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为人民履职 为乡村添彩

时间:2025-02-25 11:34:19来源: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文字:王子淳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应对“三农”挑战的核心战略蓝图,致力于描绘出一幅农村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和谐宜居、乡风民俗文明向上、社会治理高效有序、农民生活富足安康的美好图景。在这一宏伟征程中,县级人大代表作为连接上级政策与基层民意的桥梁,其履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效果与深度推进。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智慧履职”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为县级人大代表提升履职效能开辟了崭新路径。“智慧履职”简而言之就是人大代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优化工作流程、增强决策科学性、拓宽服务渠道,从而实现履职的高效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智慧履职”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智慧履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大代表履职新范式,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科技赋能治理的先进理念与实践。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大数据的深邃洞察力、云计算的灵动高效以及人工智能的卓越决策能力等尖端信息技术,无缝融入人大代表履职的全过程,构建出一个全方位覆盖、立体交互、智能驱动的履职生态系统。这一系统不仅是对传统履职模式的一次根本性颠覆与重构,更是对提升人大代表履职效能、深化履职内涵、拓宽履职边界的深远探索与实践,标志着人大代表履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

  在乡村振兴领域,“智慧履职”模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与广阔的前景。它能够精准对接农村发展的多元化需求,通过数据分析为农村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与方向指引。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智慧履职”利用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对农村环境质量的全方位监控与精准管理,有效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它则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与传播乡村文化瑰宝,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与文化底蕴,也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乡村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智慧履职”模式正以其独特的创新魅力和强大的实践效能,逐步成为推动县级人大代表履职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力量。它以其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的特点,引领着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风尚,为构建更加智慧、和谐、繁荣的乡村社会贡献着不可磨灭的力量。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智慧履职”模式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智慧履职”将在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大代表“智慧履职”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

  县级人大代表,作为人民群众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言人,相较于更高层级的人大代表,他们与基层群众之间拥有着一种天然的紧密联系与深厚的情感,这种亲密性使得他们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能够发挥更加直接且关键的作用。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浪潮,全国各地正积极探索县级人大代表如何有效利用“智慧履职”这一新兴模式,深度参与并加速乡村振兴的步伐,一系列优秀事迹和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事业树立了鲜明的标杆。

模范引领,共绘发展新蓝图

  部分县级人大代表以身作则,勇于担当,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先锋模范。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的郭俊俊代表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面对秸秆废弃物与养殖粪污处理的难题,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创立了天乐生物公司,引入先进的生物技术,实现了废弃物的华丽转身,转化为环保型农资产品。特别是他推出的“秸秆换肥”计划,不仅解决了农户处理秸秆的难题,还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种植成本,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郭俊俊的创举不仅赢得了农户的信赖与赞誉,更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树立了典范,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线上赋能,拓宽乡村振兴路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有效的“线上”参与途径成为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创新实践为此提供了宝贵经验。他们充分利用短视频、电商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在浮岗镇小王庄村等地精心策划“线上助农”活动,通过生动直观的短视频展示和直播带货,将本地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极大地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同时,将农耕文化、村史等文化资源融入推介内容之中,激发了乡村旅游的活力,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的局限,还促进了信息的高效流通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专业赋能,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

  人大代表队伍中不乏各行各业的专家能手,他们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单县人大代表任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带领团队建立产学研基地,通过线上平台开设“育种课堂”,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动农业科技普及与成果转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任辉所在的单县番茄研究所培育的西红柿种子成功搭载神舟十六号进入太空进行空间搭载实验,这一壮举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实力与成就,更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年后,“地外番茄”的成功种植不仅丰富了当地的农产品种类,还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数字赋能,搭建民意直通桥

  在数字化时代,人大代表们积极探索线上履职新方式,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倾听民声、汇聚民意,为乡村振兴精准施策提供有力支撑。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人大代表李晓梅,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平台,创建了“乡村声音”专栏,鼓励村民们随时随地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她坚持每天浏览并整理这些信息,及时将村民的诉求转达给相关部门,并跟踪处理进展,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李晓梅还定期组织线上座谈会,邀请农业专家、政府官员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乡村发展的瓶颈与对策。这种方式不仅有效缩短了政府与村民之间的距离,还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汇聚了广泛的智慧和力量。她的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效能,也展现了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提供了生动范例。李晓梅的故事,是人大代表线上履职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全国各地的乡村,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正通过线上平台,搭建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让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文化赋能,守护与传承乡村之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县级人大代表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文化守护者与传承者的角色。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吴小华代表深知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她发起了一系列旨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吴小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联合当地手工艺人,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直播平台,展示徽墨、歙砚等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吸引了大量关注和订单,为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她还推动建立了乡村文化体验中心,让游客亲身体验乡村文化的魅力,既促进了文化交流,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吴小华的这些努力,不仅守护了乡村的文化根脉,还激发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动力。

教育赋能,点亮乡村未来之光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县级人大代表在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上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湖南省张家界市的张建国代表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他积极倡导并推动建立了多所乡村图书馆和远程教育中心,利用互联网资源,为乡村孩子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材料。张建国还发起“乡村教师培训计划”,邀请城市优秀教师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授课,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他还推动建立了奖学金制度,鼓励和支持乡村孩子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乡村教育的硬件设施,还提升了教育质量,为乡村培养了大量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人才,为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治理赋能,构建智慧乡村新模式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智慧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趋势。江苏省太仓市的王莉代表积极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她领导团队开发了“智慧乡村”平台,集成了村民自治、环境监测、公共服务等功能,实现了乡村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通过这个平台,村民可以便捷地参与村务决策,了解政策信息,反馈问题和建议。同时,平台还能实时监测乡村环境,预警自然灾害,大幅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王莉还倡导成立了“数字乡村志愿者”队伍,培训村民使用数字化工具,增强了乡村的数字治理能力。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还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为构建智慧、和谐、宜居的乡村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融合赋能,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县级人大代表在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建省武夷山市的陈岩代表,依托当地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推动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他发起“茶文化体验游”项目,吸引游客来体验茶叶采摘、制作的全过程,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同时,陈岩还推动建立了电商平台,帮助茶农直接对接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此外,他还倡导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引导茶农进行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还带动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县级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探索“线上”有效参与途径以及提升专业技术助力等方式,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与落地见效。这些优秀事迹和典型案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更为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与信心。

人大代表“智慧履职”赋能乡村振兴的启示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大代表们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线上途径实践“智慧履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创新模式不仅顺应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更深刻体现了人大代表紧密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与使命。立足人大代表履职的实际需求,紧密围绕乡村振兴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探索并优化县级人大代表线上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对于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凝聚社会共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是深化“智慧履职”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深度优化代表履职流程,提升效率与质量

  “智慧履职”平台的搭建,是对传统履职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不仅集成了信息收集、意见反馈、监督评估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更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手段,极大地简化了烦琐的履职流程,实现了履职工作的快速响应与高效运转。代表们可以依托平台,迅速捕捉社会热点,精准聚焦民众关切,将第一手资料转化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同时,平台内置的先进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代表们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更具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显著提升了代表履职的专业化水平和实效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施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强化群众参与,增进民生福祉

  “智慧履职”平台不仅是代表们的履职助手,更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纽带。它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参与方式的时空限制,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通过在线问政、民意调查、满意度评价等功能,群众的声音得以更加直接、快速地传达至决策层,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同时,这种公开透明的互动机制,也让群众能够亲眼见证问题的解决过程,感受到参与社会治理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和动力,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精准施策,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升级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智慧履职”平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乡村发展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精准识别乡村发展的短板与潜力,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规划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平台还促进了政策与资源的精准对接,推动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要素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通过支持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挖掘并传承乡村文化精髓,“智慧履职”平台为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了美好蓝图,并有力推动了这一蓝图逐步变为现实。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视野中,县级人大代表的“智慧履职”模式成为提升履职效能、加速乡村振兴步伐的关键驱动力。精心构建“智慧履职”平台,深度融合大数据技术与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并强化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策略,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代表们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还能极大地增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获得感,提高其满意度。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铺设了坚实的数字基石,也促进了政府、代表与群众之间的无缝对接与高效协同,共同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编校:张春兰

  网络:吴飞飞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