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蒜”好经济 绘就振兴蓝图——记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西长凝村

时间:2025-04-07 14:03:53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李佳睿

  西长凝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该村以种植业为主,是一处典型的传统村落,曾经默默无闻,如今在“蒜”上做文章,以“长凝大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支点,撬动农旅融合发展新支点,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

党建领航: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长凝镇的大蒜种植历史源远流长,自明朝起,便开启了大蒜种植的先河。历经600余年的发展,大蒜种植已深度融入当地农业体系,成为极具地域特色的支柱性产业。


西长凝村街道

  西长凝村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资源丰富,为大蒜的光合作用和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村年降水量较多,且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这与大蒜生长旺盛期对水分的大量需求高度匹配,为大蒜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土壤pH值维持在7.2左右,呈中性略偏碱性。此外,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土质疏松,透气性和透水性良好,这些条件为大蒜根系吸收各类养分创造了优良的生长环境。此外,西长凝村地势东高西低,种植区域涵盖沟壑区和平川区,呈梯状分布,这种地势在雨季能够迅速排水,有效避免了积水导致的大蒜根部腐烂问题,为长凝蒜的优质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村“两委”的领航。村“两委”积极研判村中大蒜种植优势和市场行情,由党员带头,建立“红色服务网”,挨家挨户宣传长凝种植大蒜和加入合作社的好处,推动家家户户参与承包。此外,党员们率先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头尝试新的种植模式,用实际行动打消村民的顾虑,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种植大蒜带来的致富希望。

  在村“两委”的持续推进下,2008年,西长凝村成立种植合作社,引进现代化种植技术,推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创新,并开发深加工产品与精包装工艺。

  2010年,榆次区科技局牵头成立长凝大蒜种植科技协会,带领蒜农优化种植流程,提升大蒜的硒元素含量。同年,“长凝大蒜”正式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明确了其产地范围为长凝镇西长凝村等6个行政村。这一认证不仅进一步规范了生产标准,还推动了西长凝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西长凝的蒜文化

  为了拓宽大蒜的销售渠道,村党支部还积极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通过“党建+企业”“党建+高校”等模式,为大蒜产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全链发展:打造“长凝大蒜”金招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西长凝村的大蒜产业发展中,这句话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为了提升大蒜的品质和产量,村里积极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为蒜农们传授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从土壤改良、合理施肥到精准灌溉,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村里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利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和生物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效防治病虫害,从而更好地确保大蒜的品质安全。

  与此同时,西长凝村紧跟时代步伐,引进先进的种植设备和技术,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与智能化管理。以前播种、收割全靠人力,效率低,现在有了机械化设备,省时又省力。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肥力、温度等数据,为大蒜生长提供精准环境。“以前忙一季,人都累得散架,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轻松多了,产量还上去了。”村民开心地说道。

  靠着科技赋能,西长凝大蒜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西长凝村顺势与晋中市冠喜丰农业公司紧密合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积极引进前沿种植技术与科学培育方法,成功培育出富硒大蒜。这种大蒜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营养价值远超普通大蒜。此外,还研发出黑蒜等产品,经过特殊发酵工艺的黑蒜,口感软糯,酸甜交融。


西长凝种植区

  为切实保障大蒜的品质,延长其储存期限,西长凝村专注于晾晒储存工艺的优化升级。引入现代化晾晒设备,通过精确调控晾晒时间与温度,有效规避了因自然因素导致的大蒜品质下滑问题。在储存环节,采用先进保鲜技术与设备,精心建设低温冷藏库,成功延长了大蒜的储存周期,确保在非收获季节大蒜依然能够稳定供应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农旅融合: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东长凝的茄子,西长凝的蒜,相立、蔺郊山药蛋。”这句俗语在当地流传甚广,生动展现了长凝镇丰富的农产品资源。2024年,西长凝村依托大蒜发展基础,积极拓展农旅融合新路径,通过打造大蒜文化节等多元活动,吸引游客亲身体验长凝大蒜文化,感受蒜香四溢的田园风光。

  在文化节现场,悬挂如帘的蒜辫氤氲着泥土芬芳,静静讲述着长凝大蒜从明朝嘉靖年间一路走来的故事。曾作为明清皇家贡品的长凝大蒜,承载着历史的荣耀。这不仅是一种农产品,更是西长凝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勤劳。

  长凝大蒜紫皮、四六瓣,口感鲜辣、富硒抗癌,这些独特的品质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西长凝村民世代守护和培育的成果。在会场中,多样的大蒜精深加工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分会场的参观交流环节对长凝大蒜从品种改良到晾晒储存、从优化包装到精深加工工艺进行了全过程展示,其中既有现代科技的助力,也保留着传统的技艺。村民们对大蒜种植和加工的每一个步骤都饱含着深情,他们深知,这些大蒜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每一颗饱满的蒜瓣,都倾注着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


大蒜

  文化节还设有剥蒜、编蒜等趣味活动,让人们亲身感受了大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看似平凡的劳作,却是大蒜文化的生动体现。情景剧、晋剧串烧等节目,更是将大蒜文化融入艺术创作中。种种沉浸式体验,都让600余年的大蒜栽培史化作可触可感的乡愁记忆。

  农产品展台前的热闹景象,是西长凝大蒜文化的经济注脚。产业链延伸带来了显著效益,在展销区里,“蒜+X”组合产品琳琅满目,黑蒜养生面、蒜蓉辣酱、长凝蒜等农特产品摆满了展台,游客争相选购。这些农特产品不仅为游客带来了舌尖上的享受,更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西长凝大蒜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成为西长凝大蒜文化传播的有力载体。

  农旅融合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以前,村民们单纯靠种植大蒜为生,收入有限,且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现在,村民可售卖的大蒜品种逐渐多元,“长凝大蒜”的招牌也越来越响,大蒜一经产出,便走进了大型商超和市场,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如今,在西长凝村,党建引领这一核心驱动力带动了大蒜的种植培育、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精细化、现代化发展。同时,该村巧妙融合农业、文化与旅游产业,构建起充满活力的发展新格局。在这一过程中,西长凝村处处洋溢着乡村振兴带来的蓬勃生机,并以大蒜产业为支撑,迈出了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终审:魏文源

  监审:王莹珠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