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发展图书馆创新路
基层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实践的中坚力量和直达民众的关键环节。考察图书馆行业对中国减贫事业的作为与贡献,基层图书馆显得尤其重要,如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的落地依赖于基层图书馆、诸多行业创新实践源自基层图书馆、面向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也终究要立足基层图书馆。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基层图书馆依然肩负着重要使命。基层图书馆是覆盖农村地区最为广泛的基本公共文化机构之一,其创新发展有助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国县级图书馆直接面对广大乡村基层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上启下的关键接点,关系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进程。文章中的基层图书馆指的是县级图书馆及其在乡镇设置的分管、服务网点及农家书屋(文化站)等。
基层图书馆与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条指出,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回应关于公共文化机构——图书馆的设施布局、服务体系、社会化发展等内容。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公共图书馆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并专门强调支持基层图书馆在设立、运行、服务、管理等方面建设以保障公民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因此,基层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基层图书馆创新发展是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没有基层图书馆创新发展就没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支撑
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农村地区文化振兴的主要阵地,基层图书馆在提高乡村人民生活质量、增进人民群众历史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的同时也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提供重要支撑。基层图书馆面向农村地区开展针对农民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社会教育等服务,为乡村文化建设和广大农民素质提升提供文化支持和智力支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图书馆创新发展是必然要求。作为基本公共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
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是图书馆人的初心坚守。基层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重点任务在于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基层图书馆收集整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出版物、地方著述及与本地有关联的文献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层图书馆是我国保护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力量,是滋养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最为基层的重要场所,是推动乡村社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教育责任
正因为图书馆承担了社会教育职能才有了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同时,图书馆社会教育相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着全面性、自主性、多样性、持久性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会议上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2022年11月,国家民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各族群众在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图书馆站在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其社会教育职能的首要责任就是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传教育工作。
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
基础设施完备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全区20个县级图书馆按照文化和旅游局部公共评估标准建成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实现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奠定硬件基础。全区20个县级图书馆建筑均为2000年以来新建建筑,馆舍面积均达到文化部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的上限 3000m2;场所的布置功能得到完善,集藏、借、阅及特殊服务于一体,后台业务区、读者服务区、自习区、电子阅览室、报告厅、会议厅、展览区等功能区区分明显,具备开展讲座、展览和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的条件。宁夏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有力推进,覆盖城乡县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可见,全区20个县级图书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均加快开展总分馆制建设。目前,全区县级图书馆在乡镇、村等地建成图书馆分馆125个,图书馆服务达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积极推进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城市书房”“阅读岛”“文化驿站”等空间形式不断涌现,辐射服务城市15分钟生活圈、农村30分钟生活圈,有效地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多元丰富的文化资源
县级图书馆文献信息建设数量和质量得到逐步提升,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如火如荼,为乡村振兴积累文化资源。基层图书馆文献藏量稳步增加,多媒体等数字化馆藏建设得到重视,尤其是结合地方文化、地方产业特色,加强地方性特色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枸杞之乡”“马铃薯之乡”中宁县、西吉县两个县图书馆分别建设枸杞主题文献、马铃薯主题文献资源信息库,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素有“书画之乡”的隆德县图书馆,积极收集、整理民间书画文献,极大程度上丰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内涵。固原六盘山地区县级馆以“长征”主题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而且为本地区建设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提供实实在在的文献信息支撑。
服务形式多样
宁夏基层图书馆在脱贫攻坚阶段文化扶贫过程中,积极创新服务形式,为助力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直接向广大村民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及脱贫致富相关政策,同时通过送书下乡等方式达到文化扶贫的目的。二是基层图书馆依托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点、文化大院和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广场舞、影视播放、说书、民间书画、手工艺制作等相融共生的乡村阅读活动提升乡村居民文化素养。三是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就业创业培训、农技科普等主题教育。四是推动数字服务与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融合发展,手机图书馆已成为各县级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重要手段。
高素质服务队伍
宁夏基层图书馆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各个县级图书馆年龄、学历、职称合理配置的馆员队伍正在形成。乡镇、村逐步配齐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2021年,全自治区193个乡镇文化站有专兼职人员528人,2 26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专兼职人员2 221人。自治区依托学会、协会等相关机构建立完善区市县三级培训网络,常态化开展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年均举办基层文化业务人员培训等200余班(次),培训基层文化队伍3万多人次。
基层图书馆创新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实施策略
坚持正确导向依法办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正确。基层图书馆面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治理新命题,首先要坚持正确导向,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基层图书馆要加强组织建设、强化政治责任,主动承担文化服务领域意识形态责任。基层图书馆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依法办馆。县级政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主体责任,县级图书馆依法行使职责,确保图书馆沿着正确的方向创新发展,为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坚强的保障。
基层图书馆应依法系统收集地方文献信息,最大程度保存各类型文献形态,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全国各地文化组成并得以传承发展。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保存乡村记忆、传承乡土文化显得尤其紧迫。基层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的收集、保存立足于平等、开放、共享的服务原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作用,进而推动县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塑造特色全民阅读服务品牌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最基本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推广全民阅读。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更是离不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基层图书馆肩负着推广全民阅读和开展社会教育的责任,理应发挥自身优势面向乡村开展全民阅读推广。依托地方特色乡土文化、文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献信息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塑造有影响力的全民阅读服务品牌。基层图书馆通过全民阅读品牌满足人们美好阅读的需要,实现阅读推广高质量发展。
重构内部关系提升服务效能
图书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就是将传统的“书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转变为“读者在哪里服务就到哪里”。基层图书馆创新发展,本质上就是重构图书馆服务时间、空间、文献资源与人的关系,提升服务效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公共图书馆必须顺应数字化浪潮催生的读者多元需求趋势,以读者为中心,强化自身的社交和文化属性,整合线上线下空间,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知识、学习、文化和社交中心——新型空间。基层图书馆要满足居民知识获取、学习、文化服务、社交等多层次需求,在开放时间、空间布局、服务管理等方面作出合理化调整。“读者”在田间地头、乡间小院或农贸集市等任意空间场所。实现基层图书馆效能提升需要及时发现读者需求、满足人们对知识文化的期盼。
主动融合推动乡村文化治理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基层图书馆肩负着多重使命和责任。作为推动社区变革的中坚力量,基层图书馆需要将服务内容和方式主动地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将社会责任融入图书馆服务的各个方面。基层图书馆主动自觉联合各方面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不断推进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以及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基层图书馆需要融入人民群众之中,将广大群众转变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者、提供者和创造者,进而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基层图书馆坚守图书馆精神,将服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相融合,为公共文化服务全领域拓展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体系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直接面向广大乡村振兴一线服务的机构,有责任、有条件并且能够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全过程。基层图书馆只有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才能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图书馆在社会结构中应有的核心作用在于服务重心从面向馆内读者到回应社会(社区)发展需求,其创新发展在于重构人、资源、空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成为“市民的第二书房”,更要成为“市民的第二工作室”。在宁夏统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的现代化道路上,基层图书馆创新发展可以为其汇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提供物质、智力等坚强有力的支撑。
终审:魏文源
监审:董卫娟
编校:李保燕
网络:吴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