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古韵悠长许堡情——记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许堡村

时间:2025-02-24 11:45:34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侯欣怡

  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村落——许堡村,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田野之间。在这里,田园如画、古堡巍峨、文化璀璨,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田野、每一处景致都散发着浓厚的古韵与乡情。

自然的馈赠

  许堡村,坐落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的西南部,是许堡乡政府的所在地。村落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云州、阳高、阳原三县区交汇之处,京大高速公路、109国道和大秦铁路贯穿其中,使之成为云州区的东大门及大同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历史上一直是军事争夺的关键之地。距离大同市区约40km的许堡村,既保留了乡村的宁静与安详,又与城市保持着紧密联系。村民们既能享受田园风光,又能便捷地获取城市的资源与服务。


宁静村庄

  在许堡村南5km处,桑干河自西向东汹涌流淌,村东南则坐拥风景如画的册田湖与迷人的乌龙峡景区。册田湖碧波荡漾,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乌龙峡景区则以险峻的山势和奇特的岩石而著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险观光。村东2km处,矗立着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肖家窑头圪塔,高达1 130.7m,它傲然屹立于许堡村与肖家窑头村之间。在圪塔的顶端建有用于传递军事信号的烽火台,它与位于村子西侧的八里铺、九里铺等地的烽火台相互连接,共同形成了一条从许堡到大同的重要军事预警线。这些烽火台与古堡的遗迹一起,有力地证明了许堡在古代是大同地区一个至关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村西林场内的万亩松杨,郁郁葱葱,宛如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它不仅是云州区关键的绿化屏障,有效阻挡风沙侵袭,还为人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许堡村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以种植绿豆、小杂粮为主。这些农作物不仅为许堡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绿豆是许堡村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以其颗粒饱满、色泽鲜亮、口感细腻而著称。村民们通过种植绿豆,不仅满足了自家的食用需求,还将其加工成各种绿豆制品,如绿豆糕、绿豆粉皮等,销售到周边地区,增加了经济收入。除了绿豆外,许堡村还种植了多种小杂粮,如燕麦、荞麦、糜子等,这些杂粮营养丰富,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除了农业生产外,许堡村还积极发展其他产业。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许堡村的旅游业也逐渐兴起。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里的古堡风光和田园美景,为许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历史的见证

  许堡村,一个名字背后蕴含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村落,其命名源于一座承载着沧桑岁月的古堡,这古堡宛如一位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根据专家研究,许堡村的城墙是在明朝晚期建造的。那时,明朝频繁受到北方敌人的侵扰,因此统治者在许堡等地部署军队进行防守。到了明嘉靖三十年(1551),这座原本用于军事防御的堡垒,经过改建,逐渐转化为民用堡垒,承载着守护一方安宁的重任。历经数年的精心修建,并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期间完成了城墙的全部修建工作。矗立于村头的古堡,雄伟壮观,宛如一位坚定不移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家园。古堡城墙周长1500m,呈长方形。古堡的正门朝向南方,城墙上刻有“许家庄堡”的石碑,字迹清晰可辨,诉说着古堡的悠久历史。在那个时代,城墙高达12m,采用夯土构建,外部则被砖石所包裹以增强防御力。城墙的底部由四层条石构成,而古堡的城门底部更是用了六层条石来加固,足见其防御之严密。城墙的顶部铺设了方砖,宽度足够让两辆古代装饰华丽的大车并排行驶。城墙坚固而厚重,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屹立不倒。南门上的瓮城,更是古堡的精华所在,它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形成了“瓮中捉鳖”的防御态势,是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

  走进古堡,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古堡内的街道布局对称协调、井然有序,以文昌阁为中心,分为上街和下街,自南街照壁一直到北街的龙王庙乐楼,一条大道贯穿南北,马路两侧是对称分布的8条居民巷。原古堡内外还建有庙宇20余座,这些庙宇不仅丰富了古堡的文化内涵,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精神寄托。在古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古堡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许堡村的灵魂所在。它不仅见证了许堡村从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今天的美丽乡村,也见证了村民们世代相传的勤劳与智慧。每当夕阳西下,古堡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庄严而神秘,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关于“许堡村”的村名,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古堡的南门楼上镌刻着“许家庄堡”的字样,然而令人称奇的是,现今村中竟无一户姓许的人家。相传,明末时期,驻守许堡的大将郭二冯因抗清失利,城破被俘并最终遭遇灭门之灾,甚至连方圆百里之内姓许的人家也未能幸免。时至今日,许堡村的居民主要以张、戴、郭、牛、刘等姓氏为主,尽管还有其他姓氏并存,但许姓却已荡然无存。这一传说无疑为这座古堡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传奇的色彩。

文化的沃土

  许堡村,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自古以来便以人才辈出而闻名。自1919年起,多所学校在此相继建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这些学校不仅在教学方面表现出色,而且对村民们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的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读书来实现个人成长。

  20世纪中后期,许堡村的中小学更是声名远扬,吸引了众多外地学生前来求学。家长们为了子女的教育,甚至举家搬迁至此,租房居住。整个村子弥漫着浓厚的读书求知氛围,老师们不仅教书育人,还为学生免费补课和刻印资料。

  许堡人以文化伦理捍卫尊严,能言善辩,遇事以理服人,形成了淳朴的民风。他们通过春联等传统文化形式,激励子女读书成才。学生们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蝉联地区中高考成绩冠军。

  从许堡村走出的学子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凭借真才实学成为各行业的佼佼者。有的成为教授、博导、工程师等专家,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有的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军人物,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的成为艺术家、作家等文化工作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许堡村还因培养了大量教师而被誉为“塞外教师村”。许堡的这片热土,为无数学子插上了实现理想的翅膀,让他们得以成长成才,飞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希望的田野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许堡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绿意田野

  在农业方面,许堡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和增加农民收入。如今,许堡村的农产品已经远销全国各地,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除了传统的绿豆和小杂粮外,许堡村还积极引进和种植了多种特色农产品,如有机蔬菜、水果等。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丰富了村民的饮食结构,也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在乡村旅游方面,许堡村充分利用古堡风光的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等措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村民们利用自家的房屋和庭院,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同时,他们还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和民俗表演等方式,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许堡村还注重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建设文化展示馆等方式,展示许堡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同时,许堡村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对村内的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和古遗址等进行了全面普查和保护,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下来。这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工作,让许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岁月悠悠,古韵悠长。许堡村这座充满魅力的古村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与变迁,也承载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愿许堡村能够继续保持那份宁静与安详,让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织出更加美好的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许堡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监审:陈亚丽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