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互动效应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农村经济转型与乡村振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既能给乡村居民增加收入,又能有效保护与传承地方文化,增强农村地区的社会凝聚力。文章主要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经济的互动效应进行系统研究,从正面效应、负面效应两个方面对开发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经济;互动效应;可持续发展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14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U695.1+4 文章标识码:A
乡村旅游现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自然和文化需求的提高,乡村旅游正逐渐发展为主流趋势,为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还能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然而,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因此,文章从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关系入手,剖析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与效应,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1.1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远离城市喧嚣、贴近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独特体验,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选择,还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1]。
1.2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理论
1.2.1区位理论
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理论起源于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理论认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与其他地区的相对距离以及交通的便利程度等因素对其吸引游客的能力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区位理论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关注如何提高旅游目的地可达性来吸引游客,要求旅游规划者综合考虑地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
1.2.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可持续性表现在,旅游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以资源为导向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应当基于旅游资源保护这一前提,而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资源开发则主要考虑自然、社会、环境方面的要求[2]。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资源、利用资源,让发展旅游业除了能获得经济效益外,还可以获得社会效益。
2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2.1直接经济影响
2.1.1增加旅游收入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直接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游客对乡村地区的自然风光、文化活动、传统手工艺品及农家美食的需求都会促进消费的增长,这些消费包括住宿费、餐饮费、门票、纪念品购买等,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大量游客的到来可以显著增加当地商家的收入,对当地经济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游客对住宿、餐饮、交通、导游服务等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这带动了当地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当地会发展一系列特色民宿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2.1.2就业机会增多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多新的就业机会。例如,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建设特色民宿能让更多的农户转变成民宿经营者;游客在农业体验的过程中需要专门的导游进行引导;当地手工业、农业产品的制造、营销等也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对青年人而言,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其带来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和更多元化的就业机会,他们可以在乡村旅游业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例如导游、活动策划、营销、旅游管理等。这些工作既要有传统的服务技能,也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青年人对社交媒体较为了解,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线上宣传,提高旅游地的影响力,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青年人的参与可以为乡村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转型与发展。
2.2间接经济影响
2.2.1完善农村产业链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将传统的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型“观光农业”“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即农民除出售传统的农产品外,还提供农事体验、农场参观等多种形式的产品,既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又能吸引更多热爱田园风光、想要体验乡村生活的游客。通过这种方式,乡村旅游直接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同时也为农户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3]。很多农村地区都有独特的手工艺品,游客也会购买这些产品当作旅游纪念品。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手工艺人及小型工厂拓宽了手工艺品的售卖渠道,这既促进了民间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又为当地民众带来了新的工作机会及更多经济收入。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与服务,不同农村之间形成了一个互补的旅游网络,提高了自身的吸引力,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2.2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交通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开发公司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卫生和医疗服务、文化娱乐设施、电力供应系统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改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提高农村地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但是旅游人数的增加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排放等问题。为保护旅游资源,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旅游开发公司在废弃物分类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投资,以减少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修建环保设施能推动乡村旅游业和环境保护相融合。把环保意识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开发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既能吸引更多游客,又能使地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3 农村经济对乡村旅游的影响
3.1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3.1.1在旅游市场中推广农产品
农产品和旅游业的融合能增强旅游的吸引力。游客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自然,体验乡村生活。在乡村,水果、蔬菜、乳制品、家禽产品等都非常新鲜,可以给游客带来独特的美食体验。这些农产品既能体现农村地区的生态和健康特色,又能吸引更多游客。游客在体验地方特色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对地方风俗习惯的了解,提高旅游的趣味性与教育价值[4]。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农民还可以直接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如果酱、葡萄酒、手工艺品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拓宽收入渠道,降低自身对传统农业模式的依赖程度,推动乡村经济的多样化、可持续发展。
3.1.2开发农村特色体验项目
开发农村特色体验项目可以使乡村旅游呈现出多种魅力,将农耕、放牧、酿酒等传统农业活动转变成旅游体验项目,使游客感受到农村生活和劳作的乐趣。在乡村,游客可以亲身参与水果采摘、美食烹饪、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感受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国很多乡村地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节庆、手工艺品等,把它们融合到旅游产品中,既能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享受,又能助力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农村,游客可以参加地方的传统节庆活动,了解编织、制陶等地方工艺,或参加民俗音乐和舞蹈演出,这些文化体验活动既能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又能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2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3.2.1人口流动与劳动力市场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农村人口流动趋势发生了变化。结合历史来看,农村地区之前面临着劳动力向城市地区大规模迁移的情况,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农村涌现出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既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工作的机会,又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乡村旅游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我国农村的劳动力正在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服务行业转型,这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具备新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当地居民需要参加旅游服务培训,学习语言课程或与文化传播相关的课程。所以,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提高本地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3.2.2农村社区的变迁
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旅游合作社、文化社团、旅游发展公司等新型农村社区组织,这些组织既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又能增强社区成员间的合作。借助民间组织,农民可以更好地参加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外来游客的增加,本地居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也更多,从而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这种文化交流既增强了农村社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又能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农村经济的负面效应与应对策略
4.1资源过度开发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资源过度开发会对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破坏。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大量游客涌入乡村,会加大地区生态环境压力,造成森林退化、水资源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过度商业化会导致当地文化被误解或歪曲,损害文化的真实性和多样性,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破坏传统的生活方式。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进行统筹。旅游开发公司要制订长远的旅游发展计划,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适当限制旅游容量,并落实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5]。在规划时,要把重点放在对乡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特色的保护方面,避免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破坏。通过教育活动提升游客及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要引导游客爱护环境,倡导负责任的旅游行为;引导当地居民积极投身环保事业,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如自然观察、生态体验等,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注重地方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承,通过展览或教育等形式,让游客对地方文化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支持地方文化和民族技艺的发展,从而保护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4.2社会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部分游客可能对乡村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缺少充分的认识和尊重,面对这些文化差异时,他们容易产生误会。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对策。建立一种可持续、可信赖的旅游模式,首先,在旅游活动的规划和实施期间,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利用环保材料建设旅游设施;实行垃圾分类与循环利用,提倡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其次,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资源是吸引游客的一个关键要素,可以通过设立及推广文化教育项目、举办文化讲座等,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当地文化、历史及风俗,了解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历史建筑等。最后,将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品中,加强跨文化交流[6]。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还能增强人们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虽然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文章提出了统筹考虑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策略,通过推动社区参与、保护文化遗产、发展生态旅游的方式,减少旅游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农村社区的活力和凝聚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农村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刘道璇,李庆雷.循环经济视角下乡村旅游资源低碳化开发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4,38(01):18-26.
[2]韦小良,王英.基于旅游凝视理论的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23,35(08):1950-1959.
[3]周丽娟.产业融合视角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04):164-166+176.
[4]邱慧.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创新开发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9):33-34.
[5]宋建伟,张鸿.乡村旅游业对古村落资源的利用探索[J].农业经济,2016(05):23-25.
[6]马丽敏.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J].农业经济,2014(11):64-65.
编校:郭嘉依
网络:柳绣华
监审:王华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