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成县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公众对健康的愈发关注,文旅康养、休闲旅游等产业逐渐升温,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文章针对成县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背景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成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旅康养;产业融合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17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7;F327;G124 文章标识码:A
2021年中国共产党陇南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加快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后,成县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培育文旅康养产业,将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助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完善文旅康养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链条,全力构建以“游”为纽带、以“康”为主体、以“养”为特色、多业态互补互促的多元化发展格局[1]。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可以通过文化重构、旅游开发、城乡互动的方式,助推乡村要素增值、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
1 成县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背景
1.1成县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区位优势凸显,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资源丰富。2015年,成县被评为“亚洲金旅奖·首批最富文化魅力、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2016年,成县荣获“中国最佳旅居度假名县”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名县”两项殊荣,成为陕甘川旅游黄金线的重要“驿站”。此外,成县积极打造省级旅游示范区,完善乡村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与国内大型旅游投资企业、旅行社开展业务合作,打造“好山好水美、乡韵乡愁美、古县古镇美”的精品文旅康养旅游线路;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宣传竹篮寨泥塑、成州面塑、陶艺等纪念品;布局乡村文旅康养示范带,南北百公里自驾游环线、乡村旅游服务节点;发展非遗文化旅游、自驾观光旅游、文化仿古旅游、生态体验旅游,多措并举推动当地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1.2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
文旅康养产业是指结合旅游、文化和康养理念,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服务,满足人们的身心健康、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等需求,促进民众身心健康和社会进步的产业,是为社会提供康养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和[2]。
1.2.1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旅游已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康养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陇南市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把陇南建设成为大九寨旅游圈重要的游客集散地、西北知名康养目的地、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奋斗目标[3]。成县抓住机遇,紧盯全市“三城五地”的目标定位,依托县内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基于“文化+康养+旅游”的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模式,打造文旅康养目的地。这一举措对满足成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具有重要意义。
1.2.2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
成县实施了西峡颂景区文物保护提升、西峡颂危岩体治理、杜甫草堂修缮、杜甫草堂游客接待中心建造等项目;对全县245个行政村旅游基础设施、民俗文化、乡村特色文化等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在全县旅游重点村投资2 800万元,实施了27个乡村全域旅游驿站、游客服务中心、服务节点的修建项目,建成了182个乡村旅游服务节点,89处全域旅游休憩停车场[4],为成县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
1.2.3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环境
成县现有国家AAAA级景区——西峡颂、国家AAA级景区——杜甫草堂、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甸山白皮松保护区等30余处自然人文景点。成县以西峡颂、鸡峰山、杜甫草堂三大景区为主,当地特色资源为驱动,文旅康养为方向发展全域旅游产业,打造了成县“千年古县”的旅游品牌。
2 成县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体来看,成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重传统旅游产业,轻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与传统旅游产业相比,文旅康养产业具有显著特征,也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但一些主管部门、产业经营者只注重企业当前的盈利,忽视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2.2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
康养产业作为一个高端行业,其进入门槛较高。康养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本,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科学的规划和运营模式来保证其持续稳定盈利。但实际上,初创的康养企业往往自身实力不足,市场竞争压力较大,难以获得理想的利益回报。成县文旅康养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支持,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一些康养企业看不到发展前景,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3文旅康养产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滞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成县文旅康养产业尚未稳定,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存在部分乡村发展滞后、度假休闲基础建设薄弱、产业开发受限、交通住宿商业配套不完善、风光景点零散等问题。此外,受土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成县各地在规划编制、政策支持保障、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修建等方面存在差距。
2.4文旅康养产业开发深度广度不够
文旅康养产业作为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其服务质量尤为关键。但是,一些康养企业并未重视对服务质量的把控,再加上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导致文旅康养产业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忽略了对服务人员的培训,这对文旅康养产业整体形象的提升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成县文旅康养产业的服务功能及产业协作配套不完善,“康养+生态农业”“康养+文化产业”“康养+美食产业”“康养+民俗产业”“康养+绿色工业”“康养+中医药产业”等全域生态康养旅游体系没有形成,不能满足游客对休闲度假的全部需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2.5文旅康养产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成县乡村“康养+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是以康养为主,在当地的农场和土地上开展相关活动,因此许多农民成为乡村旅游的服务工作者,但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再加上其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不高,难以给游客带来较好的体验,导致游客对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3 成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转变理念,全社会共抓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单纯的旅游已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康养旅游、休闲旅游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成县应从高质量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成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并实施有指导性、前瞻性、持续性的总体规划;同时向成县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宣传文旅康养产业的先进理念,在全县树立抓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就是抓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齐抓共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2盘活资金资源,加大对文旅康养产业建设的投入力度
首先,整合林业、水务、交通、住建、文旅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集中用于依托地方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的文旅康养产业建设,推动文旅康养景区建设。其次,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文旅康养产业。通过宣传引导和制定优惠政策的方式吸引当地的私人企业将闲散资金投入鸡峰云海摄影写生基地、西汉水养生基地、茶马古道乡村康养基地等文旅康养景区的建设开发中,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方投资、共同开发的格局[5]。最后,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地企业、私营业主参与成县文旅康养项目建设,促进成县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3.3加强县域文旅康养产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首先,政府部门要细化文旅康养产业的政策规划,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为文旅康养产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其次,综合利用土地指标,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文旅康养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迎合客户的心理诉求,打造品质精良、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文旅康养公共服务产品和基础设施。
3.4提升文旅康养产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针对成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应坚持共生理念,推动文旅资源串点成线。
第一,加快推进西峡颂、鸡峰山、杜甫草堂等县内重点景区的优化改造,实施对吴挺碑、西峡古栈道文物的保护利用工程。
第二,以打造南北两翼百公里旅游环线为主线,串联周边的景区景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第三,组织人员深度研究成县的人文历史和山川地理,将传统文化要素渗透到每个旅游景点,精心设计并包装每一处景点,使每一处景点都有故事、有看点。
第四,积极建立多元化投资的开发体系,推进红川酒文化小镇、西峡康养小镇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和配套服务业集聚区。
第五,按照《“陇上乡遇”——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品牌创建要求》,将陈院镇梁楼村、小川镇西峡村、鸡峰镇长沟村和王磨镇浪沟门村打造成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的文旅康养品牌村和文旅康养样板村,通过开发与实施文旅康养项目,提升成县文旅康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六,按照“健康食谱进酒店、中医康养进景区、健身器材进景点、休闲娱乐进田园”的发展思路,延长文旅康养产业链,积极创建“健康景区”“无烟景区”。
第七,建立成县中医药民间人才资源库,挖掘民间医药方剂,发挥民间老中医的优势作用,积极研发具有陇南特色的康养保健产品,建立中医药康养保健馆,助力中医康养产业崛起。
3.5提升文旅康养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依托全国文旅康养示范城市的成功经验对成县当地农民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鼓励农民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培养一批业务能手,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使成县的旅游业在服务上达到高水准,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成县应运用好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和古色资源,延伸康养旅游产业链条,加快文旅康养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及协调发展,通过举办推介活动、拍摄影音专题片、组团演绎西峡长歌、举办西峡颂书法摄影大赛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为文旅康养产业提供更多亮点和宣传点;串联城区休闲健身广场、南山生态旅游片区、田园综合体等重要的康养旅游节点和重点景区,依托百公里乡村旅游环线,整合“城区、景区、园区”康养产业功能,促进产业联动,实现跨行业、跨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成县应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R/OL].(2023-06-05)[2024-02-10].https://www.gscx.gov.cn/zfxxgk/public/32127978/147722270.html.
[2]邱淑萍.乡村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02):106-107.
[3]陈多.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推动生态陇南绿色崛起——访陇南市委书记张柯兵[N].甘肃日报,2022-11-30(02).
[4]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县年鉴(2022)[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22.
[5]文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成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EB/OL].(2022-05-10)[2024-02-10].http://www.wencheng.gov.cn/art/2022/5/10/art_1229152538_1998869.html.
编校:巩学敏
网络:柳绣华
监审:王华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