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底蕴托起乡村振兴梦
摘要: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发展。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章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探讨红色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分析其优势、困境及路径方法,以期为类似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清远市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
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清远市高度重视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珍藏了一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并建成了一批革命教育基地。这些革命遗址不仅见证了清远市在革命斗争中的光辉历程,也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在清远,革命老区的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3,目前全市共有76处红色纪念设施。清远市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对多处革命遗址进行了修缮和维护,并建设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例如,清远英德石灰铺美村下园村的“没水岩栓牛坪”革命遗址,曾是粤赣先遣支队突击大队和英西武工队等武工队隐蔽和藏匿粮食、枪支弹药的地方,经过修缮后,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清远市还通过广泛收集各类图文实物史料,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纪念馆进行改造和设计,较全面地呈现了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各方面发展。例如,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作为清远地区首个苏维埃政权所在地,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已成为清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德市廉政教育基地及党性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超6 000人次开展教育学习活动。这些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不仅为清远市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清远市成功地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
清远市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业链。这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也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红色旅游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清远市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红色旅游文化村。例如,九龙镇金造村,依托红色革命“金造起义”的历史背景,修缮维护了金造保卫战旧址,并整合了粤桂湘边司令部旧址、中共小北江特委党员干部训练班旧址等资源,将金造村打造成为红色旅游文化村。其中,九龙金造起义纪念广场被清远市委授予“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成为清远市党史教育的红色线路之一。清远市还通过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例如,杜阮镇松岭村,通过规划红色文化游路径,打造集红色科普研学、绿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红色之路景观带”,成功吸引了多个单位和学校前来参观学习,成为杜阮镇红色文旅的新地标。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为清远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红色旅游的推动,清远市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清远市的红色文化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清远市成功地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一方面,清远市通过举办各种红色文化活动,如红色故事会、红色文艺演出等,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另一方面,清远市还通过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例如,亚婆石村,通过加强农村科技、卫生、法律、文化宣传教育,改变人们旧观念和旧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出将村子打造成一个集红色文化、特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也体现在物质层面。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清远市成功地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发展机遇。
清远市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
清远市,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清远市在利用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单一
清远市虽然拥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但在开发利用上却显得较为单一,缺乏创新。目前,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还停留在简单的参观游览层面,缺乏深度挖掘和多元开发。例如,通过纪念馆展出各种图片、文本等,形式单一、传统,难以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没有将其与当地的民俗、生态等资源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这种单一的开发模式不仅限制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也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和推广也缺乏创新。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宣传册、广告牌等已经难以吸引现代游客的注意力,而线上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又不够,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
乡村红色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稀缺
红色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然而,清远市在红色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储备却相对匮乏。一方面,由于清远市地处粤北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红色文化产业人才。另一方面,现有的红色文化产业人才也面临着专业技能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这种人才稀缺的状况不仅限制了红色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也影响了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有效利用。例如,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一些红色文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缺乏创意和特色,难以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红色文化参与基层治理力度薄弱
红色文化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具有社会治理价值。然而,在清远市的基层治理中,红色文化的参与度并不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基层政府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将红色文化融入基层治理的意识和行动。另一方面,村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也不强,缺乏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薄弱的参与度不仅影响了红色文化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也限制了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有效利用。例如,由于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一些红色文化活动难以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式缺乏新意
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对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清远市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面却缺乏新意和创意。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如讲座、展览等已经难以吸引现代人的注意力,而新兴的宣传教育方式,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又缺乏足够的投入和应用。这种缺乏新意的宣传教育方式不仅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也限制了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影响力。例如,由于缺乏生动有趣的宣传教育方式,一些红色文化故事和人物事迹难以深入人心,难以激发村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红色文化保护与设施建设不到位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是确保其长期发挥作用的基础。然而,清远市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革命遗址和纪念馆由于年久失修,面临着倒塌和损毁的风险。另一方面,一些红色文化资源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面临着被破坏和滥用的风险。此外,红色文化设施建设也存在不足。一些革命遗址和纪念馆的设施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同时,一些红色文化设施的建设也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导致设施利用率低下和资源浪费。这种保护与设施建设不到位的状况不仅影响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存和传承,也限制了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有效利用。例如,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一些革命遗址和纪念馆面临着被遗忘和废弃的风险,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清远市在利用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面临着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单一、乡村红色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稀缺、红色文化参与基层治理力度薄弱、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式缺乏新意以及红色文化保护与设施建设不到位等困境。为了克服这些困境,清远市需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加强红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高红色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参与度、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式以及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与设施建设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清远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清远市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方法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清远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利用这些资源,首先需要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通过修缮革命遗址、纪念馆等方式,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例如,英德市九龙镇金造村成功地将金造保卫战旧址等红色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了红色旅游文化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清远市还应注重打造红色旅游品牌。通过举办红色旅游节庆活动、红色文化论坛等方式,提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可以开发一系列红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如“红色+民俗”“红色+生态”等特色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提升村民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精神,能够凝聚乡村多元力量,提振民众奋进精神。清远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如在学校开设红色文化课程、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和展览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方式,激发村民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推动红色文化与产业融合,促进经济发展
红色文化不仅具有精神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所以,推动乡村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要对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深挖,将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有效耦合,用红色旅游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打造高质量的乡村红色景区。清远市可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其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通过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等方式,实现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转化。清远市可以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研学旅游。通过规划红色文化旅游路径,打造集红色科普研学、绿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同时,可以鼓励村民参与红色旅游服务,如开设民宿、农家乐等,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从而增加村民的收入来源。
创新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清远市应注重创新模式和方法,实现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VR、AR等,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清远市还应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和管理制度,确保红色文化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挖掘工作,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
加强红色文化与基层治理的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红色文化不仅具有精神引领和文化传承的作用,还可以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清远市可以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治理的融合路径,如通过红色文化引领乡村社会风气、推动乡村自治等方式,增强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可以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教化作用。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活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等方式,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和社会公德,形成良好的乡村治理氛围。
总结
综上所述,清远市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方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推动红色文化与产业融合、创新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模式以及加强红色文化与基层治理的融合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清远市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发展。
2022年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党史教育视域下广东改革开放精神融入广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DCP-DJ-2022-007);2024年度清远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党史教育视域下,职教城高校思政课与清远市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QYSK20240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校:牛勇雯
网络:吴飞飞
监审:张春兰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