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内蒙古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4-07-29 16:31:26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 文字:其哈日嘎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作为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基地,其数字化农业也开始崭露头角。文章以科学视角探讨内蒙古数字化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分析其在提高生产效益、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潜力,并通过深入探讨数字鸿沟、数据隐私、技术标准等问题,以期为未来内蒙古数字化农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数字化农业;可持续性;数字鸿沟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19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8 文章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三农”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数字技术对农业“降本、提质、增效”。数字化农业是当代农业领域的一项革命性进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全球农业生产领域的前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资源丰富,地理环境独特,其数字化农业的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数字化农业作为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为内蒙古的农业生产、资源管理、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1 内蒙古农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总土地面积118.3万km2,占全国的1/8,内蒙古现有867万hm2基本农田,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49.13万hm2[2]。根据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内蒙古地区可以划分为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山地丘陵、阴山山地丘陵、鄂尔多斯高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六个区域。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但资源分布不均衡,平原和滩川地区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大部分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高粱、莜麦、荞麦等。内蒙古自治区因其丰富的农牧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具有独特的数字化农业发展前景。然而,发展数字化农业需要克服多重挑战。同时,数字化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也为内蒙古地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这将为未来的研究和政策制定产生深远影响。

  2 国内农业数字化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数字化农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数字化农业的影响机理、农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经济效益等方面。殷浩栋、霍鹏(2020)等从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现实表征出发,分析了影响机理和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的建议[3]。刘海启(2019)通过精准农业发展的实践总结与理论评价,提出了加快精准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及其措施[4]。夏杰长、孙晓(2023)通过衡量农业强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提出了数字化助推农业强国的作用机理和具体路径[5]。王月、程景民(2021)通过研究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发展,降低了农业采购、生产、经营、营销等环节的交易成本[6]。张世贵、许玉久等(2023)通过分析农业农村数字化畅通城乡产品循环的作用机理和农业农村数字化畅通城乡要素循环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农业农村数字化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政策建议[7]

  文章深入探讨内蒙古数字化农业的机遇与挑战,旨在让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对其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详细分析数字化农业在内蒙古地区的机遇,特别关注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潜力。其次,深入研究数字化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数字鸿沟、数据隐私与安全以及技术标准化等问题。通过进行全面分析,为内蒙古数字化农业的发展路径和决策提供有益启示,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 内蒙古数字化农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3.1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作用。农业传感器被用于监测土壤湿度、气温以及作物的生长状态,为精确的农业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从而优化了农业活动。此外,大规模的数据分析为农业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农民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作物生长趋势及资源利用情况,进而作出最佳的决策。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工作人员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流程,预测疾病和害虫,同时制订更加精确的灌溉计划。

  3.2应用决策支持系统,优化农业决策

  可以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市场定价建议,协助农民在最佳的市场时机合理销售农产品。决策支持系统可以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对作物施肥、灌溉以及进行病虫害管理等,从而提升产量和产品质量。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进行精细化资源管理,高效利用水资源和肥料,减少资源浪费。利用决策支持系统还可以进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提高交付效率,保障农产品的交付时间和质量。

  3.3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确保农产品来源和质量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同时,农业传感器和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农产品的质量,保障高品质农产品的供应。此外,大数据分析能够快速识别出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效减少食品召回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4 内蒙古数字化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4.1带来的机遇

  4.1.1提高生产效益

  内蒙古在发展数字化农业的过程中引入了精准农业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设备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资源浪费,如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同时,精准农业技术还有助于实施智能农业,有利于选择作物和畜牧品种,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数字化农业促进了信息和数据的交流与共享,使农民能够更好地进行协作。合作社和农民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共享农业数据,交流实践成果,提高农业管理水平。这种协作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农民更好地了解市场定价,有效提高自身的判断力。

  4.1.2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数字化农业通过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和监测土壤质量的方式来优化土地。对于种植业而言,农民可以根据土壤特性和农作物需求实现精准施肥和种植,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降低污染风险,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对于农牧业而言,数字化合作社和农民通过对草场资源进行数字化监测,了解草地的生长情况和质量,进而实现对畜牧资源的管理,有效防止过度放牧和草场退化,保护生态平衡和草原资源的可持续性。

  4.1.3促进农民增收

  数字化农业引入了在线销售平台和电子商务渠道,使农民能够拓宽产品的市场渠道。一般来说,内蒙古农产品供应局限于本地市场,而数字化农业可以将产品销售到全国乃至国际市场。这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数字化农业的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通过数据驱动的精细管理和农业技术的应用,内蒙古的农产品和畜牧品种逐渐实现了升级。

  4.2面临的挑战

  4.2.1出现数字鸿沟

  内蒙古数字化农业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数字鸿沟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广袤的面积加剧了数字化农业的发展不均衡,出现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带利用数字技术的时间较早,最先实现数字化农业的高度普及和发展。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充足的技术支持和便捷的市场渠道促进了数字化农业的快速推广。偏远农村地区和牧区则由于缺乏数字基础设施和技术培训而发展迟缓,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4.2.2数据隐私和安全

  数字化农业依赖大量的农业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农田管理、动物健康等信息。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成为数字化农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和标准。随着数字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安全的风险。首先,农业数据中包含个体农户和农业从业者的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户信息以及土地和产量数据等。这些数据的泄露可能导致身份盗用、金融欺诈等恶意行为的产生,会对个人的财产和声誉构成严重威胁。其次,农田管理、动物健康和农产品质量等数据可能会成为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的目标,使不正当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最后,不当的数据共享或泄露还可能导致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农产品的市场声誉,进一步加剧数据安全风险。

  4.2.3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数字化农业的发展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决策支持等。不同供应商和厂商推出的数字化农业解决方案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协议,这可能会导致系统之间出现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问题。兼容性问题表现为不同的数字化农业系统难以无缝集成和协同工作,而互操作性问题则表现为系统之间无法有效交换和共享数据。因此,农业从业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能够协调工作,这给内蒙古发展数字化农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不利于数字化农业系统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农业的核心依赖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利用,包括土壤质量、气象数据、农作物生长情况等,这对于科学化的农业管理和决策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不同的数字化农业系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和采集方法,导致数据在一致性和可信度方面存在问题。数据一致性的缺失可能导致信息不匹配和混乱,影响农业决策的准确性。此外,数据的可信度也会受到技术标准和数据采集方法的影响,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信度对于科学决策和管理至关重要,不准确或不可信的数据可能导致决策者作出错误的决策或造成资源浪费。

  5 内蒙古农业数字化的发展对策

  5.1完善基础设施和进行农业数字化技术培训

  数字化农业依赖先进的基础设施。政府应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农业数字化研发,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数据产权。加强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宽带全网络覆盖,建设农业数据中心和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数据存储和分析服务。开展农业数字化相关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的数字技能。在高校或教育机构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农业数字化领域的专业人才。

  5.2完善数据隐私安全

  首先,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数据的安全,明确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共享规则,加强对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保护。其次,数字农业系统需要采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技术,包括数据加密、网络安全和访问控制等,以降低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督数字农业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安全措施实施,确保其符合数据保护标准和法规。最后,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其数据安全意识,使其能够主动采取相关措施保护数据安全,这也是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的重要步骤。这些举措有助于确保数字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和农民的利益。

  5.3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助于解决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问题,确保不同数字化农业系统能够有效协同,降低系统集成和维护成本。此外,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利于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信度,提高农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可以推动内蒙古数字化农业领域的创新和提高其竞争力,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推动内蒙古数字化农业发展,就需要重视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以推动行业朝着更加协同、高效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6 结论

  内蒙古数字化农业发展虽然迎来许多机遇,但是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将科学研究和政策支持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充分释放数字化农业的潜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带动农民增收。因此,相关部门应认识到内蒙古数字化农业发展面临的数字鸿沟、数据隐私以及技术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要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内蒙古数字化农业能够持续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4-02-04].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内蒙古高标准农田面积达5237万亩[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4(03):9.

  [3]殷浩栋,霍鹏,汪三贵.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现实表征、影响机理与推进策略[J].改革,2020(12):48-56.

  [4]刘海启.以精准农业驱动农业现代化加速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01):1-6+73.

  [5]夏杰长,孙晓.数字化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作用机理与实施路径[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6(01):140-149.

  [6]王月,程景民.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与农户经济效益[J].社会科学,2021(08):80-90.

  [7]张世贵,许玉久,秦国伟.农业农村数字化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作用机理与政策建议[J].改革,2023(07):116-125.

  编校:郭嘉依

  网络:柳绣华

  监审:巩学敏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