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创新规划编制建设和美乡村

时间:2024-10-12 14:47:23来源: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文字:梁 伟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实现“多规合一”的直接载体。实用性村庄规划核心在于“多规合一”和实用性,符合村庄实际情况,能够全面进行落实,改善村庄发展的水平,提升规划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文章将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谷硐镇乐埠村村庄规划为案例,分析实用性村庄规划路径及策略,旨在助力提高村庄规划的实用性。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视察过程中所提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村庄规划的文件精神,提升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谷硐镇乐埠村村庄规划工作水平。在村庄规划的过程中,提高规划的实用性,促进当地区域乡村振兴建设发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打造良好的乡村环境,为村庄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用途管制等提供法律依据。因此,文章主要分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谷硐镇乐埠村村庄规划,研究实用性村庄规划的路径及策略,为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一定参考。

村庄规划编制的背景

原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国家村庄规划编制和实践的时间较短,受重视程度不高,欠缺系统的理论方法。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均以城市规划为主,在进行村庄规划时,按照城市的规划标准和思路去规划乡村。在产业特征、文化特征、地形地貌特征等方面,农村与城市存在本质区别。大部分农村无法彻底改变以农业为核心的生产生活模式,一味地照搬城市建设模式,违背了村庄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产业发展方面,乡村规划没有充分考虑乡村的特点。村庄规划的使用主体是村民,但是在以往的村庄规划和调研过程中忽视了村民参与的重要性,未能充分考虑村民的需求。村庄规划大都以政府和开发商为主导,村集体和村民丧失话语权。因此,大部分村庄规划难以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而是更多地满足了政府和开发商的发展意愿。村民未参与或参与度不高的村庄规划最终脱离村庄发展实际,难以实施。

国土空间规划及政策要求

  随着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各规划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发展重点发生改变。2019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国家至乡镇的“五级三类四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村庄规划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详细规划。《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是2019年首个关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规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系统阐述了村庄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村庄规划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乡村战略要做好法定的村庄规划。2021年10月,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的通知》,提出对开展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开展规划评估、严格“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要求、严格驻村规划师工作管理、强化规划批后监管及服务保障等进行部署。在“多规合一”和各级各部门总体要求下,统筹村庄建设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内容,科学合理编制实用性的村庄规划是文章研究的重点内容。

实用性村庄规划的重点内容

  2019年6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庄规划编制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提出村庄规划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支持及编制要求等内容。明确将统筹村庄发展目标、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统筹产业发展空间、统筹农村住房布局、统筹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与明确近期实施项目作为村庄规划的具体任务和内容。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路径与策略实践

乐埠村基本概况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谷硐镇乐埠村位于谷硐镇南部,总面积2830.91hm2,共有18个村民组,总户数984户,总人口约3900人。距谷硐镇政府所在地10km,距县城麻江25km,距州府凯里约55km,通村道路向北连接镇区,向南连接都匀,交通条件便捷。农产品主要有蓝莓、锌硒米、有机蔬菜等,农产品特色突出。村域四周环山,中部是千亩坝区,各自然村庄围绕坝区分布,杨柳街河自西向东穿过村域,形成山、林、寨、田、河有机整体,生态环境良好。

乐埠村村庄规划的技术路径

  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梳理现状村庄问题及发展诉求,落实规划任务,协调各类空间矛盾,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为主轴,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的村庄规划编制,形成可实施的“一张蓝图”。


图 谷硐镇乐埠村村庄规划技术路径(图片来源于网络)

尊重村民意愿,夯实村庄规划基础

  实用性村庄规划是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县各个部门、乡镇和村委,需要纵向、横向协同各种发展诉求,构建麻江县人民政府、谷硐镇政府、乐埠村村委三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促进各级有效沟通。调研过程中,以“三调”和影像底图为基础,结合航拍摄影、倾斜摄影和现状绘制等技术,全面构建乐埠村现状底图底数,采用县各部门、乡镇和村委座谈收资、村民入户访谈、乡贤工匠访谈、田野勘察、村民参与设计等工作方法,建立村庄规划工作群,全面了解村庄综合现状和各方诉求。

综合分析村庄特色和诉求,明确定位与目标

  乡村规划基于乐埠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丰富的耕地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以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为主导,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机遇,保留现有村庄空间形态和风貌特色,打造集绿色生态农业种植、乡村休闲康养、农副产品高效产销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和美乡村,将乐埠村建成“生活美、环境优、设施全、产业兴”的示范村。

坚持底线思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1.优化村庄建设用地布局与管控

  根据规划要求、人口规模和发展诉求,明确各类建设用地指标、用途、强度等要求,确定各类建设用地边界和用地属性,提出各地块的土地使用强度管控要求。到2035年,村庄用地面积预计为21.4973hm2,约占村域面积的4.44%,较基期年村庄用地面积减少5.0439hm2。其中村庄用地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增加1.8161hm2,村庄用地范围内其他用地减少6.86hm2,节约指标纳入乡镇统一统筹调节。

  2.耕地保护与三区三线管控

  在麻江县谷硐镇乐埠村村庄规划过程中,明确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目标。非农村建设项目因需不得不占用耕地的,应通过研究分析农用地可恢复的潜力,恢复耕地占用指标,将林地、园地等闲置建设用地转变为耕地,在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提升耕地质量。在耕地保护过程中,遵守国家规定、当地区域的规范标准等要求,完善各项保护工作的模式,提升耕地保护水平。规划应严格落实当地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永久基本农田,完善相关的规划方案,提升“三区三线”管控水平。

  3.国土空间布局与用途管制规划

  在规划的过程中,为统筹布局生态功能空间、农业功能空间和城镇功能空间,根据统一的底图、标准、规划、平台等要求,构建完善的管控机制,将国土空间作为主要依据,结合主导功能定位、空间治理等要求,划定一级规划分区和二级规划分区,对各分区实行分类管控,如表所示。

国土用途分区与控制表 

全域联动,优化村庄发展格局

  以乐埠村的坝区、河流与森林等特色资源为基础,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一村一品”思路等,促进自然村寨分类和坝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本地生态保护,村域内形成“一带、一环、四区、多节点”的发展结构。一带即通过对村庄现状河流水网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打造集农业灌溉、居民生活休憩、旅游体验的生态河流旅游体验带;一环即依托各自然村寨的资源特色,以坝区为核心,以道路为纽带,促进各自然村组特色化、一体化联动发展,形成乐埠村乡村振兴示范环;四区即坝区有机农业发展示范区、生态涵养科普体验区、蓝莓种植体验区、林下经济示范区;多节点即农耕研学基地、蓝莓体验基地、生态营地、森林康养基地、亲子水上娱乐基地等多个特色发展节点。

三产联动,夯实村庄发展动力

  村庄规划按照以农为本、以工为力、农旅为兴的发展思路,根据乐埠村的产业基础和森林、坝区、河流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和坝区特色农业,构建以锌硒米种植为主导产业,以林下经济、蓝莓、有机蔬菜、油菜、养殖为辅助产业的“1+N”特色产业体系,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利用良好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林下中药材、林下养殖、林下休闲等林下经济产业;利用坝区资源,大力发展以锌硒米种植为主导,有机蔬菜、油菜种植、稻田养鱼、农耕体验为特色的坝区产业体系。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

  1.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乐埠村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新增一条高速公路、一条一级公路和两条二级公路。内部交通满足目前交通需求,在村庄入口道路旁设置标识牌,加宽道路,宽,设立错车带。在现有道路宽度的基础上,增加到6.5m宽的双向车行道。同时进行通报组路的升级改造,路基的宽度在4m以上,道路交叉口位置设置标识,道路尽头设置12m2以上的回车场地。对于增加宽度、设置错车带的道路进行硬化处理,串户路宽度设定为1.5m以上,田间道路、步行道路的宽度为1.2m以上,北部部分产业路进行硬化处理,白岩组南部新增加产业路的宽度为4m左右,长度为430m左右。

  2.基础设施的规划

  根据乐埠村自然村庄多且分散的特征,村庄规划采用分片区集中统一供水方式,每个村组采用高位水池进行供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村庄综合用水指标是每人每天80L。到2035年,预计村庄人口总数为4006人,每天用水数量大约是1500m³。在村庄规划中,保留现有高位水池设施和抽水房设施,改造水管网,使用符合标准的给水管网材料,管道内部采用耐用无毒的防腐蚀材料,提升供水设施的建设效果。根据排水设施规划方案,按照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建设集中式的污水排水设施,污水排放量按照每天给水量的80%进行计算。为满足污水排放需求,利用地形就近将污水排放到周围的沟渠、水塘等区域,设置多种雨水沟渠,将污水排放设施的规划与环境整治、道路改造相结合,采用植草沟渠建设排水沟渠。

  综上所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谷硐镇乐埠村村庄规划根据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构建实用性的规划方案,统筹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耕地保护、村庄建设、用地管控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提高了规划的实用性,为促使乡村发展夯实基础,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值得借鉴。

  编校:肖慧敏

  网络:柳绣华

  监审:郭欢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