孙辈,所以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参与文化活动和村级事务管理。此外,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老年人由于缺乏使用智能产品的技能,在数字化时代处于边缘化状态。当前,社会支持体系往往只关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需求,忽视了老年人融入数字化时代的困境与诉求。
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的对策建议
增强个人能力与培育老年人参与意识
农村地区老年人往往因为自身教育水平不高及知识储备有限,在社会参与方面面临诸多阻碍。部分老年人虽然有意愿参与社会活动,但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而不得不闲居在家里。因此,增强农村地区老年人的个人能力并培育其参与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信息库,根据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特长等为其提供合适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工作岗位。二是提供数字素养教育支持。村“两委”为老年人组织开展智能设备使用课程,普及数字素养与技能相关内容,帮助老年人提升数字素养,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三是开展关于社会参与的知识普及活动,让老年人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这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有帮助,还能让他们在村(社区)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村适老环境优化与服务提升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畅通农村道路帮助农村老年人解决出行难题。其次,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养老服务站,在内部配备图书阅览、棋牌娱乐、适老化健身等设施,满足老人们不同的兴趣爱好与生活需求。最后,成立老年人协会,鼓励村“两委”牵头成立村级老年人协会开展老年人服务工作,并组织老年人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农村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
社会支持补给与资源整合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在资源获取方面和城市老年人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老年人往往只能先关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忽视了社会参与的重要性。为此,政府和社会应给予农村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积极促进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首先,村“两委”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其他社会组织支持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例如,依托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丰富老年人培训形式和内容,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参与对他们自身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可以联合医疗机构不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服务,不断强化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支撑保障。除此之外,村“两委”还可以把老年人力资源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通过“结对+接力”“以老助老”等方式,提供长流水、不断线的志愿服务。这不仅能促进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还能引导他们参与村(社区)自治事务,实现“老有所为”。
终审:魏文源
监审:侯欣怡
编校:王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