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浦江经验”在吉林的实践

时间:2024-10-12 16:03:49来源:中共吉林市委党校 文字:于 敏

  摘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浦江经验”是创新基层治理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新时代密切干群关系、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典范。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吉林市积极学思践悟“浦江经验”,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共同打造了新时代“浦江经验”的吉林实践和治理品牌。

  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带头到浦江下访接待群众,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好制度,示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形成了以“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浦江经验”。历经21年,“浦江经验”仍然在新时代持续彰显着无穷的思想魅力、释放出强大的实践伟力。实践证明,“浦江经验”是站稳人民立场、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法宝,是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的宝贵经验,是破解基层难题、提高治理效能的有效方法。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吉林市在基层社会治理展现了新气象、实现了新作为,在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浦江经验”的同时,把自上而下的“浦江经验”与自下而上的“枫桥经验”结合起来,形成注重源头治理的基层治理闭环,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加快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新时代“浦江经验”的吉林实践和治理品牌。

“双报到,双服务”

  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社区是打通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着眼打破基层治理“条块分割”的僵局、“各自为战”的困局。吉林市重点围绕“家门口”党建工作,推动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社区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绘制社区治理“施工图”,各职能单位部门党员按所居住社区下沉,有效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秉持“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市直机关在职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哨声”就是群众的诉求,“双报到”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所在地区的街乡镇党(工)委报到。按照街乡镇党(工)委统一安排,参与街乡镇或下辖社区村的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党员,回到其所居住地社区(村)党组织报到,按照社区(村)统一安排开展服务。“双报到”实质上是向群众报到、解决群众的问题。“双服务”就是单位党组织服务基层、在职党员服务群众。具体来说,就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包联社区报道,积极开展共建活动、解决基层难题、办好民生实事;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村)党组织报到,要主动认领兼职“三长”;加入志愿者队伍,运用线上主动认领任务与线下组织分配任务的方式服务群众;定期参加“敲门行动”,收集民情信息;参与居民自治。同时,建立本部门(单位)党员到居住社区(村)的服务工作台账,定期督促检查服务情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居住社区(村)服从指挥、担当作为、发挥作用。在职党员干部每半年向所属党支部报告一次参加服务的情况,并在党支部会上开展对照检查。各级机关党组织每年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一次“双报到,双服务”完成情况,作为机关党建考核、绩效考核、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考核的重要参考。

  “双报到,双服务”是走好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创新举措。通过这一机制,机关党员干部能够走进基层、下沉社区,更直观、更正面地了解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架起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吉林市船营区御园社区辖区0.294km2,社区总人口5151人,3160户,38栋楼214个单元。目前,御园社区共有在册党员(组织关系在社区)252人,下设4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自实行“双报到,双服务”以来,吉林市船营区法院、船营区征收办包联御园社区,在一些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切实做到了“我是党员,有事请找我”,亮出了属于中国共产党员的金字名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地服务好身边的居民群众。即使在生活的日常,普通党员干部也积极响应“双报到,双服务”,下沉社区,社区书记根据居民需要发布任务,党员认领任务,积极服务群众。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黄旗街道御园社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爱心点亮微心愿,党员争做圆梦人”主题活动,为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御园社区组织网格员深入走访辖区,走访困难家庭,对群众心愿内容进行详细登记,形成“心愿便利贴”,并建立“微心愿”微信群,在微信群内发布“心愿便利贴”,邀请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让群众知晓自己的心愿有人接,实现群众意愿和党员服务“双向对接”。2022年,御园社区党委接收党员进社区报到94人,认领微心愿32人,捐助现金4200元,米、面、油、卡折合金额约800元。“心愿便利贴”作为深入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面向居民征求心愿,在职党员各施所长帮助圆梦的方式,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心坎上。在“双报道,双服务”的活动中,坚持顺应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快速响应、政策福利“送货上门”、基层难题有效处置机制,架起党群“连心桥”。司法系统党员送“法治宣讲礼包”,现场为居民解答法律诉求;卫健系统党员送“健康关怀礼包”,免费为居民健康体检坐诊;党校系统党员教师“送课下基层”;人社系统党员送“就业纾困礼包”,耐心给居民联络意向企业。在“双报到、双服务”中,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不断提高党员干部下访能力、服务群众意识。

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部署安排,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的实际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吉林市积极学思践悟“浦江经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开展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活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系统起底本行业领域及本单位民生问题,听民声察民情,全面排查民生工作运行机制,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提高服务民生工作质效,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自查梳理起底

  全面排查,系统调研,逐个问题建档立卡,由管理员通过民生问题受办管理平台——便民江城(PC端)将民生问题上报。起底上报民生工作历史遗留问题,民生工作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民生问题。对于上报问题,坚持“能解尽解、难解有方”,做到“一个问题、一个方案、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

调研摸排起底

  合理划分调研摸排网格,结合包联社区、包保村、联系企业等,明确集中调研摸排区域,合理划分党员干部摸排网格,防止扎堆调研、重复调研和增加基层负担等问题。组织调研摸排起底问题,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采取蹲点调研、入户走访、电话回访、座谈访谈等形式,深入基层、下沉网格,积极开展调研摸排,起底民生问题。认真听市场主体、听基层党员、听普通群众的意见,问所期所盼、问突出问题、问工作良方,通过“三问三听”的方式面对面听取各层面意见建议、民生诉求。

实时上报问题

  各部门(单位)管理员负责收集调研摸排起底的问题,形成民生问题查摆清单,并把全部问题实时录入城乡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党员干部通过便民江城小程序或App“大调研大起底活动”端口,把问题实时、分类录入上报,并将问题报本部门(单位)管理员。

快速解决上报问题

  吉林市成立民生问题受办中心,设在市城乡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合署办公,分设综合协调、工单受理、督导回访、数据汇总及技术指导工作组,对上报的民生问题按流程接受办理,确保摸排起底的各类民生问题都能“有人接、接得住、速办理、办到位”。在开展民生问题“大起底大调研”活动中,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围绕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注重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动态掌握、总结规律,及时提炼有效措施,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实现了“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


图 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民生事项调研征集问题流程(图片来源:吉林市开展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活动方案)

  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活动的具体流程见上图。在活动过程中,吉林市委党校积极响应号召,落实党员干部下访走访,走进基层、沉到一线,努力实现信访接待下基层,解决矛盾促和谐;力争现场办公下基层,解决难题促民生;实现调查研究下基层,解决瓶颈促发展;确保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为基层群众解疑惑促落实。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吉林市委党校共有在职工作人员109人,完成入户走访包联吉丰社区527户居民,通过上报便民江城小程序,已解决民生问题147件,党员个人下沉社区,为居民群众解决问题60件,走访包保吉林市永吉县西阳镇兴隆川村612户村民。

打造区域社会治理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断,吉林市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精心打造区域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强化引领作用

  在践行“浦江经验”的过程中,把党的领导贯穿区域基层治理的各环节、各方面和全过程,让党建这根“针”串起基层治理的整个链条,强化党建引领“双报道、双服务”,引领落实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在下沉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提升党员干部下访走访能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功能,打破行政壁垒,培育共同体意识,引领社会力量参与,扩充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载体。同时,发挥党组织的优势,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展环境,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居(村)民合作联动,提升区域社会治理效能。

抓实政府履职

  政府履行职责,发挥治理主体作用。一是理顺纵向关系,组织资金与资源投入。理清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居民小区(自然屯)权责关系,完成上级交办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任务,包括机构和人员整合、项目投资建设等,构建有效传递的实施体系。二是完善横向协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注重全链条管理,使政府各部门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三是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对标对接上级机构职能体系,统筹协调区域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区域社会“一盘棋”治理。市委、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66个市直机关责任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级“双报道,双服务”、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活动的领导小组,并且下设组织推动、调度督导、考核评价、宣传引导、解决问题等10个工作专班,部门(单位)在协助基层治理中切实履行责任人的职责,直接抓、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程抓,压实责任优化举措,推动问题层层落实、件件落地。

线上线下共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探索推广“浦江经验”的吉林实践,推进基层治理,更要与时俱进,搭乘信息革命的“便车”,探索新的形式和平台。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员干部主动下访、为民服务意识,吉林市市直机关工委开创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所居住社区,并依托江城党建App志愿者服务专栏,线上发布任务,党员干部根据个人时间主动认领任务,切实为社区和群众解决问题。为更好地提高党员干部下访接访能力,倡导调查研究之风,切实察民生、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吉林市开展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活动,党员干部调研上来的问题通过便民江城小程序上报,通过各部门协调督办,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机制,把功夫下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上,通过线上问题上报和线下联合实现同频共振,让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建立健全长效保障工作机制

  吉林市在推广探索“浦江经验”的吉林实践中,积极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从健全领导负责、联席会商、调度督办、考核评价、宣传引导等机制构建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提升党员干部主动下访走访群众的积极性,保障党员干部在下沉社区和走访中认真深入调查研究,实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快速响应机制,探索政策福利“送货上门”,基层难题有效处置机制,架起党群“连心桥”。

  在探索基层治理运作机制、搭建治理体系的过程中,吉林市制定了《吉林市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活动实施方案》《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服务社区管理办法》《关于常态化选派社区“第一书记”的意见》《吉林市关于力行“四下基层”起底解决民生诉求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部门(单位)包联街道社区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双报到”工作的通知》《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同时制定了细化的工作规范,使基层治理体系更完备、更完善、更定型。这些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公开和公正并重的原则,紧紧围绕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和揪心事,抓住群众利益的诉求点,对涉及民生问题、服务群众等内容进行了规范和明确,为建立长效协作机制、推动党员干部走进一线,下沉基层中下访走访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撑。

  历经21载的传承与发展,“浦江经验”从浦江走向浙江全省,又从浙江走向全国,在吉林市基层治理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深刻领会“浦江经验”蕴含的精髓要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浦江经验”重要批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和推广“浦江经验”的吉林实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领导干部下访听民声、消民怨、解民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发挥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推动吉林市高质量发展。

  2024年度吉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干部学院科研课题“推广‘浦江经验’的吉林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4QSZ019)。

  编校:侯欣怡

  网络:柳绣华

  监审:李霞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