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的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袁家村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自2007年以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这一转型策略不仅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创业者,还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袁家村的成功转型得益于有效挖掘与利用当地资源,以及注重通过教育和国际交流等方式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今,袁家村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
关键词:袁家村;乡村旅游;经济转型;社会发展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14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7 文章标识码:A
袁家村位于风景秀丽的礼泉县北部,唐代昭陵所在的九嵕山下。这个迷人的村庄现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440000m2,是礼泉县最小的村子[1]。袁家村交通十分便利,福银高速、关中环线和专为游客设计的唐昭陵旅游专线依村而过。20世纪70年代,袁家村是陕西省农业发展的佼佼者。20世纪80年代,随着乡村企业的兴起,袁家村成为全省乡村发展的标杆。2007年,袁家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找到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道路,逐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1 袁家村总体发展情况
在2007年,袁家村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依托资源优势,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吸引了800多名创业者,吸纳就业3000多人。更重要的是,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周边一万多名农民增收。袁家村的成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数据体现出来: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超过500万人次,旅游相关的可计算收入超过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万元以上。袁家村成为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后,一大批荣誉接踵而来,“乡村旅游看袁家村”已经成为共识。袁家村的成功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全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袁家村旅游发展之道
2.1吸引人流量
在2007年,袁家村的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当时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为主,而袁家村距离西安市70km,仅依赖传统农家乐模式显然不足以吸引大量游客。因此,如何吸引游客成了袁家村面临的首要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袁家村将传统的农家乐与旅游相结合,以旅游的形式吸引游客,让农民在自家的农场和庭院中经营农家乐。袁家村的旅游主题定位是关中民俗文化,就是把关中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化为一种旅游资源,让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到这里消解乡愁。康庄老街的打造更是袁家村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这条特色街区不仅集中展示了陕西的传统手工艺,如纺织、磨面、榨油和酿醋等,而且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坚持使用高质量原料,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确保了产品的纯度和品质。2009年,在康庄老街的基础上,袁家村推出了一条汇集了近100种陕西特色美食的街道,展现了关中地区的传统美食[2]。对于小吃街的管理,袁家村制定了严格的规范,确保了小吃街的品质和特色,旨在为游客提供难以忘怀的美食之旅。首先,每个店铺只售卖一种特色美食,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其次,现做现卖的要求确保了食品的口感,不得留存隔夜食物不仅是对游客健康的负责,也是对食品品质的坚持。再次,公开透明的制作过程可以让游客更加放心地享受美食。最后,对于食材的要求也体现出了袁家村对品质的坚持。优先从当地作坊采购能够在本地生产的原料,不仅保证了食材新鲜度,也支持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对于其他食材,也要求有透明的供应链,以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通过这些举措,小吃街成功成为袁家村的一张名片,为游客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美食体验。
2.2要能留住人
2010年以来,袁家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旅游业蓬勃发展。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袁家村意识到一个问题:尽管白天游客众多,但一到晚上,游客人数便大幅减少。这一问题并非只在袁家村出现,而是全国旅游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袁家村开始寻求转型升级,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住宿于一体的乡村度假胜地。
袁家村积极改善住宿条件。村里陆续建设了风格各异的客栈,旨在为游客提供舒适、温馨的住宿环境。然而,仅仅提供住宿并不能完全解决游客夜间流失的问题。为了丰富游客的夜生活,袁家村建立了一条充满活力的酒吧街,还建立了艺术街、时尚街和其他主题街区。这些街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购物和娱乐选择,还吸引了大批艺术青年,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一系列的改变和创新,袁家村成功实现了从白天游览地到夜间度假胜地的转变,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游玩,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2.3全方位提升服务品质
为了实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袁家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品质。这有利于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有效延长他们在村庄的停留时间。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袁家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农民素质跟不上旅游业发展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袁家村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创造性地开办了“农民学校”和“袁家村夜校”,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3]。近年来,袁家村加大了对农民教育的投资力度,特别是设立的夜校,为农民提供了学习、交流和成长的重要平台。夜校不仅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活动,还吸引了村内的杰出人士以及外部专家前来分享他们的宝贵经验。为了满足不同农民的学习需求,夜校设立了多样化的课程,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从文化修养到服务意识,涵盖了各个方面。这些课程不仅提升了农民的专业技能,更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夜校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实践学习,通过学习实践”,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这些举措,袁家村农民在思想观念和服务意识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为袁家村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4]。
3 袁家村发展的经验总结
3.1坚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引领发展
在2007年,袁家村在村经济二次转型的重要节点上,村“两委”班子深入反思并做出了重要决策。新选出的党支部承担起二次创业、重振袁家村的光荣使命。他们不仅怀有远大理想,还展现了无畏的担当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发展的道路上,他们坚持因地制宜,巧妙地将一片荒芜的土地和废弃的旧厂房区域改造成了独具魅力的关中印象体验区。这一创举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更彰显了关中地区民俗文化的魅力。十几年来,袁家村坚持以村“两委”班子和书记为核心,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农民创业平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带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袁家村真正把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谋福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袁家村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作用和书记的带头作用。他们的努力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还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3.2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培育发展主力军
3.2.1打造农民创业平台
袁家村在发展之初就明确了自主发展的路径。袁家村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确保农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袁家村积极打造专门为农民创业服务的平台,开办袁家村农民学校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并提供优惠政策帮助农户低成本或无成本进入袁家村经营。其中,袁家村农民学校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激发农民创新思维、培育农民创业精神的摇篮。在这里,农民可以接受系统的培训,内容涵盖文化教育、专业技能、创业指导和市场分析等。这种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可以极大地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为他们走向创业之路提供有力支持。
与此同时,袁家村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旨在为农民提供低成本或无成本的经营机会[5]。这极大地降低了农民创业的门槛,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农民创业平台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和创造财富的机会,还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2.2成立农民合作社
袁家村为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搭建平台,引进了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能人和手艺人。这些人才在村里开展多样化的经营活动,并根据市场动态灵活选择优势项目。
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袁家村实现了全民参与、股份共享,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此外,袁家村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确保了公平的利益分配,增强了民众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也帮助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袁家村还成立了农民合作社,既能有效整合资源,又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其他乡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3.2.3实现优势项目产业化
袁家村通过销售当地的农产品,带动二产加工,加工的产量直接倒逼一产的种养殖,最后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用三产带二产再促一产的发展思路,开创了一个乡村产业“逆向发展”的新模式,是典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思路是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大量游客,进而利用这一机遇推广和销售本地农产品,从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这种模式有效地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具体实施上,袁家村通过“小作坊—加工厂—连锁企业”的形式,发展“种养殖基地+订单农业”,推进产业从袁家村走出陕西,迈向全国。
3.3坚持以创新为主线,打造发展推进器
在袁家村的发展历程中,创新始终是推动其不断前行的核心。“靠什么能支撑袁家村持续发展下去”是袁家村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除旅游以外,袁家村人提出袁家村“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进城计划”,二是“出省计划”。
在“进城计划”框架下,袁家村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和口碑,积极向城市拓展市场。通过在西安成立“袁家村城市体验店”,袁家村成功地将特色美食和农产品带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面前。这种体验店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品尝袁家村美食的场所,更成为宣传和销售袁家村农产品的重要窗口。至今,袁家村已在西安开设了多家体验店,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6]。袁家村的想法是让陕西人都能吃上放心农产品。袁家村在陕西有3 800万人的市场,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可以将袁家村的农副产品推向全国。
“出省计划”则是用袁家村人总结的经验和思路在其他省份打造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袁家村”。目前,青海、河南、山西和湖北等地都有袁家村的基地。以河南基地为例,袁家村深入挖掘河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旨在让游客在体验“袁家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这种跨地域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袁家村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袁家村坚信,通过借鉴在陕西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能够有效进入并占领新的市场。一旦在各地取得成功,袁家村便能迅速将品牌推向全国。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为袁家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乡村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4 结束语
袁家村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小型乡村如何通过合理规划和实施创新策略,实现全面振兴。袁家村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与优越的地理位置相结合,为袁家村的转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创业者。在转型过程中,袁家村深知人才是核心。因此,袁家村注重教育和培训,致力于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农民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还拓宽了视野,为袁家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袁家村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袁家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其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朱聪颖.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J].区域治理,2020(20):283-284.
[2]黄梅,张守志.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2020(04):83-85.
[3]高雯婷,李钰.全域旅游视角下陕西袁家村聚落空间营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J].建筑与文化,2022(11):70-71.
[4]郑竹欣.袁家村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20(15):33-34.
[5]吴冰,贾榕榕,卢欢,等.乡村旅游小企业创业环境、创业学习与机会识别——以袁家村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04):79-86.
[6]梁坤宇,庞家幸.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研究——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05):70-73.
编校:孙香凝
网络:柳绣华
监审:牛鑫宇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