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数字技术促进内蒙古农产品电商发展

时间:2025-04-03 13:44:02来源:中共土默特左旗委员会党校 文字:张补才

  近年来,作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内蒙古不断推进农牧产品的发展,全面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是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数字技术赋能刺激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为当地农产品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从而使得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过,当前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依然有所不足,如缺乏完善的价格体系、农产品知名度有待提升、专业电商人才不足,物流速度有待提升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产品的发展,影响了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因此,亟须剖析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数字技术赋能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效策略。

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农产品销量的提升创造了更多机遇,农产品也依托各类电商网络平台有了更加广阔的销售市场。据统计,2023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已经成功突破了5870.3亿元,同比上涨12.5%。专业机构预测,2025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还会继续上升。对于内蒙古而言,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产品发展,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发挥数字技术的鲜明优势,助力农产品加工业以及销售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进而重新创建质量追溯体系,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三产融合。

  内蒙古幅员辽阔,部分地区相对偏远,高昂的物流成本和偏僻的地理位置导致农产品销售依然依赖于传统渠道,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品价格不稳定,缺乏完善的价格体系

  内蒙古拥有广阔的地理面积以及草原、沙漠等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目前,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依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聚合力相对较低。尤其是在牧区,牧民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都是由自己进行分销。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聚集性和吞吐能力,也导致当地的一部分农产品价格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虽然近年来也有一些农牧民开始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但是由于农产品在电商领域内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增加销量,很多农牧民不得不降低价格,当地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加强。一味降价的行为还会导致农牧民收入下降,严重打击其积极性,最终影响到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整体发展质量。可见,当务之急便是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完善的价格体系,确保内蒙古农产品价格适中且处于稳定状态,进而提升内蒙古农牧民的收入水平。

未重视品牌建设,农产品知名度有待提升

  在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农产品相关从业人员以及种植户和合作社等多方协作,共同利用数字技术拓宽销售渠道,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内蒙古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内蒙古地区的农户对网络的认识不足,更谈不上对数字技术的认知与应用,同时缺乏对品牌建设的重视,导致当地的农产品知名度并不高。再加上内蒙古很多牧区的农产品生产环节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缺乏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手段,无法进行集中化生产,不利于品牌形象和意识在农户中的建立和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产品品牌建设比较困难,最终造成内蒙古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电商销售不专业,专业的电商人才不足

  目前,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性欠缺,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的电商人才稀缺。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难以吸引熟练掌握电子商务运行规则及相关营销策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现有人员只能简单地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农产品销售活动,缺乏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熟练运用,也没有熟练掌握农产品品质监控及物流配送等方面的知识,人才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质量与效果。

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速度有待提升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的物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尤其是在以奶制品为主要农产品的内蒙古。然而,由于奶制品在运输过程中对于保鲜和储存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不管是在加工还是物流配送中,都需要有更加专业化的物流体系。内蒙古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占优势,这就导致其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再加上当地气候、交通等方面的限制,致使内蒙古农产品物流配送覆盖率不高,物流成本和配送成本远高于其他地区,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物流速度。

数字技术赋能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农产品价格体系

  在数字技术赋能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搭建完善的农产品价格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内蒙古农产品销售必须引入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为搭建完善的农产品价格体系创造便捷条件,同时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的效率,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例如,在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引入农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建立以市中心或者旗县中心为采集点的农产品价格采集系统,及时收集农产品价格相关信息,主要涉及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市场中的流通价格等,并通过多元化的网络渠道进行共享。在此基础上,完善农产品价格体系,运用农产品价格实时监控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利用传感器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等,搭建高效的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平台,为内蒙古农牧民、农产品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价格信息。以赤峰市为例,赤峰市作为我国北方一个非常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农畜产品价格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当地政府提出了“建立健全农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体系”的要求。如今,赤峰市已经“初步构建了市中心、县中心、采集点三级农畜产品价格采集体系”,市、旗县两级协同开展了价格采集工作。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积极搭建快捷、高效的农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网络,通过农畜产品价格采集分析系统,及时了解当地农畜产品价格的走势,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销售的效率,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保驾护航。

政府助力打造品牌优势,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

  在数字技术赋能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着重打造区域品牌,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内蒙古不仅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进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同时还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创建区域特色品牌,如开展“我和草原有个约会”等主题活动,创建相应的农产品参观和体验馆,运用AR或VR等技术为消费者带来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让消费者在参观体验中了解内蒙古农产品养殖或种植、采摘、加工等流程,拉近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支持。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社交媒体、网络广告等手段,打造特色化的视频账号,定期发布与内蒙古农产品有关的短视频或者宣传短片,在农产品销售旺季借助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扩大推广范围,如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与抖音官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金产地计划”(内蒙古牛羊肉专场)品牌宣传活动,通过多场溯源直播的方式提高了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在内蒙古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确实打造出了不少的金字招牌,为实现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重视农产品产业化,引进数字技术人才

  2024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大力引育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人才作为实现农产品产业化的重要保障,理应得到重视。鉴于此,在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着重培养专业化的数字技术人才。首先,内蒙古应该构建以农业服务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各个层级的人员,如生产农畜产品的农牧民、网络信息平台技术人员、提供基础服务的服务人员等,定期组织电子商务培训活动,邀请专业人士针对岗位要求讲授电子商务知识及相关数字技术应用技巧,还需要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对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进而提升内蒙古农产品生产者、服务者的整体素质水平,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以此推进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进程。其次,内蒙古也要积极探索人才交流模式,构建跨行业、跨部门的数字人才交流平台,可以建立“微课堂”,组织农产品电子商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相互交流和学习,也可以与本地数字化服务企业建立协作关系,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内部进行参观与交流。最后,内蒙古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还要重视人才激励机制的完善与优化,遵循优劳优酬、按劳取酬的原则来构建科学的薪酬分配体系,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数字骨干以及敢于应用数字技术手段且成效显著的电商人才,通过树立典型的形式充分挖掘专业潜力,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注入活力。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完善的物流系统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基石,需要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具体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应该注重农牧区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不同农牧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建设目标与计划,并采取相对稳健的方式持续推进内蒙古农牧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要将5G基站、计算机、服务器等设施引入其中,同时,相关部门要发挥引领作用,建立全自治区通用的电子商务服务管理平台,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促使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从而为企业、农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除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外,内蒙古还要针对物流体系不健全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方面,要完善现有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无论是农产品上游流通,还是制成品的下游销售,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都离不开高效的、实惠的物流。地区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建设质量会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深入探究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关键所在,加大对物流、仓储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供需上下游的双向流通,打造双向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借助“上游”,可以为内蒙古乡村振兴提供支持,而“下游”则可以为农牧民消费提供更好的体验,提高农村物流网络的覆盖率。同时,也要对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监管与责任体系进行明确,加快推进农村交通网络建设,确保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具备较强的物流和仓储支撑力。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农产品物流配送溯源创新。数字技术赋能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有效推动物流配送创新。目前,内蒙古农产品物流配送以人工管理为主,管理效率并不高,频繁出现配送延迟等问题,而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内蒙古农产品智能化配送与运输,大幅提升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物流效率与准确度。例如依托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产品的运输位置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规避农产品损失或延误的风险;而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农产品溯源平台,则能够详细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并及时保存在区块链上,大大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透明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内蒙古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力度,针对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一系列措施为内蒙古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提供助力。

  终审:魏文源

  监审:乔星琦

  编校:赵彩瑞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