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九师职教助力边境乡村振兴

时间:2025-07-10 13:21:11来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职业技术学校 文字:伏玮丽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边境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战略屏障,但因为受到地理、历史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边境地区的人才匮乏问题成为制约当地乡村振兴的瓶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简称“九师”)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人才流失和产业结构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将职业教育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九师职业教育赋能边境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从而为边境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启发,推动边境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赋能边境乡村振兴的优势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职业道德而开展的教育工作。相比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更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可知,其在赋能边境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职业教育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还是在专业设置方面,都与社会岗位的需求相贴合,且注重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同时,在教学期间,会为学生安排实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岗位用人需求,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从赋能边境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可大大缩减培养人才的周期,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其次,职业教育十分关注理论教学,将其放在与实践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样一来,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兼具了技术能力和理论基础,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赋能边境乡村振兴带来了重要的助力。最后,在职业教育中所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可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除了能够对企业用人问题进行解决之外,还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到基层当中,为乡村的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例如,农业职业院校和乡村农产品企业建立合作,可在乡村安排学生的实践场所,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的发展提供帮助。职业教育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可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完善边境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为边境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九师职业教育赋能边境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兼具了职业、经济、教育等属性,可为边境乡村振兴赋能。通过研究九师职业教育赋能边境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可为边境乡村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并推动当地的产业升级和生态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更加顺利地推进。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在推动边境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以党建引领工作为根本。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需要职业院校和乡村的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力量,对自身的治理能力进行提高,将职业院校所具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有助于解决边境乡村中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九师职业院校而言,应对自身的办学方向进行明确,除了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行明确之外,还应建立一个一体化的育人格局,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应将党建引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九师职业教育所具备的特色发挥出来,真正地与边境乡村的发展相互融合,建立一个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九师职业院校应通过党建引领来加强与边境乡村的联动,实现校村共建。一方面,学校党支部应该与乡村的党支部进行结对,定期开展相关的党建工作,对具体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使得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切实的提升。另一方面,九师职业院校应结合边境乡村的具体需求来开设更具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课程,帮助乡村的村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技能,从而提升其就业和创业能力。除此之外,九师职业院校还应深入到乡村中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助力乡村产业升级。通过开展党建引领工作,除了能够为边境乡村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能够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推动边境乡村振兴。

重视专业优化和改进

  九师职业院校在赋能边境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第一,从专业设置的角度上来看,九师职业院校应对边境乡村的产业结构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实现双方的对接,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保护边境乡村的环境,优先开设包含林草修复、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专业,使九师职业院校的专业能够和边境乡村的区域产业结构进行融合,这实际上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前提条件。所以,对于九师职业院校而言,应该在进行专业建设的同时,将边境乡村的产业结构作为重要导向,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除了要能够匹配当地的主导产业之外,还需要重视专业结构和课程的调整,确保专业具备足够的敏感性,建立与边境乡村产业结构相对应的体系。第二,对于九师职业院校的教育者而言,应与边境乡村的村民紧密联系,对他们的实际需求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解,利用调研等方式来对边境乡村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明确,从而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第三,应对九师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应该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因为在区域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相互之间不平衡的情况,所以需要结合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人才培养,从而让其具备更强的适应性。此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对重点内容进行明确,如绿色食品认证技术以及农业种植等,为边境乡村的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在九师地区,职业院校可结合当地的特色农业资源,如棉花、果蔬等,开设相关的农业技术专业课程,培养具备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边境乡村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职业院校可开设环境监测、生态农业等专业,培养具备环保技能的专业人才,助力乡村实现绿色发展。通过优化和改进专业,为边境乡村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第四,要加强与当地农民产业合作社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为边境乡村的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提高学生返乡就业意愿

  九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人才向农而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应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在社会发展中不同职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能够建立更为远大的目标,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正确看待,为乡村振兴发挥出自己的力量。二是要将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并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使其具备足够的责任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三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最初进入到工作岗位后,所获得的薪水十分有限,要想更好地促进边境乡村发展,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就业补贴,吸引他们到边境乡村工作。同时,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于那些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的学生应给予奖励,为学生在乡村的发展提供保障。四是为了给边境乡村振兴营造出一个更好的氛围,应重视人才振兴平台的建立,需要学校、政府、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其中,形成多方联动机制,为九师职业院校的学生带来更多的机会。例如,可通过和当地政府进行合作,让学生能够深入边境乡村一线,参与到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等工作中,提升学生到乡村就业的意愿。五是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和乡土情怀,让学生深入了解边境乡村的文化和发展现状,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同时,也可邀请乡村振兴领域的专家和先进青年典型代表来进行宣讲,培养更多大学生建立深厚“三农”情怀并投身乡村发展。六是应建立到边境乡村就业学生的跟踪机制,对他们进行定期回访,对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需求进行了解,并为他们提供帮助。通过上述的策略,培养出更多真正爱农村、懂农业的优秀人才,助力边境乡村振兴。

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

  九师职业院校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边境乡村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为当地的发展提供服务,需要在推动产教融合的同时,重视制度建设和完善,从而实现当地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融合,促进边境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第一,从九师职业院校的角度上来看,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边境乡村建立合作,并做好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推动产教融合。同时,应对传统的办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改进,将区域农业发展融入其中,从而更好地适应边境乡村的产业布局,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极大提升九师职业教育的针对性。此外,在教育改革中,应该重视开展类型教育,建立学校的多元育人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为边境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第二,在助力边境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对乡村建设的资源配置需求进行满足之外,也要充分考虑到公共服务方面的要求。在经济学层面上,所获得的人力资本收益并不明显,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过程,这正与职业教育的属性相符。所以,需要建立多元格局,以农村实际发展为依据建立合理的机制,从而对职业教育低层次运行的现状进行有效的改变。第三,还应建立职业院校和乡村振兴的协同机制,对各方的职责进行明确,从而更好地形成合力。九师职业院校应与当地的政府和基层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并制定详细的目标,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有效地推动边境乡村发展。例如,可通过合作协议的签订来明确职业院校方面的具体任务,同时政府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第四,应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保证九师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能够和边境乡村的需求相互契合。同时,也应建立专项基金,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支持,并鼓励职业院校的教师深入到乡村中进行科研和服务。第五,在制度建设中,应确保其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充分考虑边境乡村的实际情况,找到与当地发展相适应的模式。例如,可结合边境乡村的企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培养符合当地需求的人才,还可推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乡村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来安排学习和实践的时间。通过建设和完善制度,推动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的融合,进而更好地助力边境地区乡村振兴。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教育与边境乡村振兴的重要桥梁,除了能够解决边境乡村的人才匮乏问题之外,还能够促进边境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通过探讨和研究九师职业教育赋能边境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能够为边境乡村地区的振兴带来重要的理论支撑。未来,九师职业院校应该进一步深化和各方的合作,积极探索更为适应边境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模式,从而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同时,各方也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资源整合的能力,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晓亚

  编校:董卫娟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