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生态旅游背景下乡村景区可持续开发策略

时间:2024-07-29 11:50:48来源: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文字:舒武克

  摘要:生态旅游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也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积极作用,而乡村景区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性发展策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此,如何在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开发乡村景区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就生态旅游背景下铜岭村乡村景区的可持续开发策略展开探讨,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实施策略,以期推动乡村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乡村景区;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15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22 文章标识码:A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乡村景区,生态旅游不仅被视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机遇,同时也是实现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乡村景区开始探索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的前提下,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提出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准则”,强调了在旅游活动中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当地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乡村景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不仅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和社会文化的持续性。基于此,文章旨在深入分析乡村景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在现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开发策略,以期为乡村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生态旅游

  1.1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强调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低影响性,以及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的敏感性和尊重性,核心在于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同时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1]。生态旅游的开展需要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倡导一种参与性、共享性的旅游模式,强调旅游收益的公平分配,以及当地社区在旅游开发中的主体地位。

  1.2生态旅游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

  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过去许多乡村地区主要依赖农业获得经济收益。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和全球化,生态旅游的引入为当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住宿、餐饮、交通和导游服务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产品、手工艺品的销售,增加了乡村居民的收入来源,还优化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保护乡村环境和文化遗产方面,与传统的大规模旅游开发不同,生态旅游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要求景区限制游客数量,采用环保的旅游设施和管理方式,以减少旅游活动对乡村自然生态的负面影响,并且还鼓励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从而提升游客对乡村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促进当地文化的创新发展。

  1.3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

  可持续发展要求各利益方,包括政府、企业、社区及游客要共同参与和协作,生态旅游为他们提供了合作的平台。在合作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创新治理策略,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管理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其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治理模式参考;当地社区应积极参与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确保社区成员从旅游发展中获益,提升社区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支持,从而促进地方治理工作的创新。生态旅游有利于更好地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直接接触和体验自然环境的机会,使其更全面地了解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文化背景,这种体验可以有效激发人们对环境和文化保护的责任感。此外,当地社区也要开展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旅游业务技能的相关培训,提升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深化他们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 乡村景区发展现状

  2.1乡村景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2.1.1乡村景区的特点

  乡村地区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原始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元素包含古老的建筑风格、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技术、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以及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等,赋予了乡村景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也使得乡村旅游成为体验和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乡村景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在乡村旅游中能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2]。乡村地区还拥有各种丰富的自然景观,为乡村景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当前人们对健康生活和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合理利用乡村景区的自然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城市居民追求自然体验和休闲放松提供了理想场所,满足了他们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需求。

  2.1.2乡村景区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正在逐渐应用于乡村旅游领域中,乡村景区可以利用在线预订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提升游客的便利性和旅游体验;也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游客的行为,从而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还可以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乡村景区的运营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因此,科技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乡村景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乡村景区的发展也越来越注重生态保护,会选择环保材料与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并运用各种方式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旅游理念的指导下,乡村景区也举办了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生态农业体验、自然生态教育等,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2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分析

  乡村景区可持续开发需要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完善的交通网络、清洁能源的应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充足的水资源和废物管理系统等。其中,改善道路和公共交通可以方便游客出行,减少碳排放;引入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则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运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则可以合理规划旅游资源,控制游客数量,从而提高乡村景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要想实现乡村景区的可持续开发也要进行创新,即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新型旅游产品,开展农业体验等活动,建设乡村文化工作坊,制定生态旅游路线,以吸引更多游客;充分利用数字营销和社交媒体等新型工具,提升乡村景区的知名度,并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参与式管理和社区共治模式,以提高当地社区对旅游发展的参与度,实现景区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公平分配。

  2.3当前铜岭村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3.1生态环境的破坏

  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吸引了大量游客,景区的开发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了满足游客的住宿、娱乐和交通需求,湖北省荆州区铜岭村的一些景区修建了大量的旅游设施,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如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不利于乡村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地区的生态系统通常较为脆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对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冲击[3]。同时,为了吸引游客,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铜岭村的一些景区开展了许多不合理的旅游活动,如非法狩猎、野生动植物观赏等,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及生态链。除此之外,还容易出现游客数量早已超出景区容量的现象,其所带来的噪声和垃圾污染等问题也对乡村景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乡村地区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

  2.3.2社区参与不足

  大部分情况下,铜岭村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往往由外部投资者或政府主导,本地社区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较低,这导致旅游发展规划与当地社区的实际需求和期望存在较大的偏差,进而容易引起社区成员对旅游项目的抵触和不满。在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落实过程中,主办单位忽视了对当地文化和传统的保护,未能充分考虑到社区环境的承载力,导致社区环境和文化被破坏。尽管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升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但当地社区并未从中受益。旅游收入大部分被外来投资者或旅游企业所占据,社区居民仅能从事收入较低的服务性工作,如清洁工、导游等。经济收益分配的不平等导致了社区内部经济的分化,引发了社区成员之间的矛盾和不满,且旅游业本身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这也不利于社区经济的稳定性,社区居民面临着收入不稳定的风险。

  2.3.3文化传承问题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铜岭村的一些乡村景区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在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过度商业化的情况,如对传统节庆活动进行过度包装,推出一些非传统的文化体验活动等。这些措施尽管在短期内可以增加旅游收入,但也会逐渐削弱乡村地区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在此过程中,传统的手工艺、民间艺术等为了迎合商业需求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此外,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铜岭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逐渐被边缘化,文化多样性丧失,出现了文化稀释的问题,乡村景区的文化吸引力降低,这不利于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铜岭村的年轻一代为寻求更多的就业和教育机会而大量流入城市,使传统文化技艺面临着传承断层的风险。一些传统的农业技术、民间手工艺和地方方言等需要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才能得以保留[4]。由于缺少传承人,铜岭村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发生中断,文化遗产也面临着逐渐消失的风险。如何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促进文化知识的有效传承,成为目前乡村景区面临的一大挑战。

  3 基于生态旅游的铜岭村景区可持续开发策略

  3.1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铜岭村应明确生态旅游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标准和限制,严格禁止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包括对限制游客的数量,对旅游设施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及对旅游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有效管理。在此基础上,铜岭村还应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对生态旅游实践中环境保护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以确保所有参与者都严格遵守法规,共同维护铜岭村的自然环境。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生态损害,需要及时进行恢复,重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群落以及改善水土保持情况。具体而言,应开展生态修复项目,改善铜岭村的自然环境,提升其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增进游客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3.2提升社区参与度

  铜岭村可以成立社区旅游合作社或发展社区基础旅游企业,让社区居民直接参与旅游项目的规划、管理和服务,从而享受到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开展旅游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服务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使社区居民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增强他们保护环境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5]。组织社区讨论会,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活动,加强社区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社区参与度。

  3.3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承

  铜岭村应建立文化保护传承区,划定专门用于保护和展示传统村落、古迹、手工艺品制作的特定区域等。在这些保护区内,不仅可以修复和保护传统建筑,恢复传统村落风貌,还可以举办各类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民俗节庆、传统手工艺体验等,让游客深度参与,感受铜岭村的文化魅力,从而有效地将铜岭村的传统文化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传递给每一位游客。在此基础上,铜岭村还应实施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了解铜岭村传统文化,能够传播和传授这些文化知识的人才,如传统手工艺人、民间艺术家、乡土历史讲解者等。可以组织专业培训班,对这些文化传承人进行系统的培养和支持,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文化传承意识,从而确保铜岭村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播,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对乡村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同时还能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文化传承。然而,乡村景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铜岭村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开发策略进行全面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以期帮助铜岭村景区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玮.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探析[J].商业研究,2011(01):212-216.

  [2]郭冬杰,郭尔庆.吉林哈尼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对策[J].当代生态农业,2010(Z2):111-115.

  [3]李娴.川西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73-6974+7009.

  [4]陈景,葛京凤,梁彦庆.河北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02):122-125.

  [5]白平.喀斯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开发[J].中国商贸,2009(21):129-130.

  编校:郭嘉依

  网络:柳绣华

  监审:郭俊燕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