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天津市北闸口镇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乡镇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主要利用乡镇独有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来吸引大量游客。受观念、体制等诸多因素限制,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晚,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各层级政府也陆续推出了许多支持乡村旅游的政策,强调了加强乡镇旅游业建设的重要性,并执行了发展旅游的相关方案。基于此,文章以北闸口镇的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深入探究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指出其当前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为北闸口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乡村振兴;北闸口镇;旅游资源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12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 文章标识码:A
乡镇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主要利用农村独有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来吸引大量游客。它不仅给农业产业链延伸、多功能扩展带来新动力,而且给农村美丽富裕、农民增产增收带来新生机。受观念、体制等诸多因素限制,中国乡镇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这一产业很快脱颖而出。同时,各个层级的政府也陆续推出了许多支持乡镇旅游的政策,强调了加强乡镇旅游建设的重要性,并落实了发展乡镇旅游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文章整理了研究的背景信息,对河北省乡镇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乡镇旅游业进一步壮大和乡镇复兴的有效策略。
1 北闸口镇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
天津市的旅游景区是大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仅在2023年上半年,全市接待的游客总人数达到了5 442万人次,实现了535.33亿元的旅游收入[1]。值得一提的是,津南区平均每日接待量超过1万人次[2],这不仅帮助景区周边居民实现了就近就业,还提升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截至2023年,该县的生产总值达到了61.2亿元,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2.5%;农村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突破了1万元人民币的大关,实现了超过9个百分点的增长。不论是城市还是乡镇的居民,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大的提升。截止到2023年底,该县已登记的人口超过20万,其中城市人口为4.6万,占总数的22%;而农村人口为16.3万,占总数的78%[3]。在此期间,津南区积极发展旅游、研学、康养等产业,借助人口及产业优势打通商旅文体的资源互补与联动,通过扶持培育农文旅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文、展、屏、史、科、农”全域旅游品牌,创设了诸如“趣玩春日游”“等你‘稻’来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较好地实现了以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目标。
2 北闸口镇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足
尽管北闸口镇在最近几年逐步增加了对乡镇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投资,总体状况有所改善,但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令人担忧,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其一,在交通方面,北闸口镇的不少乡村景点存在停车场缺失,或是停车场建设不足导致堵车、私家车占用城际旅游大巴车位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其二,北闸口镇各旅游景点、宾馆、酒店数量十分有限,这给更多游客寻找适宜住宿场所带来困难。北闸口镇乡村以村民居住为主,受电力系统影响,常出现短路、空调故障等现象,尤其在冬季、夏季出行高峰期间,游客入村后仍需承受高温或者严寒,大大削弱了游客来北闸口镇旅游的兴致。
其三,就景区建设而言,北闸口镇部分乡村景区内的垃圾桶、厕所、标志牌等数量均未达到标准。景区内垃圾乱丢现象频繁发生,不利于外地游客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
2.2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够
通过查阅网上游客留言发现,北闸口镇大部分旅游项目以自然观光类项目为主,这样单一的旅游开发方式很难吸引更多的游客。如北闸口镇前进村较为知名的绿色葡萄长廊是该景区核心的旅游资源,每到七八月份丰硕的葡萄挂满整个村落,才可以吸引大量游客。除了葡萄之外,当地对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少之又少,从而导致该景区形成了季节性的旺季,淡季基本无人问津。通过走访发现,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热衷还表现在探索当地的美食上。由此可见,该地旅游资源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足,缺乏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乡村旅游产品。
2.3区域间、产业间协调发展不足
北闸口镇区域间发展呈现西部较好、东部次之的发展趋势,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协调,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区域间缺乏协调发展机制。同时,根据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发现,2023年,在产业占比中,北闸口镇农业占比最低,仅占12%[4]。由此可以看出,北闸口镇三大产业发展存在不均衡的问题。这导致制造业、文化和教育等产业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融合,同时也阻碍了北闸口镇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3 北闸口镇旅游发展的建议
3.1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一个景区是否具备齐全的公共设施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满意度。只有为游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才能使他们真正地放松身心,专注于欣赏自然风光和享受旅行的乐趣。为了方便游客在游览时与亲朋好友分享旅途中的风景,推进景区互联网建设变得尤为关键,这也为景区提供了无偿的推广机会。
就北闸口镇旅游资源而言,游客对于当地村落的印象主要依赖自然风景和设施建设两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客对乡村旅游的体验。因此,针对北闸口镇乡村景点时常发生堵车、私家车占用城际旅游大巴车位等问题,应加强停车场建设,确保每个景点都配备有充足且规范的停车场,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北闸口镇也可以引入城市规划设计相关的人才,通过优化交通线路,设立明确的交通指示牌,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路线。而针对北闸口镇住宿与餐饮设施不足的问题,则可以鼓励当地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高当地的食宿接待能力[5],比如引入专业化的酒店管理公司,提升宾馆、酒店的服务水平。同时,考虑到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6],因此在食宿设施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电力系统的改造与升级,确保游客在冬季和夏季都能享受到舒适的住宿环境。
此外,近年来北闸口镇旅游业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乡村基建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比如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建立有效的垃圾处理机制,确保景区内环境整洁。同时,完善景区标识系统,为游客提供清晰的导览信息,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对于当前北闸口镇农房破旧问题,当地政府也应根据聚散效应对基础道路实施扩建或改建,并对装修后的农房给予补助,根据科学规划用乡镇景观房替代乡村景区的平瓦房。
3.2基于渗透模式提高吸引力
近年来,随着北闸口镇全域旅游发展,在全域旅游建设过程中,乡村旅游作为构建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不同行业间的融合发展作用。同时,根据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北闸口镇为巩固脱贫成果,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上不断探索,并积极结合北闸口镇的农业产业、工业制造、文化产业、教育和自然资源等,有效地解决了与农业产业融合度不够、公共服务建设中配套设施不足、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够以及区域间协调发展不足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北闸口镇可以进一步采用高新科技手段,立足于技术和管理创新,通过产业价值链的衔接,推动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渗透发展。比如,为了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北闸口镇可以开发多种特色旅游产品,并将乡镇与旅游相联系,将乡镇品牌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乡镇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智能导览系统、在线预订平台等,提升北闸口镇旅游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通过建设智慧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
如图1所示,北闸口镇乡村旅游产业价值链可以与其他产业价值链相关的价值点相互融合、渗透发展,以此为基础打造创意、创新型乡村旅游产品。
图1 渗透发展模式(作者自制)
基于以上建议,北闸口镇可以借助渗透发展模式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价值链实现渗透,融入不同新奇、创意和创新的元素,使得北闸口镇乡村旅游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北闸口镇经过不断开发找到价值点,从而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比如通过“旅游+”的方式,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比如“旅游+农耕研学活动”,可以让游客戴着草帽在稻田中打稻谷,在趣味劳作中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并享受丰收的喜悦。再如,利用旅游产品开发的技术手段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乡镇加研学、乡镇加康养旅游方式,从而满足游客对于旅游资源产品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需求。与此同时,也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务和娱乐活动场所。
3.3延伸模式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各个产业间的界限划分并不清晰,每一产业通过行业发展要求相互延伸和交错,打通原有的行业壁垒,进一步加快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因此,为实现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文章建议北闸口镇可以按照图2所示,即乡村旅游与人民小酒制造工艺、三线文化、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基地产业间相融交错的案例,采用乡村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在区域间相互延伸的协调发展模式。此外,充分挖掘北闸口镇的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健康养生等多种方式,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形式,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引导制造业、文化教育等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图2 延伸发展模式(作者自制)
第一种实现途径是发展北闸口镇乡村旅游产业吸引游客,游客在游览中实现旅游消费,通过北闸口镇前进村的绿色葡萄长廊促进人民小酒制造工艺、三线文化、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基地产业发展,利用旅游消费、生产与消费、营销与消费的方式,为游客提供生产观光、学习教育体验等项目。第二种实现途径是将人民小酒制造工艺、三线文化、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基地产业所产生的产品,向乡村旅游产业中的消费者进行营销,实现特色产品与乡村旅游产业自我特色融合发展,依托全域旅游建设契机[7],以及政府的规划和布局,加强区域间协调合理规划,取长补短,将各区域间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最大化,从而以点为中心,不断带动面的协调发展,使得生产与消费实现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两种路径的延伸发展模式,可以让北闸口镇实现工业、文化和教育等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产业链。经调研可知,北闸口镇目前已经建设了相关的精品旅游线路,这种将不同地区的景点、文化、风俗等元素串联起来的思路,可以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有效解决北闸口镇区域间协调发展不足的同时,也能为我国其他同质化乡村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提供参考。
4 结束语
旅游产业是在历史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文章以北闸口镇为例进行分析,当地旅游产品和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差异性和亮点。在充分考虑发展策略及潜在客户市场特点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针对其存在问题的相关解决对策,以期推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北闸口镇也要把握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保护好旅游资源,在满足游客对于历史文化、现代创新与人文关怀等多方面需求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爽,刘静静,安康.基于线上数据的中国省域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与空间效应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3,38(01):116-128.
[2]张斌.“双循环”格局下京津冀地区旅游业效率提升的路径探讨[J].时代经贸,2022,19(04):137-142.
[3]刘颖,徐泰一,魏彤春.都市农业产业空间体系优化规划研究——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J].中国科技投资,2023(09):19-21.
[4][5]梁强,周钰,朱春慧.天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2):1-3.
[6]张志磊,杨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王屋村乡村研学旅行发展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2(01):41-43.
[7]曹文.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2(21):140-142.
编校:牛鑫宇
网络:柳绣华
监审:郭俊燕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