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深度融合助推锦鲤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文旅融合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锦鲤产业为例,深入探讨文旅深度融合对锦鲤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建议。通过研究,文章旨在为高唐县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推动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倡导“文旅融合新路径”,着重结合文物、博物馆、非遗等资源,发展体验游、研学游及村落休闲游,同时助力文化创意与数字文化产业的融合。《“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旅游业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兼顾需求侧调控,依托改革创新,旨在满足民众多元需求,加速文旅深度融合步伐,健全现代旅游体系,加速旅游强国构建,秉承“文化赋能旅游,旅游彰显文化”的核心理念。当前,文旅产业的蓬勃兴起,正逐步成为地方经济转型与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近年来,旅游业与休闲渔业养殖作为两大支柱产业,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旅游业凭借其独树一帜的文化底蕴与多元化的体验方式,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游客纷至沓来,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休闲渔业中锦鲤养殖市场需求非常旺盛,锦鲤作为高档观赏鱼,有吉祥的寓意,文化内涵深厚。然而,单纯依赖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探索文旅融合推动渔业养殖发展的新路径,深入挖掘并有效整合文化与旅游两大资源,旨在促进不同产业间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从而激发新的增长点,推动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高唐县锦鲤产业发展现状
优越的地理位置
高唐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属聊城市辖区,地处黄河故道,徒骇河、马颊河等多条河流穿流而过,为锦鲤养殖提供了丰富的水源。高唐县地域内坑塘密布,湖泊广阔且水质优良,赋予了该地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优势。加之其地理位置与世界锦鲤发祥地的纬度相近,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充沛的水资源共同构成了锦鲤养殖的理想环境。
突出的产业发展成果
高唐县作为“中国锦鲤第一县”,形成规模的企业接近50家,养殖面积接近万余亩。锦鲤总产值达到9亿元,显示出锦鲤产业在高唐县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围绕“一带一园一镇”发展总思路,高唐县强力打造了“锦鲤小镇”“鲤都印象园”“锦鲤文化中心”等园区,实现锦鲤文化产业与旅游服务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等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条与集群效应,实现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打造了锦鲤文化教育基地和研学教育示范基地,促进研学旅行与赛事活动等新兴旅游模式的稳健成长与持续发展,产业发展基础雄厚。
创新养殖技术,已初步形成品牌化
高唐县深化科研合作,领衔专家团队,研发锦鲤新品,获多项国家专利,如“无水挂卵孵化”与“旋转投饵机”。铸就“富贵”系列商标,如“双色”“三色”及“驼背龙”等。2017年,“高唐锦鲤”获地标认证,屡获国内外殊荣,如“渔业科技博览会金奖”,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
文旅融合对锦鲤产业的赋能作用
赋能文化挖掘与品牌塑造
高唐县以其独有的锦鲤资源及丰富的旅游景观闻名遐迩,为文旅融合的深度探索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通过挖掘锦鲤背后的文化故事、历史传说,增强旅游资源的文化附加值。游客进行旅游活动时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锦鲤地域的文化特色、民俗风情,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承。通过文化IP打造,提升锦鲤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创作引人入胜的品牌故事,通过故事传递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主张,持续保持品牌文化的创新性和活力,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和创意灵感。
赋能创新旅游体验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经历喜悦、放松、紧张等各种情感反应,这些情感反应是由旅游过程中的自然、人文、民俗、旅游活动、互动所引发的,参与程度高的活动可以让旅游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和体验。通过举办锦鲤文化节、展览、比赛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促进文化交流;锦鲤文化景区采用自助导览设备、二维码扫描获取信息、VR技术等,提升游览的深度和趣味性;参与锦鲤手工艺制作、养殖体验、农耕等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融入感,引发游客对当地的文化、历史、自然景观产生情感共鸣。
赋能产业联动与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为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使其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更具深度和内涵的文化旅游转变。这不仅能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还有助于赋能产业升级和转型,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推动锦鲤养殖与休闲渔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可以丰富旅游产业链,开发锦鲤主题民宿、餐饮等。
综上所述,文旅融合在聊城市高唐县不仅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更展现出极高的实践可行性。通过深入挖掘聊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有效带动锦鲤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协同发展。
高唐县锦鲤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文旅产品层次不高,缺乏文化内涵
目前市场上与锦鲤相关的文旅产品单一,缺乏创新,缺乏深度挖掘和创意融合,难以吸引游客重复消费,也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锦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然而,在文旅产业中,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往往被忽视或停留表面,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和传承。
产业融合度不高
产业融合不够。虽然高唐县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但锦鲤资源在旅游市场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没有将锦鲤产业与文旅产业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整合规划。休闲渔业和文旅业虽然具有天然的互补性,但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往往存在产业壁垒和沟通障碍,影响了锦鲤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的进程。
文旅品牌及推广缺乏创新
锦鲤文旅产品和服务在创意和创新方面存在不足,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游客。在产品开发、景观设计、文化体验等方面缺乏独特的创意和亮点。锦鲤文旅产品和服务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导致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目前,锦鲤产业与文旅融合还未形成有效的市场影响力,未能吸引大量游客和投资者,未能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扩大市场份额。
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相对较低
现代技术普及受限。虽然使用在线预订、智能导游等科技,但普及有限,小型旅游企业、偏远景点及传统模式,技术渗透不足。应用层次浅薄,旅游企业技术应用还需深掘潜力,在体验提升、流程优化、运营增效等方面潜力有待挖掘。
文化体验不够丰富
锦鲤文旅项目在文化体验方面不够丰富,缺乏深入的文化内涵和互动体验。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能只是简单地观赏锦鲤,而未能深入体验到锦鲤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缺乏深入的文化内涵和互动体验。
文旅产业与锦鲤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及路径
发展思路
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将“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生态宜居、人才兴盛、组织有力”作为战略指引。不仅为乡村锦鲤产业及文旅融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是其建设过程中的核心指导思想。锦鲤产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路径,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拓宽乡村经济的增长渠道,还能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文化的同时,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振兴乡村经济。
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1.以旅游为主线,联动其他产业
以高唐县乡村旅游为主线,与休闲渔业、休闲农业结合,不但能推动锦鲤产业和农业的种养相结合,还有利于推动锦鲤产品、农产品以及与乡村农业相关产品的加工、物流、销售之间的结合。此举不仅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且将循序渐进地提升该区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2.挖掘区域的文化资源
高唐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三国魏相华歆、唐代哲学家、音乐家吕才、国画大师李苦禅、山水画大师孙大石等名人,享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之美誉。该县还荣获了“全国文明县城”及“国家园林县城”等殊荣,彰显了其在多个领域的卓越成就与不凡魅力。高唐县建有李苦禅艺术馆,是一个集书法、画艺、人文、风貌等的综合性藏馆,展现了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唐县拥有兴国寺、三始庙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有鱼丘湖风景区、清平生态古城、万亩平原森林公园等生态自然景观。这里红色基因筑根铸魂,谷官屯村是高唐县红色革命发源地,是鲁西北第一党支部,有琉璃寺战斗纪念馆、梁村镇党史展览馆等。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乡村曾作为革命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以区域文化为抓手,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打造民俗、历史、红色等多情景交融的文化教育基地,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3.数字技术助力产业发展
高唐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锦鲤产业赋能,游客可以全方位体验锦鲤的养殖,通过虚拟现实与锦鲤嬉戏,还可以通过智慧系统,了解锦鲤文化及其成长过程。游客在养殖景区可以通过智能导览系统,便利地获取需要游览的相关信息和导航服务。高唐县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锦鲤产业与文旅融合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交易、交流等服务,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打造全域旅游智慧云平台,如开发爽游高唐、智游高唐等项目,包括微信小程序和旅游网络服务等新媒体手段,在区域内形成景区(点)全覆盖的智慧旅游网络。还可以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新零售等手段,通过“一码游聊城”小程序,游客就能浏览全域智慧旅游平台,享受数字化技术的方便和快捷,体验智慧旅游服务。
4.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
高唐县加强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如农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共同制定锦鲤产业与文旅融合的发展策略。鼓励锦鲤养殖企业、文旅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享先进养殖技术、旅游管理经验等。高唐县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人才,为锦鲤产业与文旅融合提供智力支持,搭建锦鲤产业与文旅融合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市场等资源的共享。高唐县实施品牌联盟策略,携手业界知名品牌开展联合营销活动,旨在增强锦鲤产业与文旅融合项目的品牌曝光度与市场影响力。高唐县还创新“锦鲤+旅游”“锦鲤+文化”“锦鲤+教育”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丰富锦鲤产业与文旅融合的内涵和外延。高唐县将智慧养殖技术与智慧旅游技术结合,通过数字技术等提升游客的观赏体验。
5.打造特色文旅项目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项目,打造“文旅+产业”融合特色。打造锦鲤特色旅游文创产品,以锦鲤文化为基础,通过创意和设计,将锦鲤的特色、故事、历史等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餐饮、住宿等旅游体验中的产品。通过举办锦鲤文化节、锦鲤大赛等活动,提升锦鲤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和传承锦鲤文化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锦鲤绘画、锦鲤剪纸、锦鲤图案土布、锦鲤年画等,策划时注重创意元素的融入,通过独特的主题、故事线、互动体验等方式,提升项目的吸引力和记忆点。
6.品牌打造及推广
高唐县通过参加国内外展览、举办品牌发布、举办锦鲤赛事等方式,比如邀请书画艺术家在乡村进行锦鲤创作并展示其作品;举办乡村锦鲤艺术节或音乐会等活动,开发艺术衍生品,提升锦鲤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锦鲤要设计独特的品牌名称、标志、颜色、字体等视觉元素,确保品牌设计的统一性,形成品牌识别。设立文创产品研发中心,开发具有乡村特色、实用性和功能性的文创产品,如锦鲤徽章、玩偶、盲盒IP形象设计、手机壳、邮票、贴纸、挂饰、锦鲤套娃等,打造锦鲤品牌形象。
7.锦鲤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路径
锦鲤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1+N”路径,“1”是指以聊城大旅游品牌为核心,形成N个文化综合体,如形成文化消费广场、文化体验园区、文化创意厅、文化产业园区的文化综合体。文化消费广场是集购、食、娱、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场所,主要设立锦鲤主题商品店。文化体验园区以锦鲤养殖、观赏、体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园区,通过智慧数字化技术等展示锦鲤的养殖过程和技术、锦鲤文化知识互动等;开展锦鲤文化讲座互动体验活动,增强游客对锦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文化创意厅展示创作和销售与锦鲤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并定期举办文化创意展览和交流活动。文化产业园区集锦鲤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吸引锦鲤养殖企业、饲料生产企业、观赏鱼销售商等入驻,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高唐县锦鲤产业园要优化园区的基础设施架构与服务配套体系,旨在为入驻企业营造一个更加优越、有利于成长的发展环境。
通过整合聊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大旅游品牌。围绕这一核心形成的“N个文化综合体”,是实现聊城市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文化消费品质、丰富游客体验的具体路径。
聊城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如光岳楼、东昌湖、山陕会馆等,这些都是构建聊城大旅游品牌的重要基石。通过以聊城大旅游品牌为核心,高唐县锦鲤产业与多个文化综合体的融合发展,不仅丰富了聊城的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了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和锦鲤产业的不断壮大,聊城有望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锦鲤文化旅游目的地。通过深入挖掘锦鲤特色资源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发展锦鲤主题旅游产品等措施可以实现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聚力攻坚突破研究”年度课题“以文旅深度融合助推锦鲤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NDKT2024114)。
编校:牛勇雯
网络:吴飞飞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