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基于三产深度融合的永善县枇杷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4-07-29 15:56:48来源: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文字:段 雪,刘会柏

  摘要:农业和第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不仅可以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开发农业资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业态。近年来,永善县依托特色枇杷产业,将三产融合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大力推动三产融合。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文章立足于三产深度融合的目标,探讨永善县枇杷产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三产深度融合;永善县枇杷产业;发展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16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章标识码:A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创新产业、升级农业,是我国乡村发展,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是长久以来,农业产品附加值过低、产业链条较短、农业价值释放不充分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产融合概念的提出不仅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更促进了农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户享受到了跨界融合发展带来的好处。此外,三产融合还有助于孵化出一批新型业态,例如多功能农业区、复合型农业区等,让农村资源价值得到充分释放。近年来,永善县采取了一系列推动枇杷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但是枇杷产业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需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永善县枇杷产业三产融合的基本现状

  永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区北部,地处金沙江下游东南岸,位于北纬27°30′~28°30′,东经103°15′~104°01′,东与盐津、大关县毗邻,南连昭通市,北接绥江县,西与四川雷波、金阳县隔金沙江相望。当地水源充足,物产丰富,四季分明,海拔820m,年均气温16.4℃,年均降水量631mm,年均日照1250小时,霜期20~40天。永善县优良的自然条件为绝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而枇杷则是永善县的特色农产品。永善县可考的枇杷种植历史已经超过500年。1999年以后,永善县开始大面积发展枇杷种植业,至今规模、产值已经十分可观;2022年,永善县枇杷种植面积达4000km2,总产量超过40000t,产值逾4亿元人民币[1]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永善县在推进枇杷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开始致力于三产融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序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在推进枇杷产业三产融合的过程中,要以枇杷产业为中心,以合作社为依托,不断延伸产业链。例如,永善县大兴镇枇杷种植面积超1300km2,挂果面积超800km2,在当地政府的规划和推动下,该镇成立百亩连片枇杷专业合作社共计32个,枇杷联合社5个,覆盖枇杷原果采摘、包装、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2022年,大兴镇蜜尔爽、梦云两个枇杷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采取相关措施整合资源。如积极推进落实土地流转政策,集中枇杷产区的零散土地资源,实现土地集中经营;基于片区的土地资源,推动农村机械化的稳定发展;还要实施枇杷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打造全新的投资增长点,为地区吸引更多投资。2023年,永善县通过举办“永善枇杷节”大力推广当地的枇杷产业融合项目,包括枇杷深加工、枇杷农旅项目等,为产业融合提供了资金保障[3]

  三是以价值整合为主导,积极促进产业联结。为了有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永善县在全方位考量村域概况、农产品价值、市场行情、发展前景以及村域可承受注入量等要素的基础上,在农业覆盖地带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如旅游行业、餐饮行业、产品加工制造行业等,并积极推动企业和农业迅速对接,尽快形成产业融合新形态。例如,永善县农村地区将旅游产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形成了农业观光模式。

  2 永善县枇杷产业三产融合问题分析

  2.1产业融合不充分

  三产融合并非简单的产业对接、产业联结,高质量的三产融合,要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平台的共建、价值的共赢和模式的共升级[4]。然而,从永善县枇杷产业的现状来看,产业融合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枇杷产业链条短,产业结构不平衡,农业加工业及其配套产业发展困难。目前,永善县枇杷产业在与工业融合的过程中局限于少部分深加工、包装和销售环节,在与服务业融合方面也仅停留在极少数枇杷种植基地开发观光和采摘等生产经营方面,并且不同产业之间的界限也比较清晰,尚未形成枇杷产业资源开发、配置、生产、包装、物流、销售、旅游发展的体系。

  2.2产业发展不均衡

  产业发展不均衡是永善县枇杷产业三产融合过程中面临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枇杷产业是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在三产融合的格局中占据着绝对的比重和优势,而工业和服务业为后发产业,发展时间与农业相比较短,目前仅作为附属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不均衡使得目前枇杷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难以有效提升,给三产融合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2.3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在推动枇杷产业和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一面融合,一面创新”,以真正促进产业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5]。但是从永善县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推动枇杷产业和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的倾向还比较明显,在发展的过程中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难以真正结合当地实际实现在机制、手段、资源方面的创新,与创新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近年来,永善县在推动枇杷产业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业多功能区,与“种植、培育、交易、加工以及观光、休闲”这几个要素紧密结合,但仍缺乏有效的创新突破点。

  2.4产业资金、人才短缺

  要想推动农业和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等[6]。但是目前,永善县在枇杷产业和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投入还较少。一是优质金融资源稀缺。近两年,各金融机构、政府融资平台都采取更加审慎、保守的策略,优势金融资源短缺,能够投入的资源较为有限。二是永善县受区位优势、城市发展水平等的影响,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已经成为制约永善县农业和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乃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3 永善县枇杷产业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3.1深化产业融合及开发

  一是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依托专业合作实现产业链的持续延伸。在开展专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建立产销一体化平台机制,在改善生产效能的基础上持续扩展服务市场,进一步扩大农民收益空间[7]。同时,还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植,引导龙头企业和小型种植户或家庭农场以签约的形式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发展城市销售网点,通过直销网络与超市和酒店等进行商品对接,为其提供优质的农产品,从而减少中间环节的利润外流,让农户获得更多收益。二是要加快农业功能拓展。要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扩展产品加工、包装、销售、旅游服务等产业链条的发展空间,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功能枇杷产业体系。例如,永善县永兴街道玉笋村的枇杷园,经过多年培育,已经成为产、学、研、种、销一体化,集生产、加工、配送、培训、食宿、观光、采摘、购物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能产生巨大的收益。同时,全面推动枇杷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合理配置优势资源要素,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水平,进一步形成具有较大规模、较高产能、较多元产品的综合性枇杷产业基地,进而带动工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

  3.2加强创新对产业融合的支撑

  一是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枇杷产业科技研发领域投入更多资源。在深入推动三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永善县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发,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周边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优势,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模式。永善县周边汇集了昭通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这些高校不仅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力度,全面推动绿色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技术等的应用,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支持。

  二是在农业科技全面推广的基础上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只有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才能发挥其价值,所以,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例如,通过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逐步形成“龙头企业或高校+种养大户+小农户”“龙头企业或高校+合作社+小农户”的新型利益连接机制,实现从“产品融合”到“技术融合”,从“经营融合”到“要素融合”,为永善县枇杷产业三产深度融合创造良好条件,推动枇杷产业的现代化转型。

  3.3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永善县在枇杷产业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不断为枇杷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引入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首先,要充分发挥永善县高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展人才合作培育,例如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委培等,积极培育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农业经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加强人才“引、留、用”等一系列机制的建设,鼓励和支持专业人才在农村地区发挥作用,为实现枇杷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农民继续教育机制,积极培养能够有效服务枇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发挥高校以及职业技术院校的优势,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挖掘农村地区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枇杷产业从业人员,为其提供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广大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枇杷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奠定基础。在农业培训方面,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先对村组干部或种植大户进行培训,然后逐步扩展到一般农民,从而提升整个区域农民的素养。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乡村人才引进机制。通过返乡创业、大学生村官、招财引智等方式提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为枇杷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广大人才的满意度,从而为永善县枇杷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3.4充分发挥金融工具作用

  目前的三产融合仍然面临着较大的资金需求,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对枇杷产业的金融服务、持续创新产品体系,提升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契合度。例如,引导当地的村镇银行、农商行根据三产融合的需求,提高农业授信额度,推出更多普惠性贷款产品等,并做好服务对接工作;还可以引导保险公司根据枇杷生产的特征,将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有机融合起来,推出相应的保险产品,提升农民应对风险的能力。

  在引导金融机构关注和支持枇杷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同时,政府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枇杷产业的融合发展引介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例如,要在对枇杷产业融合发展金融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供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渠道,不断拓宽融资途径,为枇杷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完善的投融资保障;还要建立健全新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模式,或完善政府担保机制,尽可能减少枇杷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顾虑,帮助解决相关经营主体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面对的融资约束问题,为三产融合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4 结束语

  永善县有着良好的枇杷产业发展优势,新形势下,加强枇杷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对于提升永善县枇杷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农村地区富民增收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永善县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枇杷产业的融合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实际,并依据相关理论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2][3]鲁宽.永善枇杷满山“金”[N].云南经济日报,2023-05-26(A04).

  [4]张桐.仁寿县枇杷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23.

  [5]方靓雯.云霄枇杷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6]陈剑波.莆田市枇杷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7]永善县人民政府.永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21-05-01)[2024-02-16].http://www.ynys.gov.cn/contents/2396/218317.html.

  编校:郭嘉依

  网络:柳绣华

  监审:王华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