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农村空心化症结如何治疗

时间:2025-03-14 13:33:30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民族学院 文字:祝小芳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扩大,促使大量农村人口选择迁移到城镇生活,这一现象深刻地改变了城乡发展格局,农村空心化发展趋势难以逆转。农村空心化问题不仅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还影响了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削弱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根基。因此,有效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是促进传统村落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探究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本质以及发展逻辑,文章选取了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杜步镇东山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深入了解该村空心化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存在问题,并基于现实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治理策略,旨在进一步丰富农村空心化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能够为该议题的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案例范本。

农村空心化研究概况

  关于农村空心化的相关研究,目前学界主要聚焦于研究农村空心化的本质内涵、形成原因、存在问题以及治理策略等方面。关于农村空心化概念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阐释,一是基于地理概念来阐述农村空心化核心要义,即由于村民始终往村子外围扩建新住宅,导致村子中心的房子逐渐搁置或者废弃,村庄逐渐呈现出一种“内空外扩”的空间布局;二是基于人口概念论述农村空心化的意涵,即农村空心化是指大量村民因为各种原因选择迁徙到城镇生活,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人口流失、房屋闲置、耕地荒芜的现象。关于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原因,学界主要从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在自然因素方面,有学者提出大部分的农村由于山地居多,适合耕地的土地资源贫瘠,无法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经济,村民无法通过农业生产方式脱贫致富;在社会因素方面,部分学者则认为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为了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或者谋求新的发展机会而选择背井离乡。关于农村空心化存在问题,学界目前认为农村空心化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力资源短缺困境、农村产业发展逐渐空洞化、耕地资源严重浪费、乡村文化传承出现断层以及基层组织管理虚化等问题。关于农村空心化治理策略的研究,部分学者提出要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此推动农村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此外,还有学者聚焦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提出要加大农村教育的财政力度,不断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针对农村空心化这一议题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农村空心化的本质概念、发展历程等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这些研究内容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然而,目前关于农村空心化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而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尤其是以具体村庄为案例的研究非常少,这导致在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治理过程中,无法有效结合理论与实际,从而限制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推动作用。

东山村基本概况

  东山村是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杜步镇的一个下辖行政村,该村划分了36个村小组,原有户籍总人口1.2万左右。东山村地貌以石灰岩为主,土地资源十分贫瘠,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占比极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山村村民通过政府组织以及村民自迁两种形式陆续外迁,大部分的村民主要迁往清远市的清城区和清新区、韶关、佛山等地区,大量村民的外迁对东山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今东山村的常住人口不到500人,大量耕地因无人耕种而逐渐荒芜,宅基地荒废现象极为普遍,这些现象都表明了东山村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已十分明显。

东山村空心化原因

  一是地理环境的制约成为东山村难以突破的瓶颈,是造成东山村空心化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缺乏连片的耕地,使得东山村难以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种植模式,东山村村民只能发展小农经济实现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效率非常低,村民的收入来源是通过养殖家禽或者出售番薯、土豆、香芋等基础农作物,农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村民人均家庭收入水平非常低,大部分村民在经济方面仍存在困难,进一步加剧了东山村的空心化进程。

  “我们老一辈的人都是苦过来的啊,世世代代都是农民,那时候家家户户就等着外人来收一下番薯、土豆这些农作物,起码能挣点钱过个年,给孩子买一套新衣服。(C)”

  此外,尽管该村自然资源丰富,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对当地的著名徒步最高峰靘雾山以及韩愈文化氧生谷等旅游景点鲜有宣传,无法吸引到更多的游客,相关的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产业也无法得到有效发展,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传统的农业种植。极度单一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东山村的整体发展。

  二是教育资源匮乏。东山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教育资源非常匮乏,该村仅设有四所小学以及一所中学涵盖小学至初中的学年段,而高年级学生需前往县城接受教育,由于村民家庭平均收入非常低,难以承担孩子的教育经费,且大部分村民对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很多孩子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便外出务工。同时,东山村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这些学校的师资队伍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状态,大部分教师是由当地村民担任,由于自身教育背景的局限性,在教学上往往局限于填鸭式教学,而少部分的大学生支教老师,尽管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但他们的流动性非常大,导致学校教学工作缺乏连贯性。因此,由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长期以来导致东山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村民迁往城镇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

  “你说能怎么办嘛,这些从外面来的大学生,待一段时间就走了,剩下一些本地的老教师,自己的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以前隔壁村有一个女娃娃考上高中去县城读书了,十里八乡都传遍了,大家都羡慕啊。(L)”

  三是医疗水平滞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山村仅有一所卫生站来满足村民的医疗需求。一方面,该卫生站内医疗设备十分有限,医疗人员非常匮乏;另一方面,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落后,村民的年均收入水平非常低,导致大部分的村民普遍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促使这些村民主要选择赤脚医生的治疗。由此可知,医疗水平的滞后成为村民向城镇迁移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那个卫生站太远了,走路去都得一个多小时,我们平常有点不舒服,都是去找村里稍微懂点医术的大夫,随便开点药就行了。(L)”

  如今,东山村主要存在人口、农业、文化以及基层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人口空心化方面,东山村36个村庄已是十室九空,人口流失非常严重,村里青壮年外出务工后选择定居城市,村里大部分老年人也选择了随迁,目前该村仅剩一些孤寡老人留守村落。在农业空心化方面,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大量耕地荒芜,原有的小农经济模式土崩瓦解,东山村的农业发展呈现出了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在文化空心化方面,东山村的农耕文化以及民俗风情同样随着人口空心化、农业空心化而消失殆尽。例如,当前东山村致力于打造传统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旅游特色品牌却始终收效甚微。在基层政权空心化方面,随着村民的陆续迁移,常住人口非常少,致使东山村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近乎处于停摆状态,基层管理组织处于“无人可管、无人可服务”的尴尬局面,在日常工作中难以有效发挥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等行政权力。而且,由于大部分的村民是自行迁移到不同地方,村民们迁移的时空跨度非常大,因为户籍管理制度的原因,所有外迁村民的户籍仍保留在流出地,这种迁移模式对基层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挑战。

东山村空心化的治理策略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策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为新农村的全面发展筑牢根基。传统的小农经济曾为东山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经济支撑,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东山村的农业发展模式为村民带来的价值相对有限。因此,东山村应继续增强第一产业的发展强度,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在持续种植原有农作物,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类型。一是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二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特色水果,通过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断增加村民收入,以此推动东山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此外,东山村应该加强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积极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已知东山村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打造户外徒步、大自然氧吧的乡村旅游特色,据此东山村应充分挖掘这些自然旅游景点的潜力,持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结合线下线上宣传方式。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进行推广,提高这些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应主动与各个旅行社合作,将这些旅游景点纳入连山、连南、连州等地的热门旅游线路中,打造“三连一阳”特色旅游圈,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进一步增强东山村的旅游经济发展动力。同时,通过提供优惠政策来鼓励更多的离乡村民返乡开设民宿、农家乐等,为返乡村民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策略

  在教育方面,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推动城乡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教育的发展。就东山村而言,教育资源的匮乏是村民外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地的教育部门肩负着推动教育发展的使命,应当持续加大对东山村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一方面,要积极改善东山村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小学到高中的完整教育链条,让留守村民以及返乡村民孩子享受到家门口的教育服务。此外,教育部门应当制定薪酬福利政策,提高当地教师以及支教老师的待遇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年大学生返乡投身教育工作,以此推动东山村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是治理东山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举措。首先,建立功能齐全的村民活动室满足村民的日常娱乐需求,让村民在完成一天的劳作之后,能够在村民活动室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从而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提升村民的生活幸福感。其次,建立图书阅览室以及游乐场满足村里儿童的成长需求,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减轻家长们的育儿焦虑。最后,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东山村卫生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如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来解决留守村民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化解返乡村民看病难的顾虑。在此基础上,东山村应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凝聚离乡村民的作用。一直以来,东山村的民俗文化活动,如仙娘打醮活动以及外嫁女回娘家活动等,为离乡村民提供了周期性返乡的契机,并且有效促进了各个村庄离乡村民的互动频率。这些返乡村民不仅带回了活力与人气,还能凭借在城市积累的技能和资金,为东山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逐渐化解东山村因人口大量流失而导致的人口空心化问题。

支持青年参加基层工作,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策略

  尽管东山村大量村民选择离乡发展,但按照户籍管理制度,对于这些离乡村民的行政管理职责仍由东山村的基层单位承担。目前,东山村基层党组织的成员年龄结构呈现老化态势,平均年龄在五十岁左右,而且由于大量村民外迁,东山村常驻党员数量非常少,仅占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一现状使得基层工作人员面临着非常繁重的管理任务,难以有效兼顾村内留守村民以及外迁村民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为了更好地契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任务需求,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东山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积极鼓励青年党员返乡就业,推动青年党员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在基层管理工作中的先锋作用。对于村内的日常管理工作,青年党员要时刻做好留守村民的日常保障工作,真正做到事事有回应。对于外迁的村民,青年党员要积极开展走访工作,及时为离乡村民排忧解难,让离乡村民感受基层组织的人文关怀。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的发展趋势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大部分农村存在的空心化问题亟须得到有效治理。在此背景下,探究东山村空心化问题的治理策略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新的发展,东山村也不例外,随着大量村民的外迁,土地撂荒、人口锐减、房屋闲置,其空心化是难以规避的发展现象。总而言之,东山村的基层组织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东山村的转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支持青年党员返乡参加基层工作,多措并举持续增强东山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产业、文化以及人才振兴,逐步扭转空心化局面,让空心村重新发展为实心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终审:魏文源

  监审:侯欣怡

  编校:张春兰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