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投入 乡梦同耕——记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山会村第一书记王银刚
王银刚是山西建投集团派驻到山会村的第一书记,他在自己的岗位上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与经验,但在他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投身于广大乡村,在最接近人民的地方播种希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彩绘墙
2023年,怀揣着对乡村的无限憧憬与投身乡村的宏伟抱负,他毅然响应号召,前往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砂河镇山会村担任第一书记。自那一刻起,“忘我投入,乡梦同耕”便深深地扎根在他内心,成为他矢志不渝的信念与追求。
党建引领:凝聚力量,筑牢堡垒
王银刚深知党建工作容不得丝毫懈怠,因此,他第一时间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定为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心以党建为底色,绘就山会村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王银刚为加强山会村村“两委”班子的建设,定期组织村“两委”成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在学习过程中,村“两委”成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以前处理村民的矛盾纠纷时,我总是摸不着头脑,听了大家的经验,心里一下子亮堂了!”一位村“两委”成员感慨道。
王银刚还把目光聚焦在完善工作制度上。他积极与山会村村“两委”成员研讨,对工作办法进行认真梳理和修正。随之,村“两委”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不断增强。“在王书记来之前,我们有些工作流程不太明确,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现在在王书记的带领下,流程规范了,责任到人,大家干起活来更有方向、也更有干劲了!”一位村“两委”成员分享道。
山会村干净整洁的道路
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王银刚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金钥匙”。自他到来后,“双日双评”主题党日等活动变得更有意义与价值。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让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诵读党章党规等,营造出严肃的氛围,促使党员们自觉接受党的思想洗礼与党性的锤炼。
“乡村振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接力奋斗,咱们得把村里的优秀年轻人吸引到党组织中来。”王银刚把发展年轻党员作为驻村工作的重点。为了能让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心向党组织、情系家乡,王银刚摒弃传统说教式的动员方式,另辟蹊径,采用了一种更具前瞻性与吸引力的策略——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将年轻人的个人发展愿景与乡村发展的宏伟蓝图深度融合,并以此为出发点,鼓励其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扎根山会:深入调研,情系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自从踏入山会村,王银刚将村民们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把民生福祉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立志要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出令村民满意的答卷。
山会村党群服务中心
初来乍到,王银刚便率领工作队走村入户,穿梭在田间地头,脚踏实地融入乡村。在与村民交流时,王银刚希望能够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家长里短,还是谋生就业,他都一一记在本上、挂在心头。翻开那本记录本,字迹密密麻麻,王银刚坦言:“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村民,才配得上自己胸前佩戴的党徽。”
在工作过程中,王银刚始终坚持应帮尽帮的工作态度,对于村民反馈的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迅速协调各方资源,全力以赴解决难题。例如,他积极为外出务工就业人员办理相关手续,一趟趟奔走沟通,只为让一次性交通补贴、稳岗补贴能及时发放到村民手中;他还帮助村民办理社保年度认证、缴纳医保……一件件小事成了王银刚与村民们之间的“粘合剂”。
在一次走访调查过程中,王银刚得知村内一农户家的女儿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王银刚内心十分焦急,他主动找到这位女孩进行沟通,并结合她的专业背景和个人发展规划,为她制定了针对性的就业帮扶计划。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王银刚成功帮助女孩加入山会村村民委员会,安排她负责高标准农田管护的工作。在工作中,他时刻关注女孩的成长和进步,为她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和指导,让她能够安心工作、不断成长。在王银刚的关心和帮助下,女孩渐渐重拾自信,工作也越来越出色。最终,她凭借着自己日复一日地努力,如愿考上了公务员,开启了属于她的人生新篇章。
理解政策文件上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文对于村民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为了让村民能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王银刚积极地承担起政策宣传的重任。他绞尽脑汁,努力用最通俗易懂、最接地气的语言,像拉家常一样为村民们讲解政策内容,及时、准确地将惠民政策传达给村民。
在重大节日期间,王银刚的心中始终牵挂着那些困难群众、老党员和退役军人,他经常带领工作队去看望他们。2024年春节前夕,他率队为山会村的困难群众送上慰问金,送去了关怀与祝福。
王银刚工作认真负责。“村民们但凡遇到事情,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向王书记寻求帮助。”一位村民满脸笑容地说道。如今,王银刚早已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略显陌生的“外人”,他已然成为村民们眼中值得信赖、可以依靠的“自家人”,与这片土地、与这里的村民紧紧相连。
产业振兴:生态赋能,多元发展
王银刚立足山会村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道路。通过多点发力,帮助村民找到了一条生态富农、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他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而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必须在探索中寻找答案。如今,走进山会村的采摘园,里面种着白水杏、鸡心果、桃、李子等各式各样的水果,这些水果的种植让山会村的乡村绿化丰富多彩,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要想让这些水果真正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果”,提升品质与产量是必由之路。王银刚深知此理,为此他多方奔走,真诚地向农业领域的专家请教,在专家的指导下,山会村采摘园的果品选择更加合理,营收效果更佳。当然,王银刚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水果种植。他明白,乡村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产业支撑,于是,山会村引进松树、沙棘、连翘等作物,既满足了青山绿水的生态发展要求,又帮助村民打开了另一个增收致富的窗口。
山会村的特色古建——文殊阁
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是王银刚工作的真实写照。山会村水质清澈甘冽,村内上千亩的高标准农田,都依靠山泉水进行灌溉,为了提高山泉水的灌溉效率,王银刚积极推动水利灌溉系统安装项目,助力山会村农业蓬勃发展。
珍贵的山泉水养育了山会村村民,因此,当看到如珍珠般的山泉水白白流走,王银刚内心觉得很可惜,不禁萌生出一个大胆而富有创意的想法:如此优质的水资源,为何不能进一步合理利用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实地考察,他决定初步尝试锦鲤养殖,如今在鱼塘内,鱼儿正欢快地畅游。据王银刚讲述,未来希望将锦鲤养殖逐步扩大,并将此地建设为专业垂钓园,供游客游玩,发展旅游经济。
山会村及其周边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王银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宝贵资源,积极谋划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开发村内小景点。
对于村内小景点建设项目,王银刚充分利用山西建投集团的优势力量,辅助完成专业化施工操作。同时,汲取浙江、安徽等地的先进旅游理念,如全域旅游模式,将“应景”与“经济”完美融合,让山会村的乡村旅游焕发全新的活力。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山会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村居环境,旅游公路也进入筹建阶段。
在本村规划发展乡村文旅之余,王银刚还积极与天岩村等村落对接,希望整合附近的文旅资源,达成合作意向,不断延长文旅产业发展线,使得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在他的带动下,山会村的山水经济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王银刚深知,乡村振兴离不开各方资源的汇聚与整合。他积极整合派驻单位山西建投集团的优势资源,为山会村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促进各类项目精准落地实施。2024年,王银刚积极奔走,协助申请上级投入衔接资金660万元,精心实施山会村光伏长廊项目。这一项目投入运营后,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60万元的稳定收入,成为推动山会村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
光伏长廊
在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下,山会村的产业发展如虎添翼,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在王银刚的努力下,山会村的经济发展更有希望!
人才振兴:广纳贤才,汇聚资源
在投身乡村发展的实践中,王银刚对人才引进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人才是挖掘出来的,是与乡土紧密相连的。例如,对于从事乡村文旅产业规划的人才,他特别看重其是否具备古建筑相关专业知识。他深知,山会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古建筑资源,这些是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的宝贵财富。只有拥有专业知识和长远眼光的人才,才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出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乡村文旅品牌。
王银刚在选拔人才方面展现出的战略性思维使他能随时掌握山会村的人才发展情况。例如,山会村有一村民在山西建投集团任职,是一位设计型人才。王银刚敏锐地觉察到,对于山会村建设而言,该村民是当之无愧的“香饽饽”。于是,他积极与之建立联系,诚邀其参与到乡村规划中。
“不谈钱,先做好!”这是王银刚对这位村民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在驻村工作中一直以来恪守的坚定信念。他希望这位村民能够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村发展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深知,只有将个人利益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激发出人才的最大潜能,创造出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优秀成果。在他的真诚感召下,这位村民欣然答应,成为山会村乡村规划团队中的重要一员。
王银刚与村民亲切交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王银刚深知,要想让山会村的领导班子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坚强核心,必须建立健全班子人才储备机制。他明确提出,人才选拔必须坚持专业对口的原则,确保每一位进入班子的人才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要是王书记能一直扎根咱们村,那该多好啊!”村民们质朴的话语中,满是对王银刚的认可与不舍。“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终有一天,王银刚所率的驻村工作队也将迎来轮换交接的时刻。谈到这个话题,王银刚内心无限感慨,他说到:“只要我在岗一天,振兴山会永远是我不变的初心与使命。”
王银刚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山会村这片土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他就像一颗火种,居其位,谋其政,用心点燃、用爱孵化着山会村的美好未来!
终审:魏文源
监审:罗学茹
编校:李如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