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指导下,数字乡村建设被赋予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落实政策要求,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农业生产、乡村生活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本文基于郑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并深入探索了适合郑州市乃至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旨在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涉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更是一场深刻的农村社会变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要求,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导向。同时,《2023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也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较高的信息化水平,这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在实施进程中,郑州市遭遇了一系列挑战与难题,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数字技术应用程度偏低,以及乡村治理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发展仍需加快步伐。因此,亟须探索适合自身的数字乡村建设路径,以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程。
郑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近年来,郑州市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郑州市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率已达到98%以上,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5G网络正在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此外,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和数据支撑。
郑州市在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着重加强乡村地区的信息化发展。通过实施“宽带乡村”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郑州市不断推动乡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同时,郑州市还加强了对乡村地区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乡村居民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逐步深入
数字技术在郑州市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1.智慧农业的应用
智慧农业是郑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郑州市在农业领域实现了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极大地推动了智慧农业的发展。例如,郑州市一些农业科技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农田中部署了传感器和智能控制设备,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整灌溉、施肥等农业生产过程,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精准农业的实践
精准农业是郑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另一重要方向。利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郑州市确实实现了对农田的精准管理和决策。例如,郑州市一些农业高科技企业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定期的遥感监测,获取农田的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等数据,并根据数据结果进行精准的农业管理和决策。这不仅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有效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进而缩减了农业生产成本。
3.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郑州市还积极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电商平台,郑州市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电商平台还为乡村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例如,郑州市一些电商平台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将乡村的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并通过物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量,还增加了乡村居民的收入。
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乡村治理方面,郑州市也积极探索数字化手段的应用。通过建立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实现了对乡村治理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1.数字乡村治理平台的建设
郑州市积极建设数字乡村治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乡村治理过程的全面监测和管理。例如,郑州市一些乡镇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乡村治理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为乡村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同时,数字乡村治理平台还为乡村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政务服务渠道,如在线办理业务、查询政策信息等。
2.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
郑州市还积极推动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通过线上服务平台,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例如,郑州市部分乡村社区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了线上服务平台,为乡村居民提供在线医疗咨询、在线教育等服务。这不仅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还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郑州市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尽管郑州市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且维护困难
在郑州市的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尽管城市周边和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乡村地区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但偏远和欠发达的乡村地区仍然面临着网络覆盖不全、信号不稳定等挑战。这不仅限制了乡村居民获取信息和享受数字服务的能力,也制约了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此外,由于乡村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数字基础设施的维护成本较高,且缺乏专业的维护团队,导致设施故障频发,影响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受限且创新能力不足
尽管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乡村治理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郑州市的乡村地区,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仍然受到限制。一方面,由于农民对数字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缺乏必要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导致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受限,无法充分发挥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优势。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缺乏数字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能力,难以开发出适合本地需求的数字技术和产品。这限制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创新性和竞争力,使得乡村地区在数字化浪潮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郑州市在乡村治理数字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乡村治理过程存在数字化程度不高、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效能和公信力。一些乡村地区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难以实现数字化治理。这导致乡村治理过程存在信息不透明、决策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效能和公信力。
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缓慢
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另一重要方面。然而,在郑州市的乡村地区,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一方面,线上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乡村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时仍然面临诸多不便。另一方面,由于乡村地区资源有限,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不足,导致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提升。这不仅影响了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制约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数字人才短缺且培养体系不完善
数字人才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然而,在郑州市的乡村地区,数字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一方面,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吸引和留住具备数字技术应用、数据分析等能力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缺乏完善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培训机构等渠道的数字人才培养资源有限,且与实际需求脱节。这不仅限制了数字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应用和推广,也制约了数字乡村建设的长期发展。
郑州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
为了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程,郑州市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数字技术应用、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等方面的努力。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为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均衡发展,郑州市应继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偏远乡村地区的投入力度。继续推进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在乡村地区的覆盖和普及。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优化网络布局等措施,提高乡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和网络质量。同时郑州市应积极推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的应用和发展。通过建设物联网感知设施、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和数据支撑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这些新型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
推广数字技术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郑州市应积极推广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应加大对数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伙伴的协作与交流,促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广泛应用。为积极推动郑州市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的发展,通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同时,借助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对农田的精细化管理及科学决策,此举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还能有效减少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量,进而压缩农业生产成本。
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为了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郑州市应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积极建设数字乡村治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乡村治理过程的全面监测和管理。同时,还应加强对数字乡村治理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通过数字乡村治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可以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增强乡村治理的公信力和可信度。另外,通过建立完善的乡村治理数据体系和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对乡村治理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共享。同时,还应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深入分析和挖掘乡村治理数据,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辅助。这将有助于乡村治理机构准确把握乡村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需求,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理策略与措施。
推动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
为了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郑州市应积极推动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线上服务平台、丰富乡村公共服务内容等措施,提高乡村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郑州市应积极建设线上服务平台,利用数字化工具,为乡村居民创造更加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体验。例如,可以建立线上医疗咨询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等,为乡村居民提供在线医疗咨询、在线教育等服务。同时,还应加强对线上服务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这可以帮助乡村居民更好地享受公共服务资源。
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为了保障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性和创新性,郑州市应强化数字人才的培育与吸纳,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注于数字乡村建设的专业团队。郑州市应加大对数字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通过高校、培训机构等渠道,培养一批具备数字技术应用、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应鼓励并提出建议,以促进乡村地区与高等教育机构、科研单位等合作,携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政府应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他们投入数字乡村建设中。同时,构建全面的数字人才激励机制也至关重要,对于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持续作出贡献。
深化政策导向与扶持机制,为数字乡村建设筑牢坚实后盾
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深化,郑州市应进一步强化政策的导向作用与扶持力度。参照国内省市先进的实践经验,郑州市需精心规划并制定一系列与数字乡村建设紧密衔接的政策法规,细致勾勒出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蓝图及全方位保障策略。财政支持方面,郑州市应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关键项目获得充裕的经费支撑。此外,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数字乡村建设评估机制尤为关键,定期开展项目审查与进展监测,充分利用评估结果的反馈机制,精准识别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瓶颈问题,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在持续改进中迈向新高度。
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为了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程,郑州市应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推广数字技术运用,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层级,推动公共服务在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并注重数字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此外,加强政策导向与支持,为数字乡村建设构建坚实的制度与政策后盾。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相信郑州市将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保燕
编校:董卫娟
网络:吴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