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平台智治展“映山红”蜕变
摘要:数字化改革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基石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映山红”治理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整体智治视角,系统分析戴村镇“映山红”数字治理平台,通过构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平台“整体智治”的实践逻辑,系统回答“映山红”治理平台的功能、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干部数字能力等关键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助推基层数字化改革效能,提升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基层治理,深刻改变了政府治理理念、方式和手段并提升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数字治理逐渐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数字治理即“基于数字化的治理”,是以数据为基础的系统性的治理,其目的就是提升治理效能。如何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性是乡村建设的重要议题,只有先实现高效能数字化的乡村治理,建设完备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虽然村庄不同,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治理机制不健全、村民参与度不高、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传统村规民约受到冲击等问题。因此,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调动村民治理乡村的热情,推动乡村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乡村政府治理由“管治”向“共治”转变,推动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速实现,是数字乡村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如何调动、整合、协同治理过程中需要的资源,以数字化助力高效能基层治理和整体智治,尝试解决数字赋能助力高效基层治理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实现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等治理目标是文章的重要研究问题。
案例介绍:戴村镇平台治理的实践探索
“整体智治”与乡村数字治理有高度的契合性,文章聚焦整体性治理,结合“映山红”乡村治理体系的研究分析,构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平台“整体智治”的实践逻辑,探寻这种治理体系的动力机制和实现机制。
“映山红”乡村治理体系的典型运用
1.工分宝
为了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公共治理的积极性,戴村镇创建了“工分宝”微信小程序。设立信用积分制度,鼓励村民参与乡村的各项活动,其中包括垃圾分类、美丽乡村等环境治理活动,也包括党政建设、清廉村社等基层治理活动。
(1)“工分”
在这个小程序中,每家每户都能拥有一个自己的专属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并注册后,村民可以完成小程序上发布的任务以此来赚得“工分”。与传统的纸笔记录不同,“工分宝”可以实现数据的线上记录与统计。同时,村民可以在线下门店用“工分”换等价的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也可以在线上的“工分商城”充话费、网费等。那些没有手机的村民,也会被发放一张印有村民专属二维码的“工分卡”,用于参与活动或兑换“工分”。
(2)“光荣榜”
在小程序的首页上设有“每周之星”,用于表彰每周累计“工分”最高的村民。在专栏处设有“光荣榜”一栏,实行全透明开放的机制,村民可以看到大家的排名和积分,以此起到激励村民踊跃加入乡村治理行列的作用。
2.信用宝
农村信用体系薄弱问题一直较为显著,城市与农村信用体系脱轨也是在乡村治理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高村民的信用积分,戴村镇建立了“信用宝”程序。“信用宝”是在“工分宝”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计算村民参与治理活动的行为数据,将村民的“工分”转化成“信用分”,从而客观呈现出村民的个人信用。信用较高的村民可以优先享有经济优惠等,在参军入伍、荣誉申报、社工招募等方面,村民的“信用分”也将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村民优先或高效地享有权益。
3.共富宝
戴村镇的闲置土地较多,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村民“竞争上岗”,种出的蔬菜健康、信用分高的村民可以优先享有贩卖权。在这一背景下,“映季”网上应用商城应运而生。村民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出售自己种植的鲜果蔬菜来获得收益,城市中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购买到健康应季的新鲜蔬菜。在“映季”商城中,“走地鸡”的出售率极高,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在其他方面,“共富宝”也设立了许多其他框架,例如乡村旅游、公开招聘、菜地认领、闲置土地承租、房屋租赁等场景,为村民开辟了多样的收入来源,同时也带动了乡村人力、土地、房屋资源的整合运转。
“映山红”乡村数字平台的功能与组织架构
1.“映山红”治理体系的功能分析
(1)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通过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组织的一系列服务活动,推动乡村的良性发展。健全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有利于强化党组织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开展各类常态化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提升村民操作的便利性
“映山红”乡村治理体系与数字化治理、整体治理等理念相结合,为村民打造良好的服务与公示平台。同时,将科学技术进步与基层治理变革结合起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拓展治理边界,提高治理效率,推动治理精细化、科学化。
2.组织架构
在实体政府组织架构上,“映山红”数字平台的实体政府组织体现“管运分离”的建设模式,它是以浙江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和“数字政府”建设运营中心统一服务为核心内容,以促进机构整合、业务融合的整体型、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目标。数据管理中心对建设运营中心起到政策引领的作用,也是该平台服务的购买方,与此同时,它对运营中心有着自上而下的规范监督与绩效考核监督的权利。运营中心在技术架构上采用分层设计,统一建设数字治理平台,并提供运营服务。建设运营中心与主管部门有工作协同关系,主管部门也有对运营中心提出业务指导的权利,三个主要部门协同运行,以提高治理效能。
在“映山红”数字信息平台架构上,戴村镇“映山红”数字治理平台有着严格的层级架构,以萧山区工作领导小组为首,逐级分为街镇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党组织与网格团队。各级之间的办公室通常是服务需求反馈与治理的中心枢纽,含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综合治理、便民服务四大平台,各级组织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完善的平台组织。
“映山红”乡村数字平台运行机制
1.数据流运行机制
与常见的数据化建设类似,戴村镇通过特定的算法,实现对用户的数据化信息管理。从横向来看,戴村镇联合多个乡村单位,形成基层自治联盟,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获取用户信息,从而实现用户多元化,便于完善数据来源;从纵向来看,戴村镇基层党组织联合多村党群建立基层党建联盟,不仅保证了数据的有效对接,也实现了乡镇间的网格化联动治理。
2.业务流运行机制
数字平台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治理活动,因此需要有长效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戴村镇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了特定的数字化信息编码,利用二维码技术生成用户个人信息,从而实现用户端与数据端的串联。为方便用户操作,戴村镇将治理平台与微信小程序相结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并方便数据平台管理人员的管理与统计。在不同的程序场景下,具有不同的业务来源和使用功能。例如,“工分宝”程序和“信用宝”程序针对村民的效益奖励和信用机制,面向全体村内使用者,而“共富宝”程序则面向城市和乡镇使用者,具有双向业务使用体系。
3.闭环管理运行机制
戴村镇数字治理平台以使用者的实际利益为中心出发点,不论是数据的收集,还是数据最终的使用效益,都围绕使用者展开。以“映季”商城为例,在程序中提供了戴村镇村民的商品信息,城镇居民作为客户端可以购买平台内的商品,最终的收益则流向村民手中。对于数据的闭环管理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数据的收集发现和追踪及对村民信息的整合;第二是风险评估和合规问题及程序运行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第三是数据加密处理与多方计算,从而保证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方便平台管理者对数据的管理;第四是效果评估与动态追踪,分析用户实际使用效益,以此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机制。
以干部数字化能力建设推动“映山红”数字治理平台
整体能力提升
1.基层干部数字化能力的内涵、价值与问题分析
干部数字化能力建设是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互联网、大数据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数字平台在全国各地应用普及。因此,基层干部只有不断强化数字化意识,增强数字化能力,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需求。
干部数字化能力建设是科学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的运用对基层干部的数字能力有一定要求。各类数字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基层干部作为具体的政策执行者需要化解各类数字风险并解决治理难题,因此提升基层干部数字能力建设是科学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
与此同时,当前许多基层干部年龄偏大,无法适应政府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的工作方式,难以转变工作理念,无法认清基层数字治理的规律,导致数字政府建设在基层的落实中遇到阻力。此外,部分基层干部陷入懈怠的思想陷阱,畏惧创新,害怕变革,抵触数字化工作模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
2.以干部数字化能力建设推动“映山红”数字治理平台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
戴村镇“映山红”数字治理平台在其运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同时,因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数字治理平台顺应时势,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为了有效地提高数字治理平台的水平,需要基层干部主动适应数字治理平台信息化的要求,明确村民个人信息与“映山红”治理平台相关数字资产等方面需要受到保护的法律权益,充分保护每个个体的数字化权益,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
3.以干部数字化能力建设推动“映山红”数字治理平台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层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应该注重培养数字思维以适应数字化的需要,树立“智治”思维,革新治理理念和方式,从而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有效化和规范化,以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基层干部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推进工作,持续提升履职和服务能力。领导干部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领导工作,利用数字化技术解决日常工作和业务中的难题和瓶颈,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以“工分宝”为例,为鼓励村民参与乡村各项活动,信用积分制度的运行和实施不仅需要基层干部深入了解信用积分的运行模式,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定期统计、整合、分析,以及对信用积分可能出现的排名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法。
乡村平台治理的建议
文章从整体智治的角度出发,对乡村平台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就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治理的新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运用整体智治理念进行乡村治理,有效整合乡村资源提高治理效能的同时,还能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文章研究成果为今后以整体智治的思路进行乡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实现途径。
与此同时,在乡村数智化治理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挑战。由于部分乡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村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一,所以在推进乡村数智化治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乡村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就目前我国乡村治理数智化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其一,促进乡村管理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强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形成“党的领导、政府责任、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路径。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将“多元”主体视为“多中心”或“多核心”,而应构建有机统一、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实现与其他主体的多元协作。同时,需要注重乡村治理的细节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其二,提升村民的数字化素养。乡村智慧治理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村民数字化素养的提升。因此,应该加强对村民的数字化教育与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通过建立培训班、开展线上教学等方式让村民掌握基本的信息操作流程,还可以利用考察学习绩效考核的方法,通过赠送一些日常用品来鼓励村民积极学习,帮助村民更好地适应智慧治理的新要求,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其三,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加大力度引进、培养乡村治理人才,使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得到提高。以培训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治理人员业务能力与创新意识。鼓励和扶持乡村青年进行返乡创业,把城市学到的数字化技能与乡村数智化治理相结合。把乡村治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来抓,从各方面加大对乡村治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其四,强化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建立健全有关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收集、存储、使用规范和制定标准,完善乡村治理平台的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制度,加强对数据安全的监管和保护,确保村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时,要通过宣传等手段提高村民的信息安全意识,防范信息安全风险。
其五,注重乡村治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智慧治理的推进过程中,需要兼顾乡村治理信息化的发展与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通过挖掘和整理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化治理理念相结合,有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治理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的多元化发展。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村民进行文化创新,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治理的文化软实力。
乡村平台治理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整体智治视野下的乡村平台治理的实践研究,可以使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化,治理体系也趋向于扁平化,治理过程能够以数据化的方式进行,治理方式能够以智能化的方式加以运用,从而不断摸索出与乡村振兴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新模式、新路径。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3R408053)。
编校:陈亚丽
网络:吴飞飞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