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高职大学生工作室模式对于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研究

时间:2024-07-29 16:47:22来源:曲靖职业技术学院 文字:顾历立

  摘要: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迎来新机遇,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大学生工作室的建构及运营策略,分析其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作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大学生工作室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21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712 文章标识码:A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培养具备“互联网+农业”思维及农村电商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高职院校设立了电子商务大学生工作室,旨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业平台。然而,我国对于如何让大学生工作室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一种适用于高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工作室运营模式,以期为日常教学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1 研究背景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1]。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互联网+农业”提供了新思路,农村电商无疑成为“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担负着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责任。此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9条”[2],推动了“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发展,各地高职院校加快了教学改革,纷纷引入电子商务学生工作室作为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综合来看,大学生工作室模式已成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2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与高职大学生工作室运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滞后的制约下[3],电商人才供给出现了技能型人才短缺、高端复合型人才稀缺、创新创业型人才不足的情况,现有人才综合素质普遍较低[4]。而高校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也存在针对性不强[5]、师资力量不充分、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完善[6]、双创理念重视程度不足[7]等问题。究其根本,是由于高职院校在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电商平台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重点,而忽视了农业、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且部分教师缺乏农村电商的相关从业经验,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培养出的农村电商人才与市场需求错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同高校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做了许多尝试,例如“农商结合、校企共育、项目引领”“多主体、多区域、跨专业”“校企村”联合培养等模式[8],加强“校地联动、校企合作”[9],加快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10]。同时,国内学者也建议,不仅要运用模拟经营和分类别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应建设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岗位,并选拔出一部分有意愿毕业后从事农村电商的学生进行深度培养。

  因此,以课题项目或实践活动为媒介,兼具多种教育功能的新型教学模式——电子商务大学生工作室应运而生。高职院校电商工作室一般有企生共创、师生共创、学生自主创业三种类型,主要采用项目化TBES(TURE BUSINESS ECOSYSTEM)教学模式[11],具体分为自运营网店类、代运营网店类、企业品牌推广及网站运营类、工作室自媒体运营、工作室自媒体运营五种项目运营模式。首先,通过对自主报名的在校学生进行测试及选拔,采用“混编制”跨年级或跨专业的方式选拔工作室成员,进而实现以老带新及跨专业协作[12]。其次,采用“双导师团队”指导模式,工作室导师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13]。此外,电商大学生工作室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导,不受时间、内容、学科、专业的限制,教学模式更为灵活开放,但目前工作室对校内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还不够充分[14]

  3 高职大学生工作室模式的建构及运营策略

  3.1师资团队整合优化

  优化大学生工作室的师资团队是大学生工作室运营的关键一环。应整合农业、经管、信息等多个专业领域的教师资源,同时充分利用并整合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培训和指导,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农村电商领域的发展。

  第一,整合基于院系协作的跨专业教师团队。农业类专业教师作为师资的有益补充,能够提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营服务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和推广;经管类专业教师可以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商业运作和管理方面的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农村电商项目,实现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信息类专业教师的介入能够提升学生在技术和互联网方面的素养,引导学生了解新兴技术趋势,为顺利开展农村电商业务和实现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第二,建设基于校企合作的跨领域导师团队。首先,企业导师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其次,电子商务领域发展迅速,跟踪最新的技术、市场和政策变化,了解新兴产业动态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行业动态和趋势信息。创建跨领域导师团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校内教师提供学术支持和课程辅导,企业教师则分享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和成功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3.2跨专业学生协同合作

  跨专业选拔和跨年级选拔学生,组建大学生工作室项目团队,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学生的优势。

  从农业专业选拔学生能够确保团队对农产品和农村经济有深刻的了解,他们具备农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为团队提供农业经验和行业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电商的实际需求;经管专业学生的加入将为团队注入商业管理的智慧,他们擅长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创业策划,可以为工作室提供更为科学的运作模式和策略,提升工作室的竞争力;信息专业学生的选拔将强化团队在技术和互联网领域的实力,他们具备网络开发、数据分析、平台维护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可以为工作室提供数字化运营支持。

  跨年级选拔学生则有助于形成团队内部知识传承和协作的良好氛围。高年级学生可运用其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团队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通过这样跨专业和跨年级的选拔,大学生工作室的项目团队将充分发挥各个专业及年级学生的优势,形成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团队合作模式,为工作室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3.3校内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目前,校内各专业实训室、大师工作室、模拟实训中心和图书馆等教学资源相对分散且独立,教学软件、设备以及教学活动局限于教学网站及管理平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工作室模式不受学科和专业、内容和时间的限制,是一种更为灵活、开放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对现有教学体系进行补充。例如,农业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农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经验。通过参与农业实训,学生能够了解产品的特性,更深入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市场需求,为他们在农村电商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经管实训资源则能够为学生提供商业管理和运营方面的专业培训,学生可以在模拟商业环境的过程中锻炼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网店运营、直播推广等技能,为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提供支持;信息技术实训室可以为学生提供电商平台建设和维护、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实际操作经验,有助于学生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地运用技术工具开展农村电商活动。

  3.4加强校企合作育人

  加强校企合作是促进农村电商大学生工作室发展的重要策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职业支持。

  首先,建立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学校可以与农村电商领域的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制订培养计划、项目合作方案。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来获得企业的支持,为农村电商大学生工作室提供实际项目、导师支持、行业洞察等方面的帮助。其次,开展校企联合培训项目。学校可以与农村电商企业共同开展培训项目,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课程设计中。企业专业人员可以参与教学,向学生传授实际操作技能和行业经验,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学校与农村电商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项目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同时企业也能够挖掘潜在的人才,与学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行业论坛、企业讲座等活动,促进学校大学生工作室与农村电商企业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解行业动态、拓展人脉、获取实际经验的机会,同时也增进了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与合作。

  通过以上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将使大学生工作室更贴近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农村电商领域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共赢。

  4 高职大学生工作室模式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作用

  4.1提升农村电商人才的电商实践能力

  一方面,大学生工作室模式强调实践操作,通过参与大学生工作室的实际运营与管理和农村电商项目的对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农村电商的运作机制,锻炼实用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工作室模式强调高校与企业、专业导师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机会,这种实践经验有助于学生更顺利地进入社会,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2提升农村电商人才的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工作室模式注重团队协作,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团队中,学生需要共同合作、协商来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农村电商工作室的团队合作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4.3提升农村电商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工作室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创业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在工作室中,学生有机会参与项目的设计和管理,培育创业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培养农村电商领域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4提升农村电商人才的跨专业综合素养

  大学生工作室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跨专业综合素养,使其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完成工作室承接的农村电商项目的过程中,大学生会接触到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这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学生在农村电商领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5 大学生工作室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首先,在成立农村电商工作室之前,需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以确定项目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确定工作室的目标群体、产品类型和服务内容。例如,针对初创企业或中小型企业的电商需求,可以提供网站建设、推广策划、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而对于大型企业则可能更侧重品牌形象建设和营销策略制定等方面。

  其次,工作室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资源共享机制。可以通过与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新项目和推广活动。例如,与当地电商协会、创业孵化器等合作开办创业讲座和培训课程,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同时,工作室还可以与其他高校的电商团队进行交流与合作,互相借鉴经验和技术,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再次,工作室还应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可以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的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分享经验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商行业的运作方式和最新趋势。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商比赛和创业大赛,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活动和赛事不仅能够展示学生的才华和能力,还能够为他们积累宝贵的经验和人脉资源。

  最后,工作室的管理和运营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除了配备具有丰富经验和能力的导师外,还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其责任感。同时,注重团队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

  6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农村电商大学生工作室的运营模式进行探讨,发现工作室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策略来优化运营模式,并提供更多支持和资源。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5-02-02)[2024-02-05].http://www.moa.gov.cn/ztzl/yhwj2015/zywj/201502/t20150202_4378754.htm.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04)[2024-02-0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68465.htm.

  [3]钱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电商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J].农业经济,2018(11):108-110.

  [4]郭瑜,郭得敏,景浩.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参与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01):97-99+103.

  [5]黄芳,姜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9(05):38-40.

  [6]王志和.“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的研究[J].电子商务,2019(11):72-73.

  [7]张立.双创理念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2):138-141.

  [8]宋方方.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2):114-116.

  [9]石明.“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农业展望,2020,16(04):115-118+126.

  [10]王晨.高职院校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2):273-275+288.

  [11]李燕,梁忠环,于振邦,等.基于工作室的TBES项目制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青岛黄海学院电商美工工作室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4):240-242.

  [12]周莉.基于学生工作室的电商创新创业模式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116-117.

  [13]全国明,章玉平,李俭珊,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1,15(01):7-13.

  [14]房嫚嫚,宋晓斐,徐宪.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室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3(06):161-164.

  编校:巩学敏

  网络:柳绣华

  监审:郭嘉依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