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守护农业安全生产
农业机械对山东农业安全生产的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在我国,山东省是非常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都是山东省重要的作物品种。农业机械的应用贯穿于耕、种、管、收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在每年农忙的时候,机械化作业的价值和作用尤为明显。在小麦收割过程中,如果仅靠人工一般需要数十天才能收割完成一片麦田,而如果运用小麦联合收割机,仅需数小时就能够高效完成,同时还能实现自动脱粒。山东省菏泽市在麦收季节大规模推广小麦联合收割机,每台设备每天的作业能力可达数十吨,小麦的收割周期得到了大幅度缩短,极大地降低了阴雨天气导致作物发霉、霉变的风险,有效保障了粮食收成的质量与数量。此外,在玉米生产中,过去剥粒完全依靠人工,这一过程十分烦琐,农民需要手工掰棒、剥壳和晾晒,而如果采用玉米籽粒收割机这种机械化设备,则能在数小时内一次性完成玉米收获以及籽粒脱粒,大幅降低粮食损失,有效保障粮食的安全供应。
降低劳动强度,保障农民安全
众所周知,传统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非常大,特别是在翻地、耕地以及收获环节,农民通常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长时间的农业劳作,很容易出现中暑、疲劳性损伤等安全问题。采取机械化设备可以大幅度降低农民劳作的劳动强度,同时还能降低由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山东省广泛推广的深松整地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深耕、碎土以及地表平整等作业,极大地降低了耕地过程中农民的体力消耗。在泰安市的丘陵地带,过去农民需要使用牛拉犁翻地,费时费力,现如今深松整地机能够轻松地应对地形复杂的山地,只需要一个人进行操作就能够完成相当于过去十几个人的劳动量。在果园作业过程中,山东省推广的修剪机、采摘车等果园管理机械极大地降低了果农高空作业的风险。在烟台苹果种植区,过去农民需要爬梯子手工采摘苹果,很容易发生高空坠落事件,采用机械化采摘车在作业的安全性得到提升的同时还降低了果实碰撞带来的损失。
优化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农业机械的精准化作业可有效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在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环节大幅度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对农民健康的威胁。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广无人机喷洒技术,在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无人机喷洒技术表现出显著优势。过去,在人工喷洒农药的情况下,农民需要肩背喷雾器在田间往返,不仅耗时耗力,还很容易由于操作不当使农民吸入农药挥发气体,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而无人机喷洒技术通过精准控制喷洒路径以及调节喷嘴,在不影响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了农药用量。在德州市某玉米种植合作社,据统计无人机喷洒农药的作业效率是人工的数倍,三十亩地的施药工作仅需一个小时就能够完成,而且农药使用量减少幅度达到20%以上,大大降低了农民直接接触农药的危险。此外,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水肥一体化机械也广受欢迎。在大棚种植蔬菜的过程中,传统施肥通常会出现浪费肥料以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水肥一体化设备能够对滴灌施肥进行精准控制,实现肥水的均匀分布、高效利用,大幅度降低了施肥使用量,保障了作物品质,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应对极端天气,减少自然灾害影响
山东省的农业生产常常受到干旱、冰雹、强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威胁十分显著。在灾害防控方面,农业机械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例如,节水灌溉机在干旱年份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聊城市玉米种植领域,春播期间遭遇持续干旱,如果采取传统灌溉方式的话不仅耗水量非常大,而且无法满足大面积作物及时供水的需求。采用节水喷灌设备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均匀喷洒,灌溉效率非常高,水资源也得到了节省。同时,在强降雨年份,排涝机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伞,寿光市的蔬菜种植区一到汛期,菜农就通过移动式排涝泵第一时间将大棚内的积水排出,防止蔬菜根系腐烂以及大棚倒塌。
山东省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问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机械化水平滞后
1.资金不足,农民购置困难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普遍面临着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尽管近年来山东省在农业机械化领域出台了多项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财政补贴和贷款优惠等方式促进农业机械化推广,但在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经济压力仍然较大。虽然大型农业机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其购置成本高昂,一般情况下一台联合收割机的价格就高达几十万元,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这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2.政府补贴和政策覆盖面不足
政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所提供的财政补贴和扶持政策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执行和落实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政策本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补贴申请流程复杂、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等问题,部分农民未能享受到应有的政策福利。一些农民对补贴政策不了解,未能及时申请补贴,或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烦琐的手续和审批程序,导致他们无法获得政府补贴,从而加大了购置机械的难度。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关注度较低,导致资金投入和推广力度不够,未能有效促进该地区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3.地形复杂,现有机械不适应
山东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丘陵、山区为主,农业生产常常面临地形复杂、土地碎片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农业机械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在这些地区,大规模、重型机械的使用效果较差,机械化作业的效率较低。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大型机械设备通常需要平坦的田地来进行作业,而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地形起伏不平,机械往往难以顺利进入或完成作业,导致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仍依赖传统的人工操作。这种机械设备与地形的不匹配,直接导致了机械化水平的滞后。
维修服务网络不完善,影响机械使用效率
1.维修服务点稀缺,维修周期长
一些偏远乡村和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农业机械的维修服务点较少,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维修点。在农忙季节,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农民常常无法第一时间进行维修,导致农田作业停滞,甚至错过最佳的生产时机。例如,一些农民在收割季节使用联合收割机时,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可能需要将设备运送到几十公里外的维修点才能得到修复,这不仅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运输成本,还可能导致生产效率的显著下降。
2.缺乏基本的机械维护技能,延误故障处理
部分农民缺乏机械设备的基础维修和保养知识,在出现小故障时常常无从下手。许多农民对于设备的基本维护和小范围故障修复并不熟悉,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一些设备可能只是皮带松动、电路故障、滤网堵塞等小范围故障,但由于农民无法自行处理这些问题,机械往往被停用直到维修人员到达。这种对外部维修服务的过度依赖不仅延长了机械停工的时间,还增加了农民的维护成本。
农民对现代化农业机械接受度不高
山东省已推广农业机械多年,但针对现代化机械设备,很多农民在观念上依旧存在障碍。一方面,他们担心机械化生产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短时间内回收成本很难;另一方面,部分农民缺乏机械操作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动性也不高,对农业机械推广抱有抵触心理。这种现象在一些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农村尤为明显,给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普及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加大山东省农业机械推广力度的路径
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
1.简化补贴申请流程,提高政策透明度
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由于信息闭塞或者对政策不够了解,难以及时、准确地申请到政府的补贴资金。为了确保补贴政策能够覆盖到更多有需求的农民,政府应进一步对补贴申请流程予以简化,减少烦琐的手续,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可以通过村干部、村委会等基层力量进行政策宣传,帮助农民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政策内容,及时提交申请材料。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农民合作社、农民协会等组织渠道传递政策信息,提高农民对补贴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2.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补贴力度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提供补贴,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落后的山区、丘陵地带通过专项资金补贴帮助农民降低初期购机成本。针对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大型机械,可以设立购机补贴,鼓励农民购置适合当地生产需求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政府可以为农民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同时提升补贴政策的灵活性,确保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因审批手续烦琐或者延迟发放导致政策效果打折扣。
3.重点扶持小型、多功能农业机械
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丘陵地带,传统的大型农业机械并不适用,这些地区的农田通常较为分散且地形起伏不平,使用大型机械进行耕作、收割等作业时存在较大困难。在这些地区,小型、多功能农业机械设备适应性更强。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小型、轻便、多功能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针对这些小型设备提供额外的补贴,推动农业机械化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推广应用。
4.推动农机合作社模式,发展农机共享平台
农机合作社是一种集体化运作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小规模农户无法单独购置和运营农业机械的问题。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推动农民组织起来共同购置农业机械。通过农机合作社,农民可以共享机械设备,降低单个农户购机的负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机共享平台已经成为推动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方式,政府应当积极推动面向基层农户的农机共享平台建设,让更多农民共享农业机械资源。建立农机共享平台之后,农民无需一次性购买昂贵的机械设备,可以基于实际需求租赁所需的设备。农机共享平台不仅可以提供设备租赁服务,还可以为农民提供设备操作培训、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
推广绿色农机技术与保护性耕作模式
针对机械作业会对土壤和生态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现实问题,应进一步加快轻型机械的推广步伐,减少重型机械作业对土壤的压实破坏。同时,鼓励使用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设备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深耕次数以及耕作深度。在政策层面上,应当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并通过示范田、试验地等形式让农民以更加直观的形式感受其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建立完善的农机维修与技术服务网络
在偏远地区,应当优先对基层农机服务站进行布局,建立覆盖面广、反应速度快的农机维修网络,同时加大对农机服务下乡项目的推广力度。鼓励农机制造企业以及技术人员定期在一些偏远、欠发达村镇开展巡回维修服务,保障农机设备高效运行。此外,还可以设立农机手培训基地,对农民开展相关技能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机械维护以及故障排除的技巧。
加强农民对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认知与培训
当前,部分农民对现代化农业机械接受度不高,甚至存在排斥心理。针对这一问题,应通过村镇农机推广站、农业合作社以及政府主导的宣传活动等方式予以解决,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优点以及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业机械的优势更加深入人心。根据农民的文化水平,采用实地演示会、视频课程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帮助农民更加直观地理解机械化生产的优势,使他们对机械化设备的接受意愿不断提升。在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农村,可以组织年轻人或返乡务工人员参与机械操作培训,让他们成为农业机械推广的带头人。
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在农业机械化推广方面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价值。农业机械是实现农业生产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在推广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制定推广政策,构建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安全隐患,助力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未来,应继续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农业机械化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普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农机推广的精准性,扩大其覆盖面,使农业机械化真正惠及每一位基层农业生产者,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编校:乔星琦
网络:吴飞飞
监审:王莹珠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