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4-12-12 13:36:27来源:江苏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文字:王 婷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理念,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能够为农村老年群体赋能增能。文章从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出发,了解现状并分析现有问题,探究相关解决措施,构建满足新时代农村老年群体发展需求的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

构建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延续的重要载体

  受传统文化观念的长久熏陶和旧思维模式的深刻影响,农村老年人无法依靠自身的知识水平教育新一代青少年,也无法接触到优质的老年教育服务享受晚年生活。面对农村特色文化的逐渐没落,农村老年人无力传承农村特色文化,延续乡村精神文明。构建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可以帮助农村老年人意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接受教育,满足农村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其生活幸福感,也可以通过老年人激活农村传统工艺、传统节日、传统民俗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农村老年群体在晚年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

促进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保障

  中国社会面临着老龄化和“未富先老”双重压力。农村经济发展不能与城镇持平,使大量年轻人进城务工,导致老年人不得不承担多项劳动。“三农”工作的开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丰富农村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农村老年人在享受新时代老年教育体系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富口袋”也“富脑袋”。在完善落实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时,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知识、实用知识与技能、现代科学知识、创业及再就业知识技能培训等教育,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二次就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再生产。

缓解农村老年教育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都在筹建老年大学,老年教育已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网络机构。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老年教育机构因总量少,分布不均,或者虽有开设却不能正常投入使用,使老年教育供给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保障其享受继续教育的权利。而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能整合可使用的老年教育资源,就近划分区域供农村老年人使用,使农村地区的老年教育机构发挥应有的效用,通过管理体系、制度体系、资源供给系统、评价系统等多方面推进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农村老年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缓解供求不平衡。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现状

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基本现状

  老年大学是老年人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根据由中国老年大学组织编写、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文献《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截至2019年末,我国县级以下老年学校达到了70951所,占老年大学总数的93.0%,但是西北和东北地区老年学员数量仅占全国老年学员总数的4.3%和3.9%。由此可见,我国老年教育存在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象。

  目前,我国老年大学的数量及所能提供的学位规模在不断扩大,而农村地区的老年大学依旧稀少。从现有的课程内容来分析,老年教育学习群体主要面向城市老年人,课程内容也主要服务于城市生活。老年大学将课程内容主要归为艺术类、体育类、家政类、语言类、旅游文化类、中医养生类、诗词古典文学类等。农村生活状态中的课程元素先天性地被“排斥”在外,不切合农村老年人的课程内容将农村老年人或“主动”或“被动”地“排除”在老年大学之外。从课程实施方式分析,老年大学的教学管理方式、课堂教学模式等拥有现代信息化设备的加持,为城市老年人提供了便利,却为农村老年人设置了“技术壁垒”,“壁垒”的存在给基础薄弱的农村老年群体接受教育增加了难度。从课程教学时间安排来分析,老年大学主要参考城市生活时间进行设计,与传统农耕社会下的生活时间不协调,这也迫使农村老年人“被动放弃”接受老年教育的机会。

  根据《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里18个省市的数据显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老年教育的投入偏低,与城市相比农村老年教育经费投入也较低。长此以往,农村老年学校发展的速度将落后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理念变化

  乡村振兴呼唤乡村教育,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农村老年教育是乡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农村老年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也跟不上农村老年群体的需求量,农村老年教育覆盖面非常狭小,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的机会稀少。乡村振兴让农村以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将发展老年教育需求提上日程,使构建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加快了步伐。

  乡村老年教育振兴不只需要发展农村“老年”文化,更需要完善农村老年教育体系,树立继续学习观念,改变对老年人固有印象和错误认知。了解当下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缺失的内容,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挖掘老年人被忽视的文化生产性、精神生产性和经济生产性需求,解决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资源缺乏、服务不深入以及多元化学习供给不足的现状,在二次就业中充分利用老年群体的人生经验与智慧价值。唯有让老年教育从崇尚力量的工具主义框架中跳脱出来,还原到人作为生命本体的立场,才能重新回归教育“育人”的本质,使农村老年教育有温度和深度,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需求定位不准确,课程供给单一

  老年人接受教育的目的从高到低为:满足兴趣爱好、强健身心、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跟上社会发展和学习技能以便再就业。然而农村老年人接受教育的需求在排序上截然相反。对于农村老年群体来说,跟上社会发展、学习技能再就业为首要需求,其次强健身心、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最后满足兴趣爱好。老年教育活动的内容排序为休闲活动、医疗保健知识、实用知识与技能、现代科学知识、创业教育及再就业知识技能培训等,而在农村老年教育中受欢迎的顺序为再就业知识技能培训、创业教育、医疗保健知识、实用知识与技能、现代科学知识。由此可见,农村老年群体的受教育目的区别于城市老年人,其教育需求定位更多是为生活服务,而非享受生活。

  农村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多为单调的理论讲授课或者专题讲座,内容不连贯,层次不丰富,课程不具有延展性,很难建立系统的学科体系,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受以往观念的影响,农村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往往忽略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的重要性。当下农村老年群体在长期空巢的情况下,容易被孤独、无力感、抑郁等负面情绪笼罩,丰富农村老年教育课程内容迫在眉睫。老旧的教育供给已很难与新时代老年群体的需求相匹配,必须打破老年教育的认知现状,以为生活服务为中心展开教育,以享受生活为更高目标。

顶层设计与政策缺失,保障机制不持续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是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此后再无专门性文件,长时间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的缺失,影响了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和运行。管理主体的不统一,使老年教育的职责范围不明确,相关政策、课程培训机构、资金支持、资源提供等都难以得到持续性保障。虽然老年教育被纳入继续教育、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范畴,却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可以享有继续教育的权利。现有的老年教育更有利于体制内老年人接受教育,享受老年教育的权利,基层和农村的老年群体享受不到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各管理机关在制订老年教育工作计划时,也难以将老年教育工作规划放在国家及各省市继续教育总体框架内。农村老年教育缺少相关政策,教育经费无法统一规划使用,导致农村老年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高质量老年教育缺席农村老年人的生活。

教育服务体系存在脱节,人文关怀相对缺失

  基层在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时,存在教育和服务相对脱节的现实问题。农村老年服务的覆盖范围是广泛的,应该包括医疗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文体娱乐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等内容。老年教育与老年服务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现在的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将老年教育与老年服务人为割裂。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两大元素的分离,既不利于农村老年人教育服务体系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教育工作与老年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农村老年人群提供的教育服务工作在实施时过于制度化、形式化、刻板化,在农村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忘记了最重要的人文关怀,工作开展缺少人情味,使农村老年人在参与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得不到良好的体验感。与预期差距较大的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缺少参与者的认可,也使老年教育和老年服务工作难以收到真正的成效。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探索

以乡村振兴为基础,构建农村老年教育多元化模式

  新时代的农村老年教育除了传统的学校老年教育形式,开始涌现出各种多元模式,有网络在线老年教育模式、农村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城市帮扶农村老年教育模式、养老结合的农村老年教育模式等,多元化的模式给不同地域的农村实施老年教育提供选择的机会。农村老年教育也在教学、资源调配、管理经验等方面得到城市老年教育机构的大力帮扶。完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以农村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和城市帮扶乡村老年教育模式为基础模式,发展网络在线老年教育模式和养老结合的农村老年教育模式为目标,让农村老年教育在新时代获得多元化的发展。

打造系统化农村特色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老年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不具有强制性和必须达到合格标准的要求,应从农村老年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出发,打造系统化的农村老年特色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课程设置上包括基础识字拼写课程、手机和电脑的使用课程、反诈骗知识小课堂等,让农村老年群体学到可以及时转化、跟上新时代步伐的知识技能;课程内容要紧紧围绕农村当地的特色,加入农技生产、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治理、新型农业转型等知识,使课程内容更加具有“乡味”,吸引更多的农村老年人参与其中。此外,还需引入医疗保健类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关注老年人身心需求。授课形式可小班化示范教学,将学习与演示实践相结合,必要时也可安排“上门授课”,在此基础上结合线上移动学习平台,线上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可以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知识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也可以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实现持续化学习;教师资源上广纳社会志愿者以及培养专职服务农村老年教育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总之,优先发展一批农村老年教育优秀课程,为其他农村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可复制的模式思路,实现以点带面,灵活应用,全面优化农村老年教育的局面。

完善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的政策法规,提供制度保障

  已有的老年教育的相关政策或者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新需求,且农村老年社会对农村的老年教育呈现出“潜在需求、内容需求、形式需求”多元化与多样化的特点,针对农村老年教育的法律在制定上要加强社会各界的联动,从农村老年教育的组织和实践、基本制度、法律责任、保障措施等出发制定政策法规,受地域经济文化不同可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整合农村老年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系统规划新开发的资源,服务新时代农村老年人的新需求。完善农村老年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老年教育的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助等给予农村老年教育经济支持。鼓励老年教育机构开展在线老年教育,推进养老领域产教融合,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经济,让农村“银发经济”迎来新机遇。重视基层社区、老年协会、职业院校、开放大学等举办的农村老年教育,推动各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监管措施,加强规范化管理。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立足“三农”,整合规划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有效资源,提高农村老年教育的含农量,提高农村老年群体参与率,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农村老年教育发展,为新时代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开辟新格局。

  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学分银行助力人才成长的路径研究”(编号:2022SJYB0840);2022年度江苏开放大学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专项课题“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研究”(编号:2022LYYB007)。

  编校:茹志威

  网络:吴飞飞

  监审:牛勇雯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