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神话之乡”——长治
2024-06-03山西长治,古称上党、潞州、潞安等。“长治”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1529),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全境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
朔州迎恩堡 感动,不只是油菜花
2024-06-02迎恩堡,当我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莫名地为“迎恩”二字祈福和感动。迎来恩泽,福佑苍生,这两个字积极向上,笑迎朝阳,感恩一切,满满的正能量,胸怀特别大。甚至让人浮想联
北路梆子 《金水桥》的永久魅力
2024-06-01北路梆子经典剧目《金水桥》是由山西忻州已故剧作家武承仁先生亲自执笔改编的一部古装戏曲,深受基层人民群众欢迎。近日,笔者以戏曲爱好者和旅游者的身份,在忻州秀容书院戏
晋剧 王爱爱的戏曲人生
2024-06-01山陕梆子逐渐在山西衍变出四大梆子。四大梆子在历史的绵延中,各自开花结果,经历着各自的兴衰荣枯。 从哪里说起呢?既然在时光的变迁中,晋剧以省剧的面目出现,那么就从晋
蒲剧 蒲州梆子的前世怀想
2024-06-01蒲州梆子在元明两季孕育,渐至成形,绝不是偶然的。元代的平阳,那时就是元杂剧的一个北方活动中心。蒙元废了科举,大批文化人断了仕进之途,散落在民间,失意的文人士子,有的成为工
上党梆子 上党庙会唱“大戏”
2024-06-01赶庙会,看大戏。上党地区古庙多,庙会也多。不论哪个村有庙会,每逢庙会期,老百姓必要集资邀请剧团戏班唱大戏,这成为上党乡村庙会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大戏&rd
朔州大秧歌 人道他是二兰花
2024-06-01写下这个题目,我心怀忐忑,因为“二兰花”头衔历来有争议。 在朔州大秧歌界“兰花红”(真名周元)是公认的泰斗级人物,因其扮相英俊,唱腔高亢浑厚,演技
寻访“梆扭子”
2024-06-01第一次看到“梆扭子”三个字,是在少山兄的办公室。说起来也是机缘巧合。去年腊月二十七,我结束了漫长的借调日程,回到原单位刘家塔镇政府工作。自然,像一个常年客
山西阳泉 家乡的婚嫁礼俗
2024-05-31古时,婚姻遵循“六礼”风俗,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
山西怀仁 新人结发百家忙
2024-05-31曾问一个朋友:你觉得什么样的女人最漂亮? 他回答:穿着红色的嫁衣,梳着黑油的发髻,满脸娇嫩的羞涩,坐在粉红色的新房,有朦胧的烛光映照,静静地、静静地等着成为她丈夫的那个
晋北地区的婚嫁习俗
2024-05-31有婚姻就有婚礼。婚礼是人生最为隆重的礼仪之一。古代婚礼大致为六个阶段,即六礼,分别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再加上聘书、礼书和迎亲书的结合,统称为&ldquo
山西大同 婚嫁习俗三部曲
2024-05-31夏日里的大同古城好生热闹,那日一对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走过街东代王府前,看得出这对新人举行的是一场传统婚礼,新娘凤冠霞帔,坐在一顶东颠西晃的花轿内,一阵风过吹起了轿帘,露
剪纸中的三晋婚俗
2024-05-31山西历经五千年风雨,见证了中国五千年发展,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
那些带着历史味道的熏制美食
2024-05-29有人说,人生没有烟火气,就是一个孤独的旅程!这样一个孤独的旅程,在山西是根本不存在的!提起山西,那个拥有“目”字形版图的地域,以5000年的历史积淀,从沧海沉浮里跃
大同老火锅的江湖记忆 ——记山西大同老火锅
2024-05-29大同人从未忘记,老火锅给了他们独特而丰富人生体验,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无论你的锅里放着什么、你的筷上夹着什么,围在一起吃火锅的人,不是家人便是伙伴,不是兄弟便是朋友,温暖
应县不只是木塔 还有凉粉 ——记山西应县凉粉
2024-05-29桑干河畔,木塔之乡。应县,山西北部,古称“应州”,史上多兵事。据县志,唐末置应州,以龙首、雁门二山南北相应,故名。领金城、浑源二县,治所在金城县。历代均称应州,辽属
万千回忆都不如一碗人间烟火 ——记山西特色美食杂割
2024-05-29 每个人心底都住着一样美食,就像四季轮回里的植物,到了一定的季节,便开始抽芽苏醒,蠢蠢欲动。然后,便再也按捺不住,非要来上一口才能解馋,在我心底,这样的美食便是羊杂割。
肉香
思乡情切精致美食 ——记山西朔州美食炸三道
2024-05-29当山珍海味、鸡鸭鱼肉不再是我们追求的饮食极致的时候,一些家乡的土饭、粗粮以及原生态的食物又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我们怀念家乡,很多时候是从对家乡味道的怀念开始的
农家里飘出豆面香
2024-05-29说到朔州特产,豌豆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与玉米、高粱、谷子相比,豌豆的生长周期较短,对土地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朔州地区春天来得迟,且干旱少雨,但对豌豆来说,即便只是下一场仅
乡愁带不走的那一抹甜麦香 ——记山西美食晋南馍
2024-05-29从由绿转黄的麦浪滚滚,到散发麦香的白面馒头,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晋南的成长更迭,锁定的不只是每一个晋南人的味蕾,还有那一颗故土难离的心。变了新的形式,但是我们依然能从如
悠悠岁月老 不解莜面情
2024-05-29过去的人们常常说,雁北、大同人过日子就离不开个莜面山药蛋。即使在今天,除了极个别人之外,绝大多数雁同人的生活仍然离不开莜面山药蛋,隔几天不吃就会盘算想念这两样儿东西
中医的历史与溯源文化
2024-05-27中医与华夏文明的起源考证伏羲上古华夏文明 说起中医文化,不得不从中华文化说起,我们知道中华文明已有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五千年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其主线却从未动摇!
老中医王修善的一生
2024-05-27“已故王修善先生是山西省著名老中医,自幼家传,行医60余年,享年82岁。王老治疗疑难杂症收效颇佳,在隰县、吕梁、临汾、运城、太原等地有较高的声誉,所著《王修善临证笔
仁心大医天下传 记大同大学中医学院院长王自润
2024-05-27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王自润给孩子把脉 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
神农尝百草应县出真迹 山西应县惊现《神农采药图》
2024-05-27神农鞭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