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厕改造:乡村蜕变的起点
摘要:农村地区的厕所革命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典型的高原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厕所改造工作提出了特殊的挑战。拉萨市林周县克布村的情况表明,传统旱厕在该地区依然普遍存在,且其改造工作面临着居民意识不足、技术条件匮乏等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厕所革命”,其次梳理了拉萨市林周县克布村厕所革命实施现状,最后总结了拉萨市林周县克布村厕所革命存在的问题。
厕所革命
将“厕所革命”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视为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致力于消除这一制约民众福祉的短板。地区党委与政府积极响应,确立了“遵循地域特性、强化生态友好、彰显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确保功能全面且游客友好、布局合理并兼顾实用性”的指导方针,旨在全区范围内,特别是国省道、客运站交通干线及高海拔县域、乡镇、村落及商业集中区域,推进标准化厕所的新建与改造工作。
西藏自治区内“厕所革命”的深入实施,显著优化了林周县等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然而,发展不均衡、服务不均等的问题依旧凸显,对当地居民的健康生活与生态宜居环境构成了挑战。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厕所改造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各类卫生厕所的广泛普及与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改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农村地区,受限于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传统旱厕的使用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拉萨市林周县克布村厕所革命实施现状
林周县克布村家庭厕所基本情况
据调查可知,林周县农村居民几乎还都在使用旱厕,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与其他形式的只有5%和4%。并且,几乎所有被调研居民表示未使用过公共厕所,都在使用家庭户厕,在林周县农村地区的厕所粪污处理方式也没有严格的统一规定,居民根据个人的偏好随意地进行选择。由于缺少排水管道,农村大多自己清掏处理后运到田地里作为肥料(如图1所示),因此粪污在粪坑堆积后产生的异味和细菌对林周县农村人居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整体而言粪污处理情况较差。农村旱厕多为在地表向下挖一个大坑,在两侧放上木板,粪便直接排放到坑里,危险系数较高(如图2所示)。
据调查,居民对于厕所革命政策了解较少,没有厕所改革的意识,这反映出政府宣传不到位。在高原地区,由于冬季温度低、水资源难以利用、经济效益不明显等因素的制约,传统水厕无法正常运行,旱厕处理效果一般,生态厕所成为该类地区的研究趋势。
图1 排水管道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2 农村旱厕(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拉萨市林周县克布村厕所革命存在的问题
1.农民意识有局限性
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其生活方式与居住环境状况对乡村发展至关重要。调研结果显示,林周县克布村多数居民习惯在院落内放养牲畜,导致院落环境杂乱不整,进而降低了他们对居住卫生条件的期望值。此外,农村居民普遍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未能充分认识由此带来的危害,即粪便若未能及时清理将促进细菌繁殖,进而威胁健康,引发疾病。同时,由于年轻一代多外出务工,农村留守人口以儿童与老年人为主,信息流通不畅,劳动力资源匮乏,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推进厕所改造工作的现实难题与挑战。
2.厕所改建条件较为严峻
林周县克布村距离市政管网较远,无法引用,只能引用村里自建的井水。综合管廊设计存在问题,只做了上水管道,没做排水管道(如图3所示)。农牧区户厕的改建数量较多,范围较广,农牧区户与户、村与村相隔较远。因此,很难将污水或粪便集成化管理。同时,农牧区也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这成为厕所改建的一个难题。在厕所改建过程中,政府投入资金进行改建,没有充分考虑后期的运行和管理,没有与乡村实际环境充分结合,
图3水管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院落空间布局存在不方便
旱厕大多建在了院外,与院内居住空间有一定距离(如图4所示)。这样选址减少了气味对生活空间的影响,但如厕时需要经过一段距离的院落空间,在冬季及雨雪天气造成了使用的不便。
4.卫生问题
克布村旱厕大多是用草木灰或沙土覆盖粪便,然后运输到农田里作为肥料。有的农户疏于管理上厕所后没有覆盖沙土或草木灰,导致厕坑内部有异味产生,环境较为脏乱差。旱厕普遍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与适宜的清洁维护,成为细菌与病毒滋生的温床,极易诱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如图5所示)。鉴于其缺乏有效的监管与科学处理机制,克布村旱厕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可能不慎导致地下水与土壤资源的污染,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图4 院落空间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5 旱厕环境(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5.粪池清掏不方便
农村旱厕一般没有冲水设施,粪池人力清掏,清掏后需要运到农田,农田距离居住地较远,运输不便,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如图6所示。
图6 粪池距农田距离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生态旱厕应用于高原地区的可行性
第一,拉萨不缺乏水资源,但水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由于林周县农村每家每户之间分布得较为松散,且距离市政管网较远,铺设地下水管难度与成本都较高,所以林周县农村无法利用集中供水系统来冲刷,多采用分户式处理方式。第二,拉萨冬季较为寒冷,如果用水冲厕,在冬季会有水管冻结的现象。旱厕很好地适应了拉萨的气候。第三,旱厕需要的设备与卫生设施十分简单,便于建造、安装、使用操作、维修。利用最简单的技术与设备来实现粪污的收集与处理,不需要安装化粪池,不需要接入下水管网,不需要接入给水管道。第四,部分生态旱厕通过无害化处理可以将污染物分解为有机肥排放到田地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第五,旱厕所需要的成本较少,仅需要照明的费用,拉萨太阳能资源丰富,晴天多,可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照明。
林周县克布村厕所改革建议
加强农民卫生意识培训
提升村民的卫生意识是厕所改革的基础。通过深化卫生教育,让村民认识到露天厕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保持卫生的必要性。提议由村委会与卫生机构协作,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程,传播厕所保洁和良好卫生习惯的相关知识。同时,可以聘请卫生领域的专家亲临指导,实地教授正确的清洁方法。例如,个别村庄已经实行“卫生标兵家庭”机制,激励村民依照规范打造和维护卫生设施。利用典型的示范效应,引导村民主动加入,逐渐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
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克布村的厕所改造离不开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鉴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村民们自掏腰包进行厕所的全面翻新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政府有必要增加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补助,帮助村民们完成厕所设施的升级改造。此外,政府还应提供技术指导,积极推广符合当地条件的环境友好型处理技术。以贵州省的部分贫困村为例,正是得益于政府的资金扶持,才得以引入绿色环保的生态厕所,有效缓解了当地的水资源不足和卫生难题。同时,政府也可以邀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公司或技术人员,对厕所的建造和保养进行指导,保障改造项目的科学合理和长期稳定运行。
合理规划厕所位置,因地制宜
厕所的位置选择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与环境影响。必须针对各个村庄的具体状况,如村民数量、村落位置以及水资源状况,来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在村庄的核心地带,可以建立公用洗手间,以适应大部分村民的需求;而在边远地区的农户,则可以考虑使用小型且分布式的环保厕所,这样既能够降低建设费用,也能提升使用的方便性。例如,在一些边远区域,通过在村庄外围布置分布式环保厕所,不仅节约了土地的使用,也防止了对水源的污染。另外,洗手间位置应选在远离水源、农田和村民生活区的地带,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优化厕所卫生管理与维护
厕所的卫生管理与维护同样是确保改革成果的重要环节。提议村里组建一支专业的保洁队伍,负责周期性地对公共卫生间进行清理及杀菌作业。采取按户划区的方式,构建一个持久的管理体系。同时,村里管理机构需定期对卫生间设施进行检查,并对损坏的部分进行及时修补。例如,某些地区通过村民的自我管理,成功实现了设施的持续洁净和利用。有关专家提出,可以利用当代的信息技术,打造一个数字化的卫生间维护系统,动态追踪各卫生间的清洁与维修情况,以加强监督管理。
设立集中清掏服务与便捷设备
随着厕所使用频率增加,如何清理粪便成为关键问题。设立统一粪便处理机制,对乡村旱厕实施周期性清洁与杀菌,确保公共卫生环境。此举可通过政府部门与专业清运企业联手,编制清运方案,派驻专业清运团队至村落提供专业服务。例如,四川若干乡村已采纳此集中清运方案,不仅提升了厕所卫生水准,亦减轻了村民经济负担。为提升服务便捷性,可在厕所周边设立提示牌,公布清运周期与流程,确保每户人家都能获得迅速的清运服务。
西藏高原地区的厕所改造需要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生态旱厕的推广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卫生状况,还能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厕所改造工作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制定改造方案,注重技术创新和村民意识提升,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名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厕所改造研究——以林周县克布村为例”(项目编号:202410694011)。
编校:苏子君
网络:吴飞飞
监审:张春兰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