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素质县乡级中层干部的培养路径探索

时间:2024-10-23 15:40:21来源:中共洛阳市委党校 文字:李 雁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确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县乡中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人才的“蓄水池”,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基于此,文章以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具体情况为基础,分析该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素质县乡级中层干部的培养现状,并从优化干部培养“孵化器”、密切增强干群“鱼水情”、把握乡村振兴“精神脉络”等方面探索高素质县乡中层干部的培养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干部人才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新阶段。该战略聚焦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致力于实现乡村社会的全面振兴和农民生活的全面改善。县乡中层干部承担着将国家政策与乡村实际相结合的任务,能够引领乡村走向繁荣,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因此,深入探索高效的县乡中层干部培养路径,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村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淮滨县高素质县乡级中层干部的培养现状

淮滨县高素质县乡级中层干部的培养成效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淮滨县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县乡级中层干部,以推动农业和农村高质量发展。通过信阳市委党校的精准培训,2023年春季学期有四类专题班级,涉及把握重要精神、认识形势任务、探索有效路径、锻炼提升能力等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和实践水平。特别是在《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愿景保驾护航》研究专题班中,全体学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干部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学习成效的转化。经过此次培训,参训干部在职业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通过开展“完善四项机制助力青年干部成长”等活动,淮滨县成功培养了一批既懂政策又懂实务的中层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干部大多能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具体策略,有效地解决了一系列乡村发展中的难题,如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此次培训和实践,淮滨县的乡村振兴策略得以精准实施,确保了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淮滨县高素质县乡级中层干部的培养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淮滨县面临的县乡级中层干部培养困境表现为干部选拔任用问题及文化设施与活力不足。一方面,淮滨县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存在显著问题,尤其在一些地区,由于干部薪酬过低,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有能力和潜质的人才不愿或难以长期从事公职工作。同时,淮滨县乡村振兴所需的干部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行政管理能力,还需具备项目管理、公共关系和技术适应等多方面能力,而现有的干部多数难以满足这些工作需求。此外,新进干部面临的挑战包括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职业激励机制,使其难以快速适应新的职责,影响了对公职工作的满意度及留任意愿。另一方面,文化设施缺乏和淮滨县的村庄活力不足也是一大难题。由于资源配置存在不足,许多村庄无法提供足够的文化活动和设施,加之城镇化的推进导致人口流失,人才纷纷外出寻求更好的机会,村庄的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缺乏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降低了淮滨县村庄的吸引力,也削弱了社区精神和干群之间的联系,干部在此环境中难以维持工作动力,更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履行职责。上述问题共同影响了淮滨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亟须创新选拔机制和提升地区文化活力,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素质县乡中层干部的培养路径

优化干部培养“孵化器”,激发县乡中层干部活力

  1.注重干部选拔任用,挖掘可用之才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选拔任用干部,挖掘可用之才,是实现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此背景下,淮滨县应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干部选拔机制,明确选拔标准,强调对候选人专业知识水平、工作实绩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与贡献的全面评价。在此过程中,淮滨县可以设立专门的评审小组,负责制定评价标准和评审程序,确保评审过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同时,通过建立绩效考核系统,对干部的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评估,以业绩指标和能力水平为基准进行选拔和晋升,真正做到人岗相适、能力匹配。在选拔过程中,应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原则,所有岗位均向社会公开招募,确保每位有意向的人员都有机会申请[1]。同时,通过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等方式,确保选拔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让真正有能力、有志于乡村振兴的人才脱颖而出。例如,竞争上岗方式可以通过笔试、面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察应聘者的能力和素质;民主测评环节则可以对候选人的业绩、品行、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同事评价、下属评价和群众评价等多维度反馈,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让具备条件和能力的人才真正站出来[2]。此外,对于已经在岗的干部,要定期进行评估,通过自评、互评、上级评价、群众评价等多种评估方式,全方位收集评价信息。评估内容覆盖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工作业绩、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岗位调整和任用,为表现优异者提供晋升机会,对业绩平平者制订能力提升计划,确保每位干部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进一步激发其工作动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探索干部激励机制,善用有用之才

  探索和实施有效的干部激励机制,是利用淮滨县中层干部可用之才的关键。淮滨县应当根据干部的工作表现和对乡村振兴的贡献程度,实行差异化的奖励政策。例如,对于那些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社会治理以及创新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干部,应提供相应的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如可依据干部取得的效益和群众满意度,给予年终奖金、晋升优先权或公开表彰等奖励;对于在农业产业升级、乡村旅游开发、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干部,可额外提供专项奖金、学习交流机会或者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的机会,以此激励干部持续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同时,淮滨县应建立健全干部职业发展体系,为干部提供持续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机会,帮助干部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增强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对于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干部,可以组织参加农业科技、乡村管理、法律法规等基础培训课程;对于具有一定管理经验但想提升领导能力的干部,可以提供领导力培训、高级管理课程或MBA等高层次教育机会;而对于专注于特定领域,如乡村旅游开发、农业产业链优化的干部,则可以安排专业技能提升课程、行业交流会或与企业合作的实践项目。此外,淮滨县可以鼓励干部参与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跨地域学习,拓宽自身知识视野,促进干部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密切增强干群“鱼水情”,均衡化县乡干部服务

  1.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是指在各项工作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幸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此导向要求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优先考虑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每一项政策和措施都能够促进人民福祉的提升[3]。为此,淮滨县应鼓励和组织中层干部定期走访乡村,参与民情恳谈会和其他互动活动。首先,淮滨县可以建立一套明确的绩效考核系统,将走访乡村和参与民情恳谈会作为干部年度评估的重要指标,激励干部更积极地参与到基层工作中。其次,淮滨县应当为中层干部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沟通技巧、问题解决和冲突管理等方面,以提高其沟通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技能,增强干部的自信心,使其能更有效地与村民沟通,收集并反馈民意。最后,淮滨县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干部走访和参与互动活动,如交通补助和活动经费,确保活动不会因经济原因受到限制,促使中层干部深入了解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问题,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2.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

  公共服务均衡化是指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平等分配,旨在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提高干部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提升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在教育方面,淮滨县应为干部提供持续的职业培训和进修机会,确保其能接受到最新的政策、管理和技术教育;在医疗方面,淮滨县应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及紧急医疗救助,同时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增强干部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在社会保障方面,淮滨县应为干部提供全面的保险覆盖,包括养老、失业、工伤及生育保险等;在基础设施方面,淮滨县应加强道路、供水、排水和电网建设,改善干部居住和工作环境,确保干部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4]。在此基础上,淮滨县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和支持,鼓励私人和企业投资文化项目,以创新的方式丰富农村文化空间,增强干部整体活力。例如,淮滨县可以制定具体政策支持和激励私人及企业投资乡村文化项目,如提供税收优惠、低息贷款和简化审批流程;依据当地实际需求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如在人口较多的乡镇建设综合文化中心、设立图书馆和展览馆,以及修建体育设施如篮球场和足球场,鼓励干部和居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文化交流。此外,政府可以定期组织文化和体育活动,如书展、艺术展览、体育比赛等,丰富干部和村民的精神生活,强化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激发整个社区的文化热情。

把握乡村振兴“精神脉络”,健全乡村文化体系

  1.丰富干部文化内涵,推动干部思想解放

  为培养高素质中层干部,淮滨县应更新中层干部观念、丰富其知识、提高其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为此,淮滨县可以组织系列专题学习班,邀请农业、经济、社会管理等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用先进理论武装县乡中层干部头脑,开阔县乡中层干部视野;可以鼓励干部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开放课程(MOOC)、专业论坛等,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农村发展模式,创新管理理念;还可以推动干部走出去,参与跨区域交流与学习,亲身体验和学习其他地区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从中吸取经验,启发思考。同时,推动干部思想解放也需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干部勇于探索、敢于尝试。为此,淮滨县可以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乡村作为试点,实施一系列创新项目,如智慧农业试验、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模式、特色乡村旅游开发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干部可以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新技术、新模式解决实际问题。项目结束后,淮滨县可以建立创新成果分享机制,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让干部们分享创新实践的经验和成果,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此外,对于在创新实践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或团队,淮滨县可以通过媒体报道、表彰等形式给予肯定和奖励,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实践的良好氛围。

  2.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意味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的理念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等融入乡村文化发展之中,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5]。在此过程中,淮滨县应在乡村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灵魂,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如讲座、文艺演出等,增强干部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在举办讲座时,可以邀请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专家学者或在实践中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实际应用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深入讲解。通过案例分享和实践经验的交流,使干部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演出则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创作和演出反映农村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戏剧、歌舞等,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正能量,增强干部的文化自信。同时,为进一步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以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淮滨县还可以建立乡村数字图书馆和在线文化平台,提供电子书籍、在线课程等数字资源。其中,电子书籍包括专业书籍、政策解读、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等相关的资料,使干部能够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在线课程可以覆盖公共管理、法律法规、乡村振兴战略等领域,支持干部在工作之余进行自我学习和能力提升。此外,还可以设置干部专属的互动论坛或学习小组,鼓励其就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分享经验和讨论问题,促进其成长和进步,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发展。

  综上所述,文章明确了高素质县乡中层干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及培养路径,强调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知识储备、全面的工作能力是县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核心素质。文章指出,通过优化干部培养“孵化器”、密切增强干群“鱼水情”、把握乡村振兴“精神脉络”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县乡中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丰富干部文化内涵以及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和精神支持。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县乡中层干部,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构建和谐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宏远,徐雪芹.云南省“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助推乡村振兴[J].应用写作,2023(11):62-64.

  [2]印江自治县委组织部.印江:建强3支队伍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J].当代贵州,2023(36):71.

  [3]叶楠.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干部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3.

  [4]王文芮.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3.

  [5]吕鑫.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镇领导干部策略性行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3.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2023BDJ020)。

  编校:乔星琦

  网络:柳绣华

  监审:肖慧敏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