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以广西A市为例

时间:2024-07-29 16:44:31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干部学校 文字:李月芳,李惠贤,陈巧文,谭晓琳

  摘要:乡村振兴是各级党组织承担的重大政治任务,而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可以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基于此,文章以广西A市为例,首先分析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成效,然后分析目前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符合A市农村实际情况的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21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726;F0-4;D262.3 文章标识码:A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干部在乡村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政策的执行者、群众的引领者和乡村振兴的推动者。然而,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广西A市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梳理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供参考,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1 乡村振兴视域下广西A市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成效

  1.1筑牢人才教育培训基础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西A市创建了示范实践培训基地,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培训活动。这些培训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技能水平,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经营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这些经过培训的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相关工作中,促进新兴农业的发展。在示范实践培训基地中,广大乡村基层干部通过实地参观、面对面交流、思考研讨等方式深入了解农村的发展面貌和发展理念,并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培训基地开展的各种活动不仅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帮助他们树立了长期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理念,充分调动了农村基层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动力。同时,广西A市还建立了多个由市领导牵头帮扶的市级试点,这些试点不仅是广西A市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基地,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

  1.2细化人才教育培训层级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A市委党校在2022年度实施了多元化、综合性的培养方案,该方案以主体班为主要学习形式,同时结合领导讲坛、巡回宣讲、网络选学、赴外考察及以会代训等多种学习方式,形成了“六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A市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设定了培训班的时间和内容。A市委党校针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具体情况开设了一系列教育培训主体班,包括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以及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等,每个班次都涉及8个专题。这些培训班旨在让更多农村基层干部学习新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为农村发展作出贡献。在选取参训学员时,A市尽量扩大覆盖面,确保更多的农村基层干部能得到培训机会。

  一方面,A市根据工作岗位和工作特点确定培训班次,A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了覆盖基层的教育培训班次,包括全市统战理论专题研讨班、全市宗教工作学习培训班、非公经济人士培训班。这些培训班次分为5个专题和8个班级,以满足不同领域人员的理论知识需求。另一方面,根据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工作作风、党性修养以及履职水平,A市特别开设了不同课程的学习班。这些学习班的目的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党性修养与理论水平,确保乡村振兴政策的全面落实,并加深农村基层干部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他们对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能力。

  1.3整合教育培训资源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潜力,A市对教育培训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干部教育培训与全日制学历教育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干部教育培训具有间断性、长效性[1]。因此,在进行干部教育培训时,不能仅关注短期效果,还应该建立长期的干部学习档案,以便查缺补漏,避免同一人员重复多次接受相同内容的培训,从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在具体实践中,A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首先,将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干部培训,不断丰富教育培训资源。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基层干部的学习需求,A市采取了“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教育培训策略。“引进来”是指邀请管理、规划和财务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前来授课,向农村基层干部传授更深入、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实用的技能;“走出去”则是指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外出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的相关活动。这样不仅拓宽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视野,还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A市还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经费进行了合理分配,建立了全面、分层级的干部学习档案,对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活动登记造册。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教育培训资源的浪费,也可以确保培训经费用在“刀刃”上。

  2 A市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训供给与需求匹配度不高

  首先,在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方面,中国农村不断发展,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也应及时更新[2]。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不同的村庄,他们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不同,因此他们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然而,现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基于大多数人的需求而设置,这导致课程内容往往“千篇一律”,不能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因此,培训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匹配度不高的问题。

  其次,在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方面,笔者通过对A市农村基层干部进行访谈了解到,目前A市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大多偏重理论讲解和思想教育,内容单一且脱离实际,导致农村基层干部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虽然有些课程采用了典型案例分析或实地走访的方式,但这些案例的经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借鉴意义十分有限,难以与实际工作有效衔接。因此,A市需要探索更加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培训方式,以激发农村基层干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2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效果不佳

  笔者对A市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当前A市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这主要是因为培训结束后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导致工作人员无法了解培训的不足,不能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3]

  2.3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4]。然而,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对学习培训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培训就是脱岗休养、实地旅游、理论灌输、聚会等,对实际工作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实际上,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成长和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访谈结果显示,93.4%的农村基层干部了解培训内容后对培训的态度并不积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他们对培训结果不满意,进而产生排斥培训的心理。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A市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成效的对策

  3.1紧跟时代要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要想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效,最重要的是创新培训内容。为了提供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工作人员要全面了解全市农村基层干部最需要的知识,以便为设置课程提供参考[5]。同时,要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要求,将农村党建、乡村产业发展、农副产品销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网格化管理等内容纳入培训计划,并提供相应的乡村振兴专案,供农村基层干部学习。

  首先,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要坚定地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和贯彻国家的相关政策,确保这些政策在基层得到落实。在具体实践中,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A市乡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内容进行设置。

  其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与其他层级干部的工作有所不同。他们的工作更注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发展经济和产业,以及处理群众关系。针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特点,为他们提供必备知识和必备技能的培训至关重要。同时,还应将最新的理论、政策解读、农业技术、产业发展知识、数字化产业知识等内容融入培训中,以便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3.2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第一,聚焦重点任务按需施教。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实施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计划,统筹分析研判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围绕市委中心大局,设置红色基因传承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等专题,点对点开展履职能力培训[6]。紧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领导干部,面对面讲政策、手把手教方法、一对一解难题,帮助农村基层干部开拓视野、启迪思路、增长才干。

  第二,注重分层分类精准施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聚焦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以提高履职能力为目的,分行业、分领域精准开展专题研讨、专题宣讲、专题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干部履职能力。通过发放问卷、座谈交流、培训回访等形式,认真听取农村基层干部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基地等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不同岗位需求,精准化、差异化设置培训课程,个性化、多元化设置培训形式,“一班一策”制定培训方案,高质量开办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靶向班”,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履职培训的针对性。

  第三,突出实战实训有效施教。综合运用“我是乡村代言人”等情景教学,“发布记者招待会”“模拟调解室”等模拟教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等案例教学,加大实战化教学的比例,以实训实练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实践本领。大力推广以理论辅导为核心,以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实地锻炼等为抓手的“一核多元”培训模式,建设乡村建设、工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教学实践“双提升”的现场教学基地;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研讨交流;选派优秀学员到基层治理、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信访维稳等重点部门挂职锻炼,全程跟踪学员表现,推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3.3提高乡村基层干部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推行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双向考核机制,重点关注培训评价内容对能力提升的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所在单位的培训成果转化等情况,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课堂表现和实践锻炼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持续开展培训后续跟踪,关注基层干部在一线“考场”的表现,对培训效果好、工作成绩突出的农村基层干部进行通报表扬,对仍存在“能力恐慌”的干部继续加大帮扶指导力度或“回炉锻造”,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本领,做好提高培训成效的“后半篇文章”。

  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考评激励机制,形成干部培训档案,将培训结果与年度考核、奖惩、干部任用等相结合,确保培训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知行合一的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培训对于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能力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同时,还应加强实践锻炼和经验交流,鼓励农村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盛筠,宇文慧,陈天凯,等.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干部非学历继续教育对策研究——基于甘肃省宕昌县基层干部实证调研分析[J].未来与发展,2023,47(03):106-112+95.

  [2]保继霞.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研究[J].农家参谋,2022(23):206-208.

  [3]厚进刘.浅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机制构建——以甘肃省陇南市农村干部常态化培训机制为例[J].农家参谋,2022(14):174-176.

  [4]郭护团,马燕.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21(02):84-86.

  [5]刘慧,叶华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问题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11-12.

  [6]郑玉兰,杨孝伟,李凤梅.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09):15-19.

  编校:王华

  网络:柳绣华

  监审:郭俊燕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