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型摘茧机及其配套方格蔟省力化养蚕技术的优势与应用——以来宾市为例
为了改进蚕农传统饲养模式,解决家蚕饲养上蔟问题,解放劳动力,降低用工成本,广西来宾市农业科学院与企业合作,自主研发了便利型摘茧机及其配套方格蔟省力化养蚕技术,并在广西来宾市主蚕区推广应用该项技术。通过相关应用情况,总结了便利型摘茧机摘茧技术及其配套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的优势,分析了该项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提出了便利型摘茧机及其配套方格蔟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措施及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策略,助力其技术在生产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种桑养蚕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的“短、平、快”的农村致富产业,是广西贫困地区扶贫脱贫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之一。2021年,广西全区桑园面积稳定在19万hm2以上,蚕茧产量40.74万吨,比上年增长8.20%,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格蔟推广应用率达76.8%。广西来宾市是广西蚕桑生产大市之一,蚕桑产业已经成为来宾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产业扶贫、农村发展、农业增效、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截至2021年12月,来宾市蚕桑产量同比增长9.61%,高出全区1.4%。来宾市蚕桑面积24680hm2(其中:忻城县17252.6hm2,象州县6023.53hm2,兴宾区994.7hm2,武宣县359hm2,合山市30hm2,金秀县20hm2),面积排全区第五,鲜茧生产达5.21万吨,同比增长9.61%,累计饲养蚕种133万张以上;鲜茧均价48.58元/千克,同比增长45.62%;蚕农售茧收入达25.3亿元以上,同比增长69.79%。全市共有6个县(市、区)、52个乡(镇)涉及蚕桑生产,456个村相关从业户有8万多户,小蚕共育基地139个,全市小蚕共育率达到96.32%;方格蔟应用率为50%。来宾市省力化养蚕技术覆盖率为25%,与宜州等其他蚕区相比,省力化程度不高。由此可见,省力化养蚕技术在来宾市蚕产业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转变传统饲养模式,可以为省力化、规模化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一批新技术、新机具、桑蚕新品等的引进、推广与应用,蚕桑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一些养蚕大户通过安装自动喂蚕车、自动撒石灰机、消毒机、自动上蔟机、塑框(木质或者纸质)方格蔟、快速摘茧机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蚕的劳动生产效率,但仍缺乏革命性的蚕桑机械器具,还需要针对该方面的研究全面开展相应的农机补贴工作,促进蚕桑省力化机具的研发以及推广应用[1],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方格蔟型号
方格蔟型号2个,一个是162型:9格(孔)×18格(孔),一个是306型:17格(孔)×18格(孔)。
【资助项目】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No.桂科计字﹝2020﹞297号)。
【作者信息】唐茂荣(1973—),男,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蚕桑生产技术推广与蚕种繁育工作;
胡好(1991—),女,硕士,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和相关专业技术研究工作;
彭兰惠(1988—),女,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学;
韦春沙(1996—),女,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农业技术推广和相关专业技术研究方面;
蓝雪源(1994—),女,本科,技术员,研究方向:农学。
便利型摘茧机主要参数及工作流程
便利型摘茧机设备外形尺寸:610mm×450mm×710mm,裸机重量小于35kg,整体较轻,来回移动方便,使用寿命较长,经久耐用,安全高效。该设备用一台电机作为动力源,使用脚踏控制启停,滚筒式运送方格蔟,无须人工辅助,摘茧速度快,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且适用性广,可兼用纸质、木制和塑料方格蔟,从而达到快速摘茧的目的。
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的优势
运用省力化、绿色化技术可以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突出省力化技术集成,重点推广运用切桑机、轨道给桑、自动上蔟和自动摘茧机等省力化、自动化、智能化养蚕设施装备[2]。
方格蔟与其他蔟具对比的优势
来宾市蚕桑产业90%以上采用大蚕地面育,大部分采用塑料折蔟技术,上蔟环境差,下茧种类多,后期感染死笼率高,乱丝多,人工摘茧费力费时。部分蚕农使用方格蔟,但在使用方格蔟上蔟时都是平铺在熟蚕上面,并没有真正使用省力化上蔟技术。熟蚕上蔟结茧采用方格蔟及配套可升降上蔟架,可以更好地完成熟蚕自动上蔟和蚕沙集中清理等工作,既提高了蚕茧质量和上蔟摘茧效率,也有利于蚕入孔横营造茧,还能改善营造环境,有效减少双宫茧和黄斑茧的数量,提高方格蔟茧上车茧率和解舒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方格蔟茧的优势
方格蔟茧质优且茧白价格稳定。第一,每季蚕茧收购过程中优质方格蔟茧价格稳定,不像塑料折蔟茧“前高后低”且茧价差大;第二,不用抢摘抢售,方格蔟茧一般都是随到随收;第三,价格高,蚕农收益好,方格蔟茧价格较塑料折蔟茧均价高1~2元/斤,一张可增收80~160元;第四,茧质优,方格蔟茧质量明显较高[3],上车茧率和解舒率都有所提高,茧丝长、解舒丝长都有所增加,白厂丝等级逐渐上升到4A、5A,甚至6A。省力化上蔟技术的运用真正实现了蚕农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方格蔟(纸质方格蔟)市面上的规格及价格优势
目前,市面上的摘茧机都是配套木质方格蔟使用。木质方格蔟的市面售价为8~16元/片(162孔)或者16~18元/片(306孔),其投入成本高,不易被蚕户接受。而纸质方格蔟市面售价为2.8~3.5元/片(162孔)或者5.5~6.5元/片(306孔)。使用纸质方格蔟既能降低生产投入成本,又能满足蚕户使用方格蔟上蔟的需求。
节省劳力
自动上蔟可以减少人工上蔟繁杂的操作程序,避免因上蔟时间紧、工作量大、劳力缺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据调查,自动上蔟可使每盒蚕种省2~3个工时,节省劳力15%~20%[4]。
便利型摘茧机及其配套方格蔟摘茧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来宾市大部分蚕区主要以自然户为生产单位,多采取“粗放、单一、低效”的传统饲养生产模式,生产区域分散、规模小,劳动力成本高。因此,推广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势在必行。该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一次性清除蔟中茧衣、乱丝等问题,且摘茧效率高,所用的蔟具经久耐用。以养一张蚕为例,使用塑料折蔟约需要用30张,其价格是8元/张,合计240元,上蔟方式为人工上蔟,摘茧方式为人工摘茧(90秒/张,耗时2700秒,约45分钟),且蚕茧质量较差,下茧种类多较多,清理蔟中茧衣、乱丝的方式也是人工清理(一般是人工先整理塑料折蔟,再用漂白粉按比例兑水搅拌均匀后,将其浸泡60分钟,最后再用清水清洗)。而使用306孔(17×18)方格蔟用量约为84片,人工摘1片方格蔟茧耗时约145秒,1人摘完一张蚕茧耗时为84片×145秒/片=12180秒(约3.38小时)。综上所述,人工摘茧不仅费时,而且劳动强度大。而如果使用自主研发的新型摘茧机摘茧,全程只需要1人操作即可,如摘1片方格蔟茧一般仅需15秒(与个人操作速度相关),而1人用摘茧机摘完一张蚕茧耗时为84片×15秒/片=1260s(约0.35小时)。也就是说,用摘茧机摘一张蚕茧比用人工节约了3.03个小时,而且使用摘茧机摘茧还能一并清理方格蔟上的乱丝等问题。一张蚕种产鲜茧按40千克/张计算,每张蚕茧增加的经济效益为37.88元(100元/8小时/人),亩桑年增加的经济效益为151.52元(4张/年/亩),应用方格蔟营造的蚕茧每千克售价比其他塑料折蔟(花蔟)营造的蚕茧高2~4元,亩桑年增加的经济效益为80元;而如果使用便利型摘茧机及其配套纸质(木质、塑料)方格蔟(306孔型号),亩桑年增加的经济效益可达231.52(151.52+8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便利型摘茧机及其配套方格蔟省力化养蚕技术措施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养蚕的收益来源主要是靠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应大力推广集约化省力化高效养蚕技术。目前,来宾市蚕区主要有以下技术类型。
集约化小蚕共育
小蚕饲育采取专业化集中共育模式,饲育至3(或4)龄起蚕饷食后发放。为其配置专用小蚕房、温湿度控制器和专用蚕具等设施设备,采用叠框育技术,做好消毒、温湿度控制和饲养操作等工作,达到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目标。小蚕共育能对蚕室、蚕具进行彻底消毒,环境污染少,感染病原体机会少,有效减少蚕病的发生;还有利于提高小蚕共育质量,减少桑叶、人工、燃料和蚕具蚕房等的投入,降低养蚕生产成本,培育商品小蚕,提高经济效益,为大蚕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易多层蚕台饲养技术
简易多层蚕台饲养技术的突出特征是蚕台由多层竹木材料(也有钢材)制成,既固定又灵活,有效提高了养蚕的利用空间,减少了蚕具的投入。多层蚕台的层数一般为三层或四层,层间间隔为50~70cm,每层蚕台铺上薄膜(或芦帘),操作简便,提高了养蚕效率。
“人蚕分离”饲养技术
来宾市大部分蚕区生产区域分散、规模小,“人蚕共处一室”饲养模式较为常见,但蚕病发生率高。为避免交叉感染,提高饲养成功率,应该建设“人蚕分离”示范点,逐步推广“人蚕分离”饲养技术,并推广“便利摘茧机+方格蔟+升降上蔟架+喂叶平台”等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动来宾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良种良法推广应用技术
第一,主推两广二号和桂蚕8号等适合亚热带气候的多抗优质蚕品种,伦教40号、育71-1和桂桑5号(6号)等适合本地的优质桑品种。第二,精简大蚕地面育:4~5龄大蚕饲养采取地面育,按每张35~40m2配置大蚕房,安装轨道式喂蚕平台进行给叶、撒石灰、扩座等饲养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饲养效率。第三,推广“饲料+桑叶”混养蚕桑模式,助力桑蚕产业提质增效。
便利型摘茧机及其配套方格蔟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策略
来宾市大部分蚕区主要以自然户为生产单位,多采取“粗放、单一、低效”的传统饲养生产模式,生产区域分散、规模小,劳动力成本高。而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不愿从事劳累且收入不高的蚕桑业,导致蚕桑产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为了突出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科技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加大力度,相关部门人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加大省力化养蚕技术理念的宣传力度,强化农户技术技能培训
在示范基地的辐射下,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学习班、田间培训、圩日咨询、邀请专家讲课、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农户进行指导,组建科技特派员队伍,利用“农信通”“新农通”“智农通”等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宣传,助力该技术成果转化在全市各主要蚕区得到推广应用。
将技术与示范基地同步化
在建设“人蚕分离”项目饲养模式的基础上,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应用,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广大蚕农加大设施装备投入力度,提高蚕桑生产设施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水平。
加快研发省力化机具,完善相关产业链条
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广西大部分蚕区在现代化省力化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提升省力化养蚕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研发生产蚕具的企业。为此,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养蚕产业现状,围绕省力化养蚕技术的配套技术及设施,加快研发省力化机具,完善相关产业链条,为贫困地区养蚕产业的高效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实施桑园低产改造,提质增效
2020年,来宾市忻城县主蚕区由于桑树种植年代久,低产、叶质差等情况,在城关镇等12个镇(乡)实施桑树品种改良示范项目,采取“示范改良+自行改良”模式,种植桂桑5号、桂桑6号和粤桑120号等耐旱、耐高温、抗逆性强、产叶量高的桑树优良品种137.13hm2,投入资金100多万,到2021年6月已经可以采优质的桑叶喂蚕。据调查,该地每667m2桑园年产桑叶量提高10%以上,每年鲜茧单产提高19kg以上,每667m2桑园年增加收入950元(按鲜茧50元/千克计)以上。这证明通过桑品种改良可以显著提高桑蚕产业经济效益[5]。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蚕桑生产,推广便利型摘茧机及其配套方格蔟省力化养蚕技术势在必行。省力化养蚕技术更迭快,不断涌现出的新设备、新技术为蚕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省力化养蚕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也能够给蚕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于永霞,毛洪斌,聂良文,等.广西蚕桑产业竞争力分析及高质量发展战略研判[J].广西蚕业,2022,59(02):31-42.
[2]郭绪全.锚定目标不放松狠抓落实见真章奋力加快推进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2022年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的讲话[J].广西蚕业,2022,59(04):1-4.
[3]王亚兵.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02):323+327.
[4]孙波,罗涛,吴文铂,等.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J].蚕学通讯,2003(03):21-22+24.
[5]唐茂荣,韦春沙,胡好,等.来宾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广西蚕业,2022,59(04):60-64.
责任编辑:张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