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边疆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和实践探索研究——以靖西市武平镇万隆村为例

时间:2024-10-09 14:16:16来源:中共靖西市委党校 文字:赵 琳

  摘要:我国于2021年取得了脱贫攻坚的重大突破。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预示着乡村振兴将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部署重点。靖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在独具特色的发展机遇中,挑战也并存。如何根据地方特色与当前形势促进农村就业稳定和产业振兴,需多方协作,共同发力,共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国乡村工作在2021年取得了显著进步,其中脱贫攻坚事业更是实现了重大突破,人民期盼的全面脱贫愿望终于成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下一步工作重点将是制定并实施乡村振兴整体规划部署。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乡村产业的发展。靖西市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一部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靖西市乡村振兴工作中值得讨论与深究的命题。文章以武平镇万隆村为例,浅谈边疆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和实践探索。

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论述

  党和国家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并致力于达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成效。在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乡村振兴的重要地位不断被重申,由此可见乡村振兴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国党代会报告有关乡村振兴工作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发展方向,指出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此三项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规划内容。工作具体落实表现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奋斗,我国已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家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同时也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振兴乡村,就要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立利益联结紧密的建设运行机制,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培育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万隆村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

  武平镇万隆村位于武平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km,辖果隆、晚旧、岜落、凌万、弄时、足钦6个自然屯,15个村民小组。村行政区域总面积876.68hm2,耕地面积206.88hm2。总户数434户1807人。村内发展特色产业52.53hm2,其中主要包括水果22hm2,桑蚕2hm2,中草药20.53hm2。是以家庭种养方式为主的小规模自然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篇全面振兴的大文章。在这一战略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2]。”其中,“坚持总要求,就是要以产业兴旺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产业投入资金短缺

  万隆村主要以发展肉牛养殖业作为产业重点方向。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购买肉牛数量较少,同时,以家庭饲养为主的养殖模式也因资金短缺而难以扩大规模,所建的牛栏牛棚普遍偏小,影响了肉牛的生产数量及质量,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武平镇万隆村养牛情况统计表

发展上规模种植业受土质与地势条件限制

  万隆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地区,每户家庭所占耕地面积有限,组成破碎度大。然而产业化需要集中村民土地,这就带来土地面积受限、场地规划有限的问题。加之万隆村土地多为黄土,土地营养含量低,偏酸性。该类型土地虽然有适合种植的作物,如大豆、玉米、花生、黄姜等,但土地贫瘠导致年产量不高。以家庭为单位种植为主,仅能保证本家庭基本温饱,而规模化发展受到限制。万隆村地处偏离大武线交通要道地区,交通较为不便,产品销路受阻。同时,营销渠道单一,粗放型的初级农产品占比较高,主要以个人在市场销售或专人收售,未形成高度一致的合作社销售形式,产品集中度低。未形成系统有效的产品经营模式。

发展农业产业最基本水资源无法得到保障

  万隆村共辖6个自然屯,整村没有地表水,解决人畜安全饮用水的途径是抽取地下水作为各家各户的自来水水源,但这种方式无法满足生产用水需求。脱贫攻坚成果之一是给农户带来稳定的用水源与饮水安全保障。以晚旧屯为例,用水主要是从地下溶洞抽取。由于万隆村境内没有河流流经,若要发展种植养殖业,大量的农作物灌溉用水和牲畜饮水则无法得到保证,客观上也影响了村民发展肉牛养殖的规模。

青壮年劳力流失情况严重

  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农村,开展大型农业生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万隆村总共有434户1807人,目前常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3。务农人口类型多为年迈老者或妇孺,身体素质水平有限,缺乏发展大规模种养的条件。经统计,本村贫困户中共有221名青壮年外出务工,多集中在广东深圳、汕头等地,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与老家亲人来往减少,农忙时节未能及时返家进行协助,客观上使得村民耕作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农业与非农业相比,农业中的利益所得远低于非农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非剩余劳动力均往城镇转移,促进城镇化的同时使得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3]

农业产业发展缺乏有效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支撑

  万隆村村集体经济仍以家庭养殖经验为主要发展方向,在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养殖方面未得到先进的理念指导,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相对不高。农业用水仍需村民采取手挑肩扛的方式完成,在传统农耕方式与家庭人力种养的基础上,未能引进现代化技术和工具协助发展,造成了农业生产率不高的状况。

万隆村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万隆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与工作团队的携手努力中,充分发挥边疆地区发展优势,在实现就业稳定的前提下增强发展农业的技能与能力,旨在构建有利于万隆村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多方筹措资金

  按照市委、市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指示要求,万隆村应根据镇农业发展技术站的业务指导积极探索村集体项目资金筹措方式,镇党委政府、企业资金投入、后援单位、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发力。主动与上级部门做好沟通协调,主要申请方向为财政资金、村集体经济自身投入、企业投入社会资金以及农村小额贷款等渠道进行集资。努力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养殖业项目等涉农资金,通过多渠道筹措、多方面集成资源建设试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产业发展,确保规划项目落地[4]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万隆村虽在大规模发展农业的条件上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但家庭小规模种养模式已趋于成熟,并正往企业合作项目积极开展探索。凌万、岜落屯的企业种植柑橘试点项目的成功推进,说明万隆村地质已经具备种植果树的条件,在此方向上积极推进靖西粤桂协作项目对万隆村发展的协助。2023年,万隆村村集体经济拟在2022年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规模,采取投资入股的经营方式和股份合作的发展模式。首先,与弄帖村合作发展村集体经济烤烟发展种植约3.33hm2,预计年收入2万元,带动增收10人,带动就业20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另一项是继续村集体肉牛养殖,预计年收入3万元,带动增收5人,带动就业10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村中就业的同时,也为万隆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行的尝试。

规划解决灌溉水源短缺问题

  合理规划水利设施建设,对于万隆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程。促进跨流域调水,从武平镇其他距离万隆较近的村落搭建引水工程。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机井,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新建、改建提灌站,渠道防渗,安装供水管道,适量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引导村民节约用水,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鼓励其发展生物农业,利用家庭园鸡放养等方式以生物治肥和生物治虫代替化肥和农药治虫。督促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成员合理管理本村用水资源,每周召开村级水利管理人员会议,及时沟通协调,保证居民用水正常供给,确保出现缺水停水问题或水污染事件能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快速处理。

探索人才引进与培养新路径

  鼓励村民致富带头人发展家庭产业,并给予相应奖励,如万隆村2022年乡村文明之星候选人赵某虎,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家庭创造了财富,成为脱贫户中的模范。2016年脱贫后,赵某虎并不是坐等各种补贴和帮扶,而是用行动给自己的家境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首先是在家中大力发展家庭产业,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种养能手。以小家的成果做榜样,带动村屯邻里共同努力奋进,争创文明新村。在就业方面,积极引导农村青壮年就近就业培训,以科技网络为引领,着重发展电商产业,培养一批新兴农业带货主播,以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为主阵地,壮大农村电子商务新生主力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培养学习意识,引入先进经验

  镇党委政府持续发力,邀请外界知名种养能手与“土专家”以及各大农业高校专家等实地进行考察调研,并以开展讲座、座谈会、调研等多种活动与村两委及村内致富带头人进行先进农种经验的推广。增加与兄弟乡镇交流学习的经验,鼓励村后备干部外出学习培训,通过成人高考、自学本科等形式提升学历,掌握科学指导乡村建设的能力,提高计算机使用与普通话水平[5-6]。加快培育本村富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起囊括家庭、农业合作社、企业合作协同发展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7]。适度发展诸如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适度发展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家庭单一个体生产主体开展合作经营,探索适合本村发展阶段的农业发展方向。打造“互联网+”新型农业商业经营模式[8]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快发展农村产业,需要少数民族边境市、县、乡镇一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乡村发展对于整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性重要战略地位,针对不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农业发展地域特色,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开设农村后备干部及人才培养专项培训班,尽快培养一批能干、实干的乡村致富带头人,有效指导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向更高规模与水平提升[9]。乡村地区更要从自身条件和发展程度出发,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加快产业合作发展,因地制宜做大做强集体经济,使农业富强成为兴边富民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2:125.

  [2]边极,任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21:263.

  [3]苟文峰等.乡村振兴的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117-122.

  [4]吕德文.基层中国:国家治理的基石[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17-21.

  [5]陈俊红.北京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245-247.

  [6]孙博.邮政电子商务实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9:5-7.

  [7]乔宏.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园区金融支持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187-189.

  [8]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司,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电商扶贫添动能[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21:224-225.

  [9]袁伟望,林海燕.春到晴隆:宁海晴隆结对帮扶纪实[M].宁波:宁波出版社,2021:209-210.

  编校:侯欣怡

  网络:柳绣华

  监审:原琳娜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