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农村地区智慧助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10-08 16:43:54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文字:韦林玲 叶晓仪 黄 翔 王自欣

  摘要:为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维护老年人在信息时代下的合法权益,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进一步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文献梳理、调查问卷法、深度访谈法了解崇左市当前的养老供给情况,了解到当前农村地区“智慧助老”方面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助老形式单一、公益力量不足以及代际交流贫乏等问题。从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智慧助老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家庭数字反哺作用四个方面帮助银龄跨越“数字鸿沟”,为数字时代的老年群体赋能,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远没有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所以没能及时搭上“数字化”的便车。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相关工作,纳入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老年宜居环境等建设中统筹推进”。因此,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使用智能技术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是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

农村地区智慧助老现状

崇左市概况

  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要城市,老龄化形势严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崇左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27.6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25%,比全区高1.26个百分点。加之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出现不少空巢家庭。这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对空巢老人的精神关怀。

崇左智慧助老现状

  1.积极响应政策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务院连续出台多项政策。2021年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要求“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2022年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部署了九个方面具体工作任务,其中在“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方面,明确提出“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崇左市近年来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2022年印发《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开展老年科学素质提升活动,提升老年人科学信息素养,实施“银龄”科普行动,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水平。2023年制定《崇左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置了八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任务,其中提出要加强农村养老体系建设,促进城乡老龄事业均衡发展。

  2.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经过“十三五”时期,崇左市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下,老龄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全市建有公办养老服务设施497个,其中乡镇敬老院73所,农村幸福院190个,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养老院的目标。完善的养老机构服务体系能够为智慧助老提供集中的授课场所,有利于提高智慧助老的水平。此外,全市拥有老年大学8所,建有老年学校的乡(镇、街道)比例达52.56%,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硬件设施为智慧助老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活动场所和良好的教学环境。

  3.智慧助老活动有序开展

  崇左市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智慧助老活动,组织主体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政府为主导,开展智慧助老活动。例如,每年的重阳节敬老月,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均会开展相关助老活动,以为科普类志愿服务活动为主。如崇左市科协联合各相关部门到市老年大学开展“科技助力老人活动”,促进智能技术发展与老龄化发展相协调。另一类是以三大运营商为主体。近年来,三大运营商也积极推出诸多助老举措,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除了为老年客户提供更便捷、更优惠、更贴心的通信服务,还会组织技术人员到社区开展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崇左市智慧助老活动主要在城市社区、老年大学开展,对于农村基层的辐射力度还不够,导致城乡智慧助老实践的不平衡。

崇左农村地区智慧助老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

  目前崇左市的智慧助老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作为智慧养老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智慧助老工作体系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社会力量协调发展,在实操上实行以行政为核心的多主体分庭治理模式。然而,各部门只对自身领域履行治理职能,导致政府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重复利用和分配不均的问题,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顶层设计理念作支撑,对未来智慧助老公益事业发展规划仍不明确造成的。此外,当前国家关于智慧养老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规章等标准体系建设仍不完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崇左市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大多是建设性建议,缺乏科学性的说明和统一标准。

助老形式单一

  当前崇左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对老年群体智能手机的使用宣传力度不足。而智慧助老效果不佳,与帮助形式过于单一有着重要关系。传统的助老公益往往忽视了群体差异,多以礼品慰问为主,忽略了老年人群体分布的社区、村落各不相同,需求也不同。在助老活动中,由于缺乏引导式教育,导致老年人参与动机不足。此外,当前传统授课的教授方式较为枯燥,达不到教学效果的同时还会容易引起老年人的反感心理。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地区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创新助老方式,开发助老资料,让老年人也享受到数字生活的便利。

公益力量不足

  崇左农村地区公益组织发展不足,在助老方面的公益力量欠缺、关注度不够,难以维持固定的活动助益老年人。首先,公益组织相关制度不完善,从社会层面招募的志愿者没有明确标准,质量参差不齐,且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招募的志愿者人数不多。其次,农村地区公益组织缺乏资金保障,公益组织以非营利性服务帮助社会,微薄的资金难以填补付出,接受社会捐赠、捐助的数额有限,难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转。最后,组织中缺乏专业人才。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难以招募优秀的专业人才,公益活动缺乏专业性,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又因缺乏资金导致培训片面、不系统,使得志愿者专业水平和能力不足,志愿服务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代际交流贫乏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79亿,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13.0%,可见老年人触网率低。在日常生活中,智能设备对年轻人来说很简单,但对中老年人来说却“难如登天”,尤其是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老人更是难上加难。在调研中也有老人表示,“自己记性差,要问好几遍,怕儿孙们对自己不耐烦”。可见,虽然代际支持是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面对“数字鸿沟”问题,子代和亲代之间由于认知和行为习惯的不同导致二者缺少有效沟通,使家庭“数字反哺”发挥有限。

优化崇左农村地区智慧助老的对策

优化顶层设计,充分释放政策综合效益

  我国传统智慧助老模式的顶层设计理念与政策形势导向呈现“断裂化”和“差异化”,优化顶层设计理念,充分释放政策综合效益是激发农村地区智慧助老事业活力与生命力的重要保障。一是传统助老模式与新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立足“互联网+养老”与“智慧地球”的Web3.0时代,秉持“智慧助老,关爱银龄”的新型助老理念与进社区关爱“空巢老人”的传统助老模式有机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助老信息共享、公开和透明。通过“助老—孝老—用老”的理念,依托信息化手段,打破传统的助老理念,充分发挥老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实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充分释放政策活力。为适应当前老龄化发展趋势,应相继出台健康养老、智慧助老等政策与修订服务标准规范等工作。最后,加强分析地方政府关于助老、用老专题研究,强化当前农村助老理念与模式,拓宽助老领域与渠道。

创新智慧助老模式,确保活动发挥实效

  相较于传统的社区助老模式,创新智慧助老模式是重新焕发养老事业生命力与活力的重要源泉。随着“互联网+养老”的助老模式在世界各国流行,传统的“社区组织+慈善基金+慈善事业”的助老模式在实践活动中频繁出现操作不协调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助老方式个性化。针对差异化,运用专业社工知识,探索“一人一方案”的帮扶机制,建立老年人需求档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二是助老资料形象化。课程资源的研发利用是开展智慧助老的根本保障,其关系着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的质量。可以遵循农村地区地方性语言特点,开发“汉壮”双语智慧手机使用课程工具包。三是助老体系阶梯化。立足于地缘群体、趣缘群体的群体关系,形成“助老—孝老—用老”的层级体系,利用老老互助、以老助老的帮扶模式,充分发挥场域传帮带作用,实现“智慧助老”。

整合社会资源,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助老队伍当中

  在“智慧助老”问题上,仅依靠政府和现有社会组织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还需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参与。针对当前助老公益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一是,在以社工组织为依托的基础上,成立专业的智慧助老公益团队,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招募,以点带面的与民间自治组织、同类机构等协同合作,不断扩大助老力量。二是,可以发挥崇左高校基地的教育优势。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假期智慧助老活动,以解决老年人在新媒体运用上的“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的“数字鸿沟”问题,帮助老年人提升数字素养水平。与此同时,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对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和构建老年友好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家庭的“数字反哺”作用

  家庭力量的积极参与,对于帮助老年群体赶上数字化时代的“列车”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营造开放、可参与的家庭沟通氛围。当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多渠道的新型互动形式,但子代和亲代之间由于认知和行为习惯的不同导致二者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在“数字反哺”过程中存在关系紧张与情感对抗的现象,因此家庭中的沟通氛围对“数字反哺”实施的效果至关重要。二是要增强老年人主动接纳数字化时代的信心,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此,子女要客观认识到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存在的差异,主动给予耐心的帮助与指导。三是要提升反哺效能。网络上信息复杂多变,子女应重视对长辈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反哺,提升其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

  “智慧助老”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也是迎合信息社会发展潮流和抓住推动社会治理水平的时代机遇。崇左市作为数字贫困的重灾区,“智慧助老”任务任重道远,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鼓励企业、高校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并利用好老人的经验智慧,形成“助老-孝老-用老”的层级体系,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用,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生活,也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S202210604013)。

  编校:侯欣怡

  网络:柳绣华

  监审:原琳娜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